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论语》与养生(宪问第十四)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正直说话,正直的做人;国家政治混乱,正直的做人,说话要谦逊。

    孔子说的这段话说的是做人之道,也可以说是养生之道。人不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面,都要正直做人,但是在国家政治不清明的时候就要谨慎的说话,以免引火烧身,给自己带来灾难。孔子没有让人不分场合的正直,让人该正直的时候正直,当正直有危险的时候就要学会明哲保身,先保护好自己不受到伤害。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的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修炼自己的仁德,来充实自己;当今的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孔子所处的年代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当时百家争鸣,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用孔子的话说是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为克己复礼。孔子为什么对恢复礼、乐这么努力?孔子认识到礼和乐的养生作用,以前的学者很重视礼和乐的学习。

    孔子说以前的学者学习是为了修炼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现在的学者到处游说,往返于各个诸侯之间,到处推销自己的理论,就像做生意的商人一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怨恨上天,不责怪别人,把自己当做小学生不断向别人学习,希望能达到真正的道,了解我的只有老天吧?

    孔子作为一个圣人,有比常人更多的不如意,了解他的人太少了,连一个知音都没有。这段话可以看做是孔子在向子贡发牢骚,以缓解自己心中的苦闷,也可以看做是孔子对自己的一个评价。孔子想让人了解自己的是:孔子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不断的学习,向各种各样的人学习,不抱怨天,不责怪他人,希望能接近真理。孔子特别提到自己不怨恨环境,也责怪别人。

    孔子为什么把自己的不抱怨的品质看的如此重要?希望大家都知道我孔子是一个不抱怨的人。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数得着的智者,孔子也是最接近道的人,孔子追求的道也是养生之道,孔子把不抱怨和虚心学习作为接近道的最佳途径。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孔子说:贤者以避开乱世为上策,其次是避开乱地,再其次是避开傲色,再其次是避开恶言。孔子又说:能做到这样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以前我们说孔子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用仁德的人带动社会的转变;老子的思想是避世修行的思想。从孔子的这段话看,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是相通的,孔子也追求避世修炼。

    孔子把仁德修炼的条件分了几个层次,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实施,不一定都要隐居起来才可以修炼仁德。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避开混乱的地方,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居住;如果这样也做不到,可以避开那些神色傲慢的人;如果这些也做不到,可以避开那些说话不讲礼的人。

    孔子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只要是你想追求仁德、追求养生,不论身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按照孔子的理论找到修炼的方法。孔子的话没有空洞的说教,都是人们能做到的,从点滴小事情做起。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孔子说:居于领导地位的人喜好礼,那么老百姓就容易管理了。

    孔子不仅把礼当做是个人修炼仁德的重要方法,还把礼当做治理好国家的重要手段。治理国家和个人修炼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养生,治理国家的目的也是为了政权能更持久。孔子把这两个看似联系不大的事情放在一起,实在是养生大智慧。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修炼自己并且谨慎从事。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炼自己而且安抚别人。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炼自己安抚老百姓。修炼自己而安抚老百姓,连尧舜都为此犯难啊!

    孔子认为君子就是要首先修炼好自己的仁德,让自己养生。如果君子能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人修养仁德,那他就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孔子把尧舜也列在君子的里面,做君子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像尧舜那样的人,修炼自己养生,带动他人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