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论语》与养生(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为好。选择居住的地方不选择仁德的地方,怎么能算有智慧呢?

    孔子对和什么人在一起很重视,不论是在一起居住,还是在一起交往。交谈要和有仁德的人交谈,居住要住的仁德之地,不论什么时间孔子都主张要和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这里面蕴含者孔子的养生智慧。孔子带着弟子到处宣传他的儒家思想,是为了让大家都接受儒家的思想,让更多的人学习儒家的思想。需要学习儒家仁德思想的人多数是仁德不够好的人,和仁德不够好的人在一起能带动更多的人学习仁德,孔子却说要和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

    仁德的人在人民中间一直存在的,只是这样的人不多,孔子在引导大家向这样的人学习,引导大家的行为方式向养生思维转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有仁德的人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居住在仁德之人的旁边可以让人更养生,和有仁德的人交往可以让人也有仁德。

    古人对邻居的选择是非常重视的,有句古话:千金买房,万金买邻。万金买什么样的邻居?孔子给出的答案是选择有仁德的邻居。现在人买房子很少有人讲要选择个好邻居,大家追求的都是地段好、楼层好。人们追求的好房子的标准是以商业价值、交通便利、子女方便上好学校等利益差别来区分的,邻居的仁德有没有已经没有人去关心。现在邻居之间互相之间很少往来,在一起住了很长时间的邻居都互相不认识。不认识邻居并不等于说邻居的仁德不重要,只是我们离孔子的思想越来越远了。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会孤立存在,必定有人愿意与他在一起。

    孔子说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有仁德的人太少了。孔子坚信追求仁德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追求仁德可以让人养生。孔子是在引导大家向有仁德的人靠拢,向有仁德的人学习,引导人们向养生思维转变。

    孔子的仁德思想虽然很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不尽人意。太多的力量、太多的诱惑在阻碍孔子思想的推广,现实很残酷。借用当代诗人北岛的一句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高尚无用论是当今社会上的主流认识,孔子的仁德思想就很难推广,虽然孔子的仁德思想是养生的重要方式,但是无穷的欲望阻挡了人们眼睛。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孔子时代相似的情况,各种思想不断涌现,我们仍然要坚信: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一个人立志追求真理,却以穿戴不好、饮食不好为耻辱,这样的人不能和他共谋道。

    节约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孔子对节俭的重视是大家容易忽视的,孔子把节俭看的非常重要。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节俭,就不要和他谈论道。节俭被很多人认为是个人生活中的小节而不加重视,历史上有一些被认为是儒家的重量级人物也不注重节俭,这是对孔子的思想没有理解透彻。不注重节俭的人就不能算是儒家合格的传承人,不论他在其他方面做的再优秀,节俭是儒家思想的灵魂,没有儒家的灵魂应该不能算儒家的人。俭以养德,节俭的目的是为了更养生,唯有节俭才更接近孔子的思想。

    节俭对我们现在社会的意义更加重要。大家每天都在想的是怎么去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欲望。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如此迅速,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人们心中的欲望,人们的幸福感反而下降,健康水平也下降。孔子的节俭思想是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钥匙,只有节俭才能让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重新找到幸福,获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