最近有一部电影很火,那就是来自大洋彼岸的《2012》,它是一部描述人类终极灾难的电影。很多人看这部片子的时候都在流冷汗,甚至建议心脏不好的人不要看这部片子。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了,我们能怎么办?
据报导,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引起两极冰川的消融,使得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低海拔的城市和国家正面临着沉入海底的噩梦。这种后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而变暖的祸首正是二氧化碳。所以,许多人开始追求低碳、环保的时尚生活,甚至有人提出了“零碳”的极致目标。按照我国向世界宣布的减排的承诺,据媒体计算,今后10年每个家庭每年要多负担64美元的环保费用,你愿意为此买单吗?
---------------------
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除了人们未能认识自然生态规律外,从经济原因上分析,主要是人们没有全面权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只考虑近期的直接的经济效果,忽视了经济发展给自然和社会带来的长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把水、空气等环境资源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偿资源”,把大自然当作净化废弃物的场所,不必付出任何代价和劳动。这种发展经济的方式,在生产规模不大、人口不多的时代,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在时间上、空间上和程度上都是有限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社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密度不断提高,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大大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排入环境的废弃物大大超过环境容量,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源耗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
而由于使用含碳能源而产生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而造成的温室效应,更是让全球面临着变暧的趋势。由此引发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沿海低海拔地区的安全。
近日的一则报导让人触目惊心: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很可能成为这场悲剧的第一个受害国家,根据推测,以现在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来看,50年后这个国家将全面被海水淹没。
“从1993年迄今,图瓦卢的国土面积已经缩小了2%。”图瓦卢气象局的首席预报员TavalaKatea说,“在2000年之前,首都富纳富提环礁中间的海水中有一个宽约5米、长约10米的小岛,当时岛上生长着大量椰子树,从我办公室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如今,这个小岛已经沉到海底了,只有退潮时还能看到一点点影子。”
TavalaKatea提供的一组检测数据显示,从1993年迄今的16年间,图瓦卢的海平面总共上升了9.12厘米,按照这个数字推算,50年之后,海平面将上升37.6厘米,这意味着图瓦卢至少将有60%的国土彻底沉入海中。TavalaKatea认为,这对图瓦卢就意味着灭亡,因为涨潮时图瓦卢将不会有任何一块土地能露在海面上。
“我觉得,地球上60亿人都应该向我们说抱歉。”流浪在斐济苏瓦的图瓦卢居民MitianaTrevor淡淡地说出这句话时,让人的心为之一颤。因为环境变迁,流浪海外的图瓦卢人日夜思念着故土和故土上的亲人;而仍坚守家园的图瓦卢人,日夜守望着机场和码头,希望能从那里寻找到亲人的影子。图瓦卢驻斐济大使馆大使UaleTaleni提供了一组数据:至少有6000多人已经离开图瓦卢移民海外,而目前尚在图瓦卢生活的人口只有1万人。
太平洋里正在发生的一个个悲剧将是许多国家沿海城市的“翻版未来”。科学家普遍预测如果全球气温上升2~3℃,格陵兰岛上的冰盖就会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就将至少会上升7米。”包括纽约、上海在内的大都市都将被海水淹没。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于是,环境保护日渐得到了各国的重视。但是,由于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经济发展、社会问题有着比较难协调的冲突,因此,近年来,对于环境保护概念的理解也日趋新颖和合理。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政策也被紧锣密鼓地被国际社会制定出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要想即减少温室所体的排放,国家就必须实行“低碳经济”,减少使用含碳的煤、石油、天然气等体统能源,多使用不用造成或较少造成污染的新型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等。对此中国作为世界的一分子,也作出了自己的承诺:
中国于2009年11月25日向世界宣布旨在应对气候变暖的减排计划表,承诺到2020年时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降低40%到45%。由前中国气候谈判代表邹骥率领的团队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如果在2020年时达到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5%的目标,则相比33%的减排目标要多减排22亿吨二氧化碳,每减排一吨碳的成本上升到14美元,每年增量减排成本为300亿美元,约占当年中国GDP的0.4%,相当于全国每户居民每年要多负担64美元。
也许你会觉得,能源问题是国家的问题,是工业生产的问题,与我们的个人生活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积少成多的道理大家都懂,马路上满街跑的私家车,每一辆排出的尾气对大气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个体形成的巨大车流每天排出的尾气数量却是惊人的。所以环境保护既需要国家出面抓,更需要全民来维护。
一方面,国家通过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污染者与受污染者之间的关系,促使和诱导经济单位和个人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符合国家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要求。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征收资源税,排污收费,事故性排污罚款,实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奖励,提供建造废弃物处理设施的财政补贴和优惠贷款等等。
另一方面,每一个社会公民都有义务,从自身做起,一点一滴的减少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比如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这样做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非洲菊等可吸收甲醛;把家中灯泡换为节能灯,把空调温度调高2摄氏度,减少收看电视时间,用洗脸盆接水洗脸,每天坚持用手洗衣物,能坐公交就别开车,等等。
甲型H1N1流感是否是意外事件之一?还是自然界对人类破坏环境的一种报复?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村民的责任。国际著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除非我们扩展到宇宙空间去,我并不认为人类可以生存到下一个一千年。有太多的意外事件会降临到我们这个孤立的有生命生存的行星上。虽然最后霍金乐观地说,“我们一定会到其他星球上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学会敬畏自然,那么,糟蹋一个地球,未必不会糟蹋另一个星球。所以,还是学会保护好我们现有的家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