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食于有丧之侧,未尝饱也。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几乎所有书籍都是把这句话解释为孔子富有同情心、仁爱之心。《礼记》中有:临丧不笑。在丧礼中不笑,这个可以理解。孔子说临丧不要吃饱,并且记录在《论语》中,这个不应该是仅仅为了表达同情之心。
这里说的临丧应该是参加丧礼,参加丧礼就一定是为了悼念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参加丧礼就一定会有悲伤的心情,甚至还会有悲伤的痛哭,在心情悲伤的时候不能吃饱,吃饱会损害身体健康。
这是在讲养生的道理:人在悲伤的时候不要吃饱,这样才符合养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在这一天哭吊过,就不再唱歌了。这句话都是按照《礼记》中的:哭日不歌,来进一步解释是致哀的一种礼仪。
这句话还可以看到另外的一方面内容,孔子是喜欢经常唱歌的。孔子那个时代唱歌的内容和方式我们不知道,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60多岁的老人在纵情的歌唱,边走边唱。如果是在现代社会,我们身边出现一个这样的老人,恐怕回头率也是非常高的。现在的大学教授,包括那些大师级的人物,能像孔子这样喜欢经常唱歌的人恐怕也是凤毛麟角。
孔子这么大的思想家这么喜欢唱歌,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爱好,孔子唱歌是为了养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个月来都忘记了肉味的鲜美,说:没有料到音乐之美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孔子多次说道《韶》乐,对《韶》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孔子认为《韶》乐尽善尽美。这应该是孔子在第一次听到《韶》乐以后的感受,能让人听一次陶醉三个月的音乐说明遇到了知音,那么多人听《韶》乐,能像孔子这样陶醉的人却寥寥无几。孔子的音乐欣赏能力也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他能在听到《韶》乐以后陶醉这么长时间,可见好音乐的养生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蠂公问孔子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蠂公问子路孔子是怎么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奋学习,忘记吃饭,自得其乐,忘记了忧愁,忘记了年龄,不知道年纪已经很大了,如此而已。
这是孔子对自己的一生的总结和评价,也算是一个自我鉴定。孔子用了三个忘记来总结自己的一生,努力学习忘记吃饭,快乐生活忘记忧愁,快乐工作忘记年龄,孔子自我评价是一个快乐的老头。
孔子的这句话对我们研究孔子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从孔子的言论中解读孔子、研究孔子,只是一个方面,孔子的自我评价也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看待。孔子把快乐看的非常重要,他一生都在追求快乐的生活,并且把他的这种思想传递给他的学生,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孔子为什么这么执着的追求快乐,与其说孔子是在追求快乐,不如说孔子是在追求养生。因为快乐是最简单有效的养生之道。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从不谈论怪异、暴力、暴乱、鬼神。
《论语》中的这短短的一句话,对中国人的影响却非常大,形成了中国人对这些不符合养生思维的事物的整体态度:不谈论、不争论。体现的是孔子的养生思想。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血腥的记忆,但是古人选择的是忘记,大多没有记载,有的也只是一笔带过,我们只能透过简短的历史记载去想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屠杀几千万中华同胞,战争结束后,中国人不仅把日本战俘礼送处境,还在战后选择放下仇恨,和日本建立正常邦交关系。但是最近日本部分右翼势力想篡改历史,我们不得不提起南京大屠杀去申遗,去警告世人。
西方人喜欢拍一些恐怖片,中国人不喜欢恐怖片,看恐怖片不养生,中国人喜欢把恐怖片搞成喜剧片。中国的春节传说中的年原本是害人的怪兽,被中国人演化成欢乐的节日,龙也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吉祥物。春节的传说如果在西方人那里会演变成恐怖片,电影导演演绎出来许许多多的恐怖情节。龙在许多西方人拍的电影里面就是怪兽,是让人恐怖的动物,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别引出的文化差异。
最能反映中国人养生思维的是民间故事《白蛇传》,故事最初白蛇是吃人的妖精,法海是降妖的法师,但是随着在流传的过程中老百姓不断修改,最后白蛇变成了追求真挚爱情的仙女,法海变成了阻挡白蛇和许仙跨界爱情的顽固势力。本来是一个蛇妖吃人的恐怖故事变成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反转就是因为中国人的养生思维,不符合养生思维的文化就要改,直到符合养生思维为止。西方的科学家热衷于预测地球的毁灭、人类的毁灭,很少听说中国的科学家有这方面的言论。这些言论都属于孔子不谈论的怪力乱神,大家都自觉不去谈论。这些都是现在没有办法能证明正确与错误的言论,只是增加人们恐惧和不安,在中国人看来就是妖言惑众,不养生。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的好,一定请别人再唱一遍,然后和着一起唱。
这句话证明孔子喜欢唱歌,并且不是普通的喜欢。孔子对别人唱的好听的部分还要反复的学唱,直到自己满意。一个年纪60多岁的老人,还对唱歌如此的认真,这在今天更是少见。孔子教授学生的课程有六艺,专门有乐这一个技艺,唱歌应该也是乐的一部分。孔子如此重视乐,不仅仅的乐的教化作用,更重要的是乐的养生作用。
我们现在的学校把音乐课当做一节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比较一下孔子对音乐的态度,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奢侈会让人不谦让,节俭会让人固陋。与其不谦让,宁愿固陋。
孔子对奢侈是非常反对的,对过分的节俭也是不赞成的,但是在这两者之间选择的话,孔子还是选择节俭。俭以养德,节俭对养生有重要的意义。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怀平坦宽广,小人心怀忧惧不安。
孔子教育学生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子心平气和可以养生,小人心怀不安对养生不利,这是孔子让学生学习君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