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谁为“教育成本”买单(1)
    中国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146个城市、80个县城和72个镇的17万户城镇居民家庭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显示,54%的城镇居民家庭有子女就学或上幼儿园,人均一学期教育支出1208元,培养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20年总共需费用5.5万元。

    调查显示,大学以上的学生每学期每人支出为4838元;大专生支出397l元;中专生支出2657元;高中和初中生分别支出144l元和80l元;小学和幼儿园分别为548元和758元。

    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平,以每年两个学期计算,幼儿园四年合计需费6064元,小学六年需费6576元,初中三年需费4806元,高中三年需费8648元,大学四年需费29028元。20年总共需费55000元。这些费用基本上不包括生活消费。

    在我们把目光投向究竟要交多少学费时,我们不妨抽取五年时问看看我冈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96年4839元,1997年5160元,1998年5425元,1999年5854元,2000年6280元;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6年1926元,1997年2090元,1998年2162元,1999年2210元,2000年2253。

    1996年试行并轨收费及1997年全面并轨后,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够当时的2000多元/学年的学费。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人为5854元,而农村居民收人仅为2210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一个城镇居民一年的收入只够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农村居民则要二至三人的年收入才够。2000年学费猛涨,而相应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则不大,拿农村为例,一个三之家的农村家庭的年收人为6759元,而去年的学费则平均在1000元左右,仅学费一项就占去了整个家庭收入的59%以上。再加上近年城乡居民利益格局变化较大,不少家庭或个人的工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而医疗、养老、住房等费用支出有增无减,因此城镇居民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一个大学生从进大学到毕业一般需要学杂费、生活费等费用6万元左右。对于一般的农民家庭要在4年内拿6万元钱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积蓄儿万元钱,也不够读4年的大学费用,大多农村家庭在孩子读高中时,就捉襟见肘,而孩子上大学就得去借钱。

    一对夫妇去城里打工,每人500元一月,一年毛收入在1万元左右,除吃饭、路费等一些开支,剩下来的能有6000元就很不错了,一对夫妇至少要打2年工才可供孩子读一年书。但赚这500元工资,他们往往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这还要老天保佑不生病,天天身体好。再苦的活他们干,似累他们也承受,他们就是这样拼死累活地干,两年还难以挣到孩子一年上大学的费用。

    一位较为精明的农民算过一笔账,仔细阐述他“种10亩地养不活一个大学乍”的道理:10亩地出产7000斤优质稻,除去农业税及各项开支,一年仔下3500元就相当不错了。而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住宿费就不下于4000J己,垃然这笔钱不足以养活一个大学生。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北京大学课题组对高校毕业生起薪点进行了调夼,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40.9%,1001~2000)已的f叶45.5%,2001~3000元的占9.5%,3000元以上的占4.1%,平均月收人为1550.7元。

    四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低于1000元,这恐怕是令人始料未及的。必须指出的是,课题组的调查只调查大学毕业生的起薪点,这里的平均数和调查对象应当都不包括那些毕业后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如果要算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那部分毕业生的起薪点应该接近于零。2003年是扩招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初次就业率只有50%多一点。

    这么一算,中国的高等教育将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它意味着中旧的高等教育在让许多家庭为孩子的教育而倾家荡产之后,好不容易才毕业的孩子可能连养活自己都面临困难,更不用说还债和救家庭于水火。按国家牛¨父部门的统计数字,2001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6860元,以平均每个家庭四口人计算,如果家中是两个劳动力,那么他们每人每年必须收入13720元,平均月工资1143元。也就是说,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其工资收人并没有比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高出多少,甚至旗鼓相当乃至更低。这样的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付出就需要检讨,不幸我们今天面对的“赔本”比率是如此之高。

    让我们再看一看教育水平不低,而收费却并不高的20世纪30年代。

    据载,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大学分为三大类:国立大学,私立大学,还有教会大学。学费最便宜但是也最难考取的,是清华、北大、北师大、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这样一些主要由国家教育专款支撑的国立大学;而被称为“贵族大学”的协和、燕京、辅仁和上海圣约翰、沪江等,这些具有西方特别是美国背景的非常洋气的教会大学,近乎外国大学的分部,学费特别昂贵;另外一些借助捐赠和基金会补贴的私立大学,如天津南开大学、北平朝阳大学、中国大学、中法大学以及上海的复旦、大同、大夏、光华大学等,学费介于两者之问。

    1932年修订的《国立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简章》第14条明文规定:北京大学学费每年银元20元,分两期,于每学期开学前交纳:第一期自9月至次年1月,交10元;第二期自2月至6月交10元。又,体育费每学期银元1元。这就是说,北大学生每年交费共22银元。宿费全免。

    30年代清华大学以及北平医!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等的学费跟北大基本一样。全国各地的师范学校一律不收学宿费。

    1934年修订的《燕京大学本科教务通则》中关于30年代教会大学的学费规定如下:“本大学学生,每学期须于注册时,依照下列费用表纳费——本科正式生学费55银元;特别生及附习生学费每学分5银元(学生以学分为交学费标准者,每学期至少需交学费15银元);宿舍费(电,炉,水等)20银元;医术费(药费另计)2银元;体育费2银元;杂费2银元。”

    这就是说,20世纪30年代燕京大学本科正式生的学费每学期银洋8l银元,每年162银元。此外一些著名的教会大学,如北平辅仁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以及广州岭南大学的学费,跟燕京基本一样,每年大约160银元。

    吴大猷教授回忆30年代私立大学的学费曾说:“南开的经费,学宿费为一主要来源。学费每年60银元,宿费两学期30元(每年共须交费90银元),这与国立大学(如北大)之学费每年约20银元相比,自是很高的;但与教会大学(如燕京、岭南等)比较,则是平民化的了。”

    北平市私立平民大学学费第一学期26银元,第二学期25银元,每年共51银元;私立北平铁路大学(私立铁道学院)学费每学期29银元,每年58银元。又,1934年制定的《私立中法大学组织大纲》规定:“本大学本科学生每年应该纳下列各费:(甲)学费全年30银元,分两学期交纳,每学期各15银元;(乙)实验费每学期5银元,不足补交,有余退还。此外,须交纳保证金10元。”这个学校是由留法预科改办的,不必住宿,所以学费比较低,合计大约45银元。

    1934—1936年上海市最著名的4所私立大学,复旦、光华、大同、大夏,被公认为学费比较昂贵——当时上海市生活程度为全国最高,所收学费如下:复口J大学每年学费100银元;光华大学每学期学费50银元,每年100银元;大同大学每学期学费60银元,每年120银元;大夏大学每学期学费45银元,每年90银元(以上如住校另收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