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场合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标语,比如“禁止吸烟”、“禁止随地吐痰”、“禁止乱扔杂物”,等等,虽然有这些标语在提示人们,但这些不文明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因为可能有的人公德心强一点,或是比较注意形象,能作到自我约束,但也有一些人脸皮比较厚,不把面子当回事,或是别人没看到的时候,就不讲什么公德不公德了,自己痛快就行,反正是公共场合,又没人管。
很多人都有这种心理,自家的东西倍加爱护和珍惜,但对公共的物品,则任意挥霍和糟蹋,其实,人人都知道,破坏公共环境对自己没有好处,但人的利已心理还是想让自己尽可能多的占用公共的资源,那么,这是公共资源不可避免的宿命悲剧吗?当然不是,我们来看看经济学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虽然家家窗明几净,但几家住户共有的走廊,却成了卫生的盲区;虽然自家的花圃精致美丽,而公共园地的花花草草,却容易被人采摘和践踏。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公共地悲剧”
公共地悲剧的通俗解释:
有一个关于牧民与草地的故事,说的是当草地向牧民完全开放时,每一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收益大于其购养成本,是有利润的。尽管因为平均草量下降,增加一头牛可能使整个草地的牛的单位收益下降。但对于单个牧民来说,他增加一头牛是有利的。可是如果所有的牧民都看到这一点,都增加一头牛,那么草地将被过度放牧,从而不能满足牛的需要,导致所有牧民的牛都饿死。
生态学家加勒特·哈定把这种社会困境表现出的丑恶人性比喻为公共地悲剧。哈定说:“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也就是所有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悲剧的所在。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因为在信奉公有物自由的社会当中,每个人均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公有物自由给所有人带来了毁灭。”
当所有人都适度地对资源进行利用时,资源自行进行再生的速度可以与资源被消耗的速度相匹配。植被能够生长,鲸鱼能够繁衍生息,饼干罐也会被重新填满。而一旦对资源的利用超过限度,公共地悲剧就会发生。
公共地其实是公共资源的形象称呼,公共资源是指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在法律上不属于个人或组织的全部资源,(如公路、桥梁、河流、港口、水源、航道、森林、矿藏、空气、阳光、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文化典籍、科技成果等。一种物品,如果不具有排他性,则每个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就会尽可能多的去利用它。如果该物品又具有竞用性的特点,则它很可能很快就会被过度的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1974年,广大公众在一张地球卫星图片中看到了“公共资源的悲剧”的一个图例。北非的图片中有一块不规则的黑色区域,面积为390平方英里。地面调查发现了一个被围起来的区域,里面有丰富的草。在它的外面,地被植物已经被毁坏。
原因很简单。围起来的地区是私有财产,被分成五个部分。财产所有者每年把他们的牛羊转移到一个新的部分。四年的休耕期使草场得以恢复。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所有者有保护其土地的动机。但是,在农场的外面,土地是无主的,草场是对所有牧民和他们的牧群敞开的。
对公共资源悲剧的防止有两种办法:一是制度上的,即建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无论这种权力机构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私人对公共地的拥有即处置便是在使用权力,通过对草场的管理,通过对牧民放牧的管理,通过牧牛成本控制数量,最终提高草场的资源效率,最后最大化所有牧民的利益。二是建立起一套价值观来进行道德约束,将道德约束与非中心化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先来看看道德约束的力量。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不需要政府。”但是,在所有资源都有限的一个世界上,一个不是天使的人就可以损坏所有人的环境。
损坏过程分两个阶段。首先,这个不是天使的人从他的“竞争优势”(损人利己)中获益。然后,一旦高尚的天使认识到他们正在走向失败,他们中的一些人就会放弃他们的天使行为,努力抢在竞争者之前得到他们在这个公共资源中的份额。换句话说,每一种可行的收入分配体制都必须接受人类的私利挑战。在物质财富有限和人的欲望无限的世界上,一个没有管理的公社必然逐步走向毁灭。
在经济学中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人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即自我的决策总是以自己和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所以依靠道德的力量这个方法解决公共地悲剧,在经济社会似乎是行不通的。
从制度上如何来解决呢?我们都知道新加坡城市环境的整洁安静世界闻名,同时维护这种整洁的方法也让人瞠目结舌,它就是对违反公共道德的人进行巨额的罚款。
新加坡的罚款力度惊人,我们来列举一下,上公共厕所不冲水———罚500新元(1新元约合4.5元人民币);乱扔垃圾———罚1000新元;过街不走人行横道———罚500新元;开车超速———罚5000新元;在公共场合跳舞———罚5000新元;随地吐口香糖———罚1000新元;乱按机场滚梯上的键——罚5000新元。
当然有罚款的就要有收款的,也就是要有人监督,否则列出来的高额罚款也就只是一纸空书了。安排监督是需要管理成本的,我们来看看还有更好的,节省成本的办法吗。
有两所大学毗邻而居,它们之间有一条小巷子,小巷子的两边正好就是两所大学的围墙。平时虽然两所大学的人往来,都要从这条巷子穿行。但是这条巷子并不属于任何一所大学,它只是一个公共的道路。很多年过去了,这条巷子变得坑洼不平,每到下雨天,道路就会变得更加的难走,但是一直也没有人修过,两所大学都不愿意出面来维修这条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公共所有的道路。直到有一年,两所大学合并成了一所学校。这时,情况发生了变化,道路不好走的问题,变成了学校内部的事情,自己校内的路这么糟糕,当然不能再视而不见了,所以合并后的新大学很快就把这条小巷子的路给修好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私有化也许是最省事的办法。最像上例中道路归于一方后,自己就会去管理维护了。在《红楼梦》也有一幕这样的类似作法,薛宝钗和探春等对大观园的改革就是让那些老妈子分片承包,交一定的租钱。这样园子也有人看管收拾,贾府不必花钱雇人又可得到一笔收入。这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