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一座狭窄的独木桥上,一位美女和对面走来的一位帅哥,在桥中间相遇了,谁会先通过呢?最好的情况是,帅哥是一个谦谦君子,有让美女之风度,直接让美女先行。不过如果帅哥说自己有急事,不肯退让的话,美女该怎么办呢?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美女向对方摆出一副决不退让,奉陪到底的架式。帅哥一看遇到个蛮人,万一真跟自己耗,那就亏大了,肯定就不跟美女斗了。
不过如果当时帅哥正好喝醉了想找人拼命,又应另当别论了,此时美女最好快逃。这应了那句俗语: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不过,其实输了独木桥之战的一方,也并不算是“失败者”,只是选择了理智地避免吃更大的亏。
-------------
中国有句古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秀才擅长讲道理,而士兵擅长武力,在秀才和士兵的博弈中,秀才和士兵都想以自己的长处来制服对方,秀才想和士兵说理,但士兵不会选择说理的方式来博弈,而愿意选择武力解决。于是,士兵会嘲笑秀才是懦夫,而秀才则嘲笑士兵是莽夫。懦夫和莽夫如果相遇,到底谁更胜一筹呢?我们先来看看博弈论中的经典的懦夫博弈案例。
懦夫博弈是指两辆汽车从一定的距离相向而开,两个司机可以在相撞前转向一边而避免相撞,但这将使他们被视为“懦夫”;他们也可以选择继续向前——如果两个都向前,那么就会出现车毁人伤的局面;但若一个转向而另一个向前,那么向前的司机将成为“勇士”,避让的司机将成为“懦夫”。我们把他们在各种情况下所得到的收益赋予一定效用值,如下表:
效用值
司机乙
转向
向前
司机甲
转向
1(甲)、1(乙)
-2(甲)、2(乙)
向前
2(甲)、-2(乙)
-4(甲)、-4(乙)
懦夫博弈虽然是我们构造出的例子,但是跟我们现实中有些问题是类似的。
比如,两辆相向行使的车狭路相逢,互相都不让道的情况。从博弈的赢利结构来看,应该说双方采取一种合作态度——至少是部分地合作态度选择转向可能是有利的。但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说,(转向,转向)并不是个人最优级的策略。每个人都希望出现这样的结局:对方转向,自己前进。所以,纳什均衡结果将是(向前,转向)和(转向,向前)。即是说,均衡结果将是一个司机向前,另一个司机转向避让。
懦夫博弈中,如果一方坚持要进行博弈,那么另一方难以退出博弈(退出博弈也会被视为“懦夫”)。局面就变成了骑虎难下。而此时,冒险选择向前而获胜的一方,总是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了对方的痛苦之上。假定博弈参与的一方是卤莽、不顾后果名声的人,另一方是足够理性的人,那么卤莽者极可能是博弈的胜出者。如果这种懦夫博弈进行多次,则冒险选择向前而成功的参与人就更有信心在将来采取这种策略,他很可能会树立起一种粗暴的形象使得对手在未来的对局中害怕而获得好处。
所以,为了达到让对方退让,自己获胜的结果,博弈中的双方,往往会在博弈前放出信号,显示自己卤莽的一面,以令对方相信,自己绝不会退让。比如A在上车前就要向B表明自己的非理性,他因此恐吓、吹嘘,装着喝醉,从车里扔出酒瓶,甚至如果博弈在晚上他还要带上墨镜,最后,上车前,把方向盘扔出车外,表明自己的决心。这样就只给了B两种选择:丢脸或死。那么B会理性的选择避让。
一旦进入骑虎难下的博弈,及早退出是明智之举,然而当局者往往做不到,这就是所谓当局者迷。这种骑虎难下的博弈经常出现在国家之间,也出现在企业或组织之间,当然个人之间也经常会碰到的。
20世纪60年代,美国介入越南就是一个骑虎难下的博弈。赌红了眼的赌徒输了钱还要继续赌下去以希望返本,也是骑虎难下的博弈,其实,赌徒进入赌场开始赌博时,他已经进入了骑虎难下的状态,因为,赌场从概率上讲是肯定赢的。
股票市场也经常出现“骑虎难下”的情况:你买进一只股票,股价下跌;于是你又在这个价位买进(股民称此为“摊平”),可是它又下跌……你再次购买的本意是减少损失,可是却越陷越深。
例如:妈妈花2000元给亚莉买了一架电子琴,可亚莉生性好动,对音乐没有什么兴趣,电子琴渐渐落了灰。不久,亚莉妈妈的同事介绍说有一位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老师可以给亚莉做家教。这个时候你觉得亚莉妈妈会做何决定呢?亚莉妈妈决定请家教,理由是:“电子琴都买了,当然要好好学,请一个老师教教,要不这个琴就浪费了!”于是,每月500元的付出又坚持了半年,最终不得不放弃了。为了不浪费2000元的电子琴,亚莉妈妈继续浪费了3000元的家教费。
当你进行了一项不理性的行动后,应该忘记已经发生的行为和你支付的成本,只要考虑这项活动之后需要耗费的精力和能够带来的好处,再综合评定它能否给自己带来正效用。比如进行投资时,把目光投向前方,审时度势,如果发现这项投资并不能赢利,应该及早停掉,不要惋惜已投下去的各项成本:精力、时间、金钱……
这就是亚莉妈妈的教训,博弈论专家经常将这种“骑虎难下”的博弈称之为协和谬误。
20世纪60年代,英国和法国政府联合投资开发大型超音速客机,即协和飞机。
开发一种新型商用飞机简直可以说是一场豪赌。单是设计一个新引擎的成本就可能高达数亿美元。想开发更新更好的飞机,实际上等于把公司作为赌注押上去。难怪政府会被牵涉进去,竭力要为本国企业谋求更大的市场。
该种飞机机身大、设计豪华并且速度快。但是,英法政府发现:继续投资开发这样的机型,花费会急剧增加,但这样的设计定位能否适应市场还不知道;而停止研制将使以前的投资付诸东流。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他们更是无法作出停止研制工作的决定。协和飞机最终研制成功,但因飞机的缺陷(如耗油大、噪音大、污染严重等等),成本太高,不适合市场竞争,最终被市场淘汰,英法政府为此蒙受很大的损失。在这个研制过程中,如果英法政府能及早放弃飞机的开发工作,会使损失减少,但他们没能做到。
不久前,英国和法国航空公司宣布协和飞机退出民航市场,才算是从这个无底洞中脱身。这也是“壮士断腕”的无奈之举。
协和谬误,倒是给了人们半途而废的理由,会不会有人担心它的滥觞会左右一些本该坚持的目标?的确有这个可能,但是应该相信人们足够理智,完全可以比较沉没成本、机会成本与未来收益的关系。看清了的,必定会坦然地走出协和谬误。
其实,面对骑虎难下的局面,放弃不是失败,退出也不是懦弱,而是一种人生智慧。如果能够明白什么时候放弃,舍弃那些减损美好记忆的获得,还会滋生出那么多痛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