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坦然面对,不争是争
《世说新语》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晋时期,郗鉴奉旨平叛,立了大功,被封为太尉,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当时郗鉴有个年轻貌美的女儿,是郗鉴的掌上明珠。郗鉴听说丞相王导家的子弟很多,而且个个都才貌俱佳,希望能在王丞相家的子弟中选个女婿。所以他派了一个门生去找王导讲明此意,王导也很高兴地同意了,并邀请他到东厢房去看看。因为王家的子弟,包括儿子、侄子都在那里等着。
门生逐个观察以后,就回去向太师禀报。他说:“王家的子弟果然个个都是青年才俊,但是他们一听我们是要来招女婿以后,态度就显得非常矜持,不自然。唯有东厢房床上面的一个青年人,他袒腹而食(就是露着肚子吃东西),独若不闻,根本不把这个消息当成一回事。”太尉听到这里,马上脱口而出:“此人真是佳婿。”第二天,他再派人去打听这个青年人是何许人也,原来此人就是后来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
做太尉的女婿,不仅能娶到美丽的妻子,又能得到岳父做后台,而王羲之却不把这事当成一回事,也不跟其他兄弟们争,可太尉就偏偏看上了他,这就叫“争是不争,不争才是争”。太尉郗鉴为什么会看上王羲之?是因为他的大书法家的名声?当然不是,那时的王羲之书法还不成熟,他看上的是王羲之“袒腹而食”的那份坦然。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太尉明白,只有胸怀坦然的人,才能够经得起命运的打击,也才能配得上命运的赐予。掌上明珠的女儿,跟上了这样的人,才会让他放心。
清朝的皇位继承,没有采取传统的嫡长继承制。皇位的继承者最先是由满洲贵族会议推定,后实行顺治的遗诏制。这两种形式都容易在皇帝死后,引起血腥的争夺。康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他采取了皇太子制。然而康熙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制度却引起了皇太子同兄弟们之间的斗争。他两次册立太子,又两度废黜太子,使得众多的皇子拉帮结派,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当时正是诸位皇子争夺最为惨烈的时期,四皇子胤禛在争与不争之间举棋未定。他手下的谋臣邬思道就用了一个小故事来开导他。
邬思道说:“在一个大家庭里,老爷子生了一大群儿子。慢慢地老爷子老了,这么大一个家,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于是这些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在一边,做着他应该做的事,从不参与争斗。看着那些争来争去的儿子们,老爷子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管好。于是老爷子将钥匙给了那个不争的儿子。”他告诉胤禛,当很多人都在讨皇上欢心的时候,你去凑这个热闹,招来的是其他皇子的嫉妒和迫害。现在要做的恰恰就是韬光养晦,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康熙皇帝是个明白人,他可以看到所有人的努力,也分得清忠奸贤愚。只有你做好自己了,他才会慢慢地把天平移到你这边。
从邬思道的这些话中,不仅可以看出他富有谋略的手段,还能学到认真做事、坦然面对纷争的态度。有了这种坦然面对的态度,“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谋略,也才有了实现的基础。患得患失、过分计较自己利益的人,哪还能够认真地做事?不能够认认真真地做事,幸运之箭又怎么可能射向他呢?
10.能让人处且让人
我们为什么不肯让人?因为让人之后,自己的利益就没有了,所谓“到嘴肥肉,岂能拱手让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人呢?因为不让人,就会给自己带来祸害,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边是将要到手的利益,一边是可能会有的祸害,能否正确的取舍,就是聪明与愚蠢的分界点。
曹操有句名言:“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意思是不能因为贪图虚名而为将来惹来祸害,这是不能做的事情。曹操的这句话,可以说是能让人处且让人的最好解释。什么东西能让人呀?虚名可以让人,小事可以让人,非原则问题可以让人。曹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众所周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就是皇帝,曹操也未必真放在眼里。特别是在后期,曹操大权在握,朝政独揽,就算称帝也不是不可能的。可是曹操并不称帝,表面上还在拥护汉室,这样做虽然没皇帝的名号,可是自己却过得安稳。称帝会给人留话柄,留下讨伐或者暗杀的理由。而当别人要求曹操放弃手中的大权退休归隐时,曹操说:“江湖未静,不得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认为兵权不能放,放了就会被人欺负,皇上封的领土,这是没什么用的,就让出去算了。
没什么用的东西可以不要,有用的东西绝不能放弃,这是从利益方面说。而从为人处世的方面来说,也要能让人处且让人。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次和群臣宴饮。大家高高兴兴地一直吃到了晚上,正当大家喝酒喝得酣畅的时候,突然一阵风吹来,灯被吹灭了。这时庄王身边的美姬“啊”地叫了一声,庄王问:“怎么回事?”美姬小声地对庄王说:“大王,刚才有人趁灯灭时非礼我。我就顺手扯断了他帽子上的系缨,你赶快叫人点灯,抓住那个人。”楚庄王听了后,大声地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欢。”于是群臣一百多人,马上都扯断了系缨,热情高昂地继续饮酒,最后君臣都尽欢而散。过了不久,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位将军常常冲到前边,勇猛无敌。
战斗胜利后,庄王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么卖力呢?”将军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美姬扯断了系缨的人。”
勇敢的武将,就是当初非礼美姬的人,为了感激楚庄王的忍让,他甘愿以身相报,奋勇杀敌。所以能学会适时的让人,别人可能就会心存感激之情,就可能会有双赢的结果。英国学者勃朗宁说过:“能宽恕、忍让别人是一件好事,如果还能将别人的错误忘得一干二净,那就更好。”所以能让人处且让人,并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一种智慧、一种风度、一种雅量。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无聊的争斗上,这才是最可恶的。
得让人处且让人,并不是无原则地一味让步与妥协,不该让人处就不能让。让是在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出一些退让;或者是在长远的利益上,牺牲一时的利益。我们提倡的是这样的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