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一日两餐与养生
    现代人大多都已经很习惯一日三餐,大多数地方的人都是一天吃三餐饭,有的地方还流行吃宵夜。一次我去成都,下车的时候是凌晨4点钟左右,路过夜市一条街的时候看到路边吃饭的人仍然很多,让人产生了错觉,我在怀疑我是不是看错时间了。现在许多人已经没有了一天几餐的概念,想吃就吃,什么时间饿了就吃,人的生活规律打乱了,吃饭就更没有规律可言。近些年许多地方都有24小时餐厅,人们随时可以进去吃饭,方便是方便了,这样吃饭不养生,对健康不利。

    中国人在先秦以前是一天吃两顿饭,后来一部分人慢慢改成一日三餐,现在也有地区实行的仍然是一日两餐。有人研究说人们开始吃一日三餐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有条件一天吃三餐。我认为这和生产力无关,和养生有关。人们开始一日三餐的时间是春秋时期,和孔子讲的礼坏乐崩开始的时间相吻合,从这个时间开始人们的养生思维淡化了,许多不符合养生思维的事物产生了。有记载的是楚国的楚成王最早实行了一日三餐,也有记载是项羽为了打仗让士兵实行了一日三餐。一日三餐在汉朝以后才逐渐开始流行,贵族阶级一日三餐,普通老百姓仍然是一日两餐。直到宋朝人们一日三餐的习惯才逐渐在老百姓中间流行。

    西方的贵族阶层也是把一日多餐当做和普通人的区别,英国王子查尔斯每天要吃7顿饭。看来贵族不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都是把多吃当做贵族的特权,贵族中长寿的人少也可能和这个有关系。大多数贵族都可以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他们可以比普通人更有条件养生,他们吃的比普通人好很多,但是结果却是相反,吃的好并不能活的久。这也证明吃的好坏和养生没有很大关系,一日多餐也不利于养生。

    佛教是追求养生的宗教,寺院的和尚一天只吃两餐。佛教的八戒当中的第八条:奉法,时过中不食。意思也就是过午不食,也就是说,在中午到次日黎明这一段时间,不允许吃东西。

    佛教认为晚上是动物吃饭的时间,半夜是鬼吃饭的时间,早上和中午吃饭才是最佳的吃饭时间。过午不食的好处很多,能让人身心轻松,让肠胃得到适当的休息,食欲少能让人减少欲望,对养生和修行都有帮助。

    孔子说当时的社会礼坏乐崩指的是当时的人不注意养生,礼和乐都是人们用来养生的方法。春秋以前的人一日吃两餐,这是人们注重养生选择的结果,和经济条件没有关系。

    《黄帝内经》上面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上古还不能准确确定是什么时间,但是那时间的人都长寿是存在的,人类曾经出现过普遍高寿的时期,后来人们平均寿命又减少了,这和人们放弃了前人的养生生活方式有关系。

    一日两餐是被人们忽视的养生生活方式,重视养生就应该重视一日两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