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论语》与养生(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说:如果卫君让老师去治理国家,老师会先从哪里做起?孔子说:那一定先纠正混乱的名称。子路说:怎么能这样,老师您可真够迂腐啊!有什么需要纠正的。孔子说:子路啊,还是这么粗野。君子对于他不了解的事情,大概不会去说。混乱的名字不纠正,那么说话就顺畅;说话不顺畅,那么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那么礼乐就不能在社会上广泛兴起;礼乐没有被广泛传播,那么刑罚就不能适中;刑罚变来变去,老百姓的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因此君子对关于称呼的事情一定要重视,名称要可以顺畅的说出来,说出来的事情一定要可言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话,要求不敢马虎一点。

    这段话透露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子路在孔子面前说话非常随便,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不敬,但是孔子好像也没有不高兴。孔子只是感叹一下,子路还是这么粗野,然后仍然认真细致的给子路讲了自己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孔子并没有拿出老师的架子,居高临下和学生说话,学生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孔子上课学生可以弹琴,做孔子的学生很快乐。现在的师生关系远没有孔子时代的融洽,大多数学生都害怕老师,老师为了树立权威让学生害怕自己。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达到和。

    孔子把对治理国家的政治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名正言顺的名字,得到大家的认可;二是要大力普及礼仪和音乐;三是由适当的法律,法律既不能太严苛,也不能经常变来变去。子路都嘲笑孔子的政治理论,可见真正理解孔子的人不多,推行孔子的思想都有很大的阻力。

    孔子为什么对名正言顺这么重视?名正言顺和政治有什么关系?关键点是顺,只有听着顺、说着顺,才能心里顺畅、心情愉快;心情愉快,才能养生,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中国人对名字的重视远远超过于其他民族,一个名字要符合多种条件,不仅要听着顺,还要寓意吉祥、符合易经八卦的理论,最重要的是要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一个简单的中国名字蕴含了太多的文化元素,这些都是和孔子的名正言顺的思想一脉相承的。

    在孔子的治国理念中礼和乐的推广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放在了比法律更加重要的位置。只有用养生思维来理解孔子的治国理念才可以解释通,孔子把让人养生作为政治的首要目标和最终目的,这就是孔子的治国理念。封建王朝都把礼和乐作为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许多古城都保存有钟楼、鼓楼,这些都反映出古人重视乐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现在我们讲依法治国,把礼和乐的推广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或者说是很次要的位置,这和孔子的治国理念有很大差距。子路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天天和孔子在一起,仍然不理解孔子的治国理念,可见圣人大多数时候是很孤独的,知音太少。孔子的治国理念现代人更是感觉难以理解,只有从养生思维的角度去解释是非常合理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统治者自身端正,不用下命令,老百姓都会听他的话;统治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下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孔子重视榜样的带头作用。孔子认为统治者要先修炼好高尚的仁德,让老百姓在统治者仁德的感召下主动效仿、遵纪守法。政权法令的推行很多时候是要靠强制力来推行的,不管是什么时代。统治者如果带头执行法律,老百姓也会高兴的跟着遵守,法律就很容易推行;如果统治者不执行法律,只是让老百姓守法,那老百姓心里也会愤愤不平,不会守法。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说:如果自身端正了,那么治理国家有什么困难的?如果自身不端正,怎么能去端正别人呢?

    上面这两段话可以放在一起解释。孔子很重视领导者自身的仁德培养,上至一个国家,下至一个单位、一个家庭,道理是一样的,领导者的带头作用是最重要,而不是靠强制措施。领导干部都自觉遵守法律,那么老百姓就会心情愉快的自觉遵守法律,违法的人也都对受到的处罚没有怨言;如果领导干部可以逍遥法外,那么老百姓就也会想去钻一下法律的空子,违法的人也怨恨接受法律的制裁。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自己主动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那么员工也会高高兴兴自觉遵守。

    父母教育子女怎么做,如果自己能做到,不用多说,子女都会心悦诚服的照着做。有的父母只是教育子女要怎么好好做人,自己却说话粗俗,办事不文明,香烟、麻将不离手,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听父母的话。

    蠂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着来。

    蠂公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境内的人要让他们高兴,远方的人要让他们愿意归来。

    政治就是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很多时候是需要强制手段的,在这个过程中间很难说是愉悦的。孔子讲的政治最重要的是让人高兴,并且始终把让人高兴作为政治的目的和目标。能领悟孔子的政治思想的人太少了,能做到的就更少了。在孔子看来,政治也是要符合养生思想的,让人愉快就在政治中显得非常重要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和人和谐相处而不混合在一起,小人混合在一起可是却不能和谐相处。

    这段话最重要的是要解释清楚两个字,一个是和,一个是同。这个和应该理解为中华的和文化,仁德修养高的君子和什么人相处都不会发生矛盾,让和君子相处的人都感觉到很愉悦、和谐。但是君子就是君子,君子有高尚的仁德,不会因为和普通人在一起而放弃对仁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