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论语》与养生(卫灵公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昌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学之也。明日遂行。卫灵公问孔子作战的阵法。孔子答道:礼仪的事情,,我曾经听说过;打仗的事情,我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就离开了卫国。

    卫灵公问孔子打仗的事情,也不能说卫灵公就不想接受孔子的思想。生活在那个诸侯混战的时代,必须先保存自己,让自己的国家生存下来,才有可能去做别的什么事情。卫灵公做的没有错,孔子做的也没有错。

    孔子在实践自己的养生思想,非礼勿言,不符合礼仪的东西不说。打仗的阵法不符合孔子的养生思想,孔子就不去谈论。卫国的国君都已经在考虑打仗的事情,卫国已经成为孔子养生理论中的危邦。危邦不居,孔子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这个离开应该是不辞而别,也可以说是孔子逃离了卫国。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孔子的人都饿坏了,大家都饿的爬不起来了。子路带着怨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贫困的时候仍然坚守仁德,在贫穷中仍然能保持快乐,小人遇到贫困就开始胡作非为了。

    君子固穷仅仅被解释为安与贫困,不能清楚的表达孔子的意思。贫穷是大家都不喜欢的,孔子也不喜欢贫穷。孔子对贫穷和富有都不在意,孔子认为重要是的养生。孔子说君子固穷是君子在贫穷的时候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坚守仁德修炼,让自己养生。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说:赐!你以为我是多方面学习并且把内容记下来的吗?答道: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道的思想把他们贯穿起来的。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的总结。孔子不是死记硬背学习知识的,而是用一个思想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孔子用什么思想把知识贯穿在一起?是养生思维,养生思想是孔子贯穿知识的一条线。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颜渊问这么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帽子,音乐则用《韶舞》。排斥郑国的音乐,远离花言巧语的小人。郑国的音乐淫,花言巧语的小人危险。

    治理国家,我们现代人都知道要依法治国。孔子的治国理念却让我们不容易理解,孔子没有说道法律,说道的反而是历法,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农历。农历可以指导农业生产,让老百姓都有饭吃在孔子看来是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内容。民以食为天不是仅仅口头上说说而已,任何一个政府都要把他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

    殷代的车子比较简朴,符合孔子俭以养德的养生思想。孔子用周代的帽子代表周礼,普及周礼来治理国家是孔子毕生的追求。孔子重点说要有音乐来治理国家,并且点名要有《韶舞》,后面又提示不要用郑声,可见孔子对音乐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十分重视。

    孔子说的这几点正是我们现代人欠缺的,节俭之风已经基本消失,奢靡攀比之风盛行。以前我们是礼仪之邦,现在出去旅游的中国人却被西方人说成是缺乏文明素质。对音乐过多的注重百花齐放,放弃了对音乐的善的要求,太多的靡靡之音充斥着人们的双耳,不养生的音乐占据着主要市场。

    孔子的治理国家的思想也是养生的思想,在孔子看来,治理好国家,就是要让老百姓都养生。用养生思维来治理国家,是孔子的重要思想。没有理解孔子的养生思想,也就很难理解孔子的治国思想。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这句话里面出现一个重要的词:近忧,孔子认为:仁者无忧。有仁德的人应该是没有忧虑的,忧虑不利于人的养生,所以孔子把无忧看的非常重要。一个人追求养生,那么就要有长远的人生目标,当你为了这个目标去奋斗的时候,就不会把眼前的烦恼放在心里。

    人要有远大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建功立业,更重要的是为了养生的需要。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se者也。

    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见过喜好仁德修养就像喜好女色一样的人。

    孔子说话很幽默、有趣,不喜欢板着脸教育别人。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听到的人哄堂大笑,大家都记住了这句话。人们对《论语》了解的不多,但是知道这句话的人却很多,如果把孔子的话按知名度排名的话,这句话一定是名列前茅。孔子的这个形容贴近生活,雅俗共赏。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却不和别人争,和大家和谐团结却不结党营私。

    在孔子看来,君子能和别人争的东西只有在竞技场上,君子在名利面前不会争。普通人争利,君子爱名声,这也是人之常情。君子不争名利是因为养生,争权夺利不利于养生,真正的君子不会争权夺利。

    党在孔子眼里是贬义词。结党就是为了营私,一少部分人结党就是为了这一部分人谋利益,而不是为了全体人谋利益。君子不会为了一部分人高兴而让大多数人都不愉快,君子追求的是让所有的人都愉快。君子会和大家和谐相处,让每个人都感觉不到君子的存在,但是君子又一直和大家在一起。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可以终生遵照去做吗?孔子说:那就只有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段话虽然很短,但是对中国人的影响却很大。影响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性格普遍比其他民族宽容;还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宽容。中国人的宽容是对所有人都一样,包括我们的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杀害几千万中国人,可以说是血海深仇,但是日本投降以后,中国人民不仅没有报复日本人,还收养了大量的日本战争孤儿。

    宽容别人不仅是仁德的表现,也是养生的需要。中华文明能成为唯一流传至今的文明,宽容的性格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历史上多少文明和中华文明碰撞,但是都被中华文化吸纳进来。中国人不讲血统论,只要接受中华文化就是中国人。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效果不好,不如学习好。

    以前大家都把这段话解释为孔子在讲学与思的关系,孔子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多学习。如果用现代人的经验来讲,多思考也不能说没有好处,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思考问题,不能说无益,多思无益这样解释有点不符合常理。

    按照养生思维来解释这段话就很合理: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思考问题,对养生没有好处,不如学习有益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