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一本叫《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的书吗?这本书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风靡一时。这本书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家庭主妇。因为在美国的零售市场上有一半以上的商品贴着“中国制造”的牌子,所以她很想试试如果全年全家都不用中国货,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那一年,她家中国产的咖啡机坏了,就没有买新的,因为其它国家的产品太贵了;喜欢做木工活的丈夫再也买不到工具,因为这些工具都是中国产的;一年后,这位家庭主妇不得不承认,“我们根本无法拒绝中国的产品”。
既然全世界都离不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为什么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抵制“中国制造”的声音,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呢?这就是因为贸易保护主义在背后作祟。
------------------
以物美价廉著称的“中国制造”在全球举足轻重——全世界70%的鞋、玩具和空调,50%以上的PC、手机和彩电,40%的纺织品,25%的家具都在中国生产。而金融危机与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叠加,令中国制造的价格“利刃”日益变钝。而且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抬头的倾向,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实行的各种贸易壁垒,使中国制造在海外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国家的人最好能够购买自己国家生产的商品,这样可以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时,也希望自己国家的商品在别的国家卖得好,这样可以多从国的口袋里赚到更多的钱,保护本国的利益。所以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壁垒相关事件平均每年都达到260件左右。贸易壁垒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频频使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企业。贸易壁垒的门槛越来越高,各国不断提高进口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要求。贸易壁垒被一些国家肆意滥用,案件的复杂性增加。
现在,为应对越来越复杂的贸易保护案件,保护本国的经济,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国际贸易的研究。贸易管理就是在新贸易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是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分析,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保护,通过政府对贸易活动的干预,达到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政策主张上大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补贴、国家贸易垄断等。特别是反倾销措施,具有很强的壁垒效应,是新贸易保护主义者极力主张的政策手段之一。此外,劳工标准、区域性协议、关税升级保护、灰色区域、限制性援助或边境税调整等措施也都有很浓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前段时间的中美轮胎特保案,又预示着中美之间的贸易大战将再次升温。美国发起的这场对中国轮胎提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活动,让我们看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造的道路将走得更加阻力重重。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中国对美轮胎出口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6月29日,美国贸易委员会建议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特别从价关税。
本案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根据中方统计,2008年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金额约22亿美元。此案遭到中美业界的广泛反对。中国商务部官员就此案多次与美方相关部门进行交涉。此前,美国布什政府曾对中国发起六起特保调查,最终均未采取特保措施。
目前,我国轮胎年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如果削减输美轮胎半数产量,就意味我国会出现12%的剩余轮胎产能。此外,根据WTO规则,如果奥巴马批准了对中国的特保制裁,相关国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
美国白宫北京时间2009年9月12日宣布,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第一年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35%关税,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
可以说,贸易保护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本国的经济状况,但却会遭到它国的报复,从合作和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将会给一个国家的长远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失。美国201钢铁案正可以说明贸易保护主义对自己国家和世界经济的不良影响。
2002年3月,美国以欧盟、日本等8国出口的钢铁产品损害了美国钢铁业为由,动用“201条款”,宣布对多种钢材加征为期3年的进口税,税率总水平达30%。为报复美国提高进口钢材关税,6月,欧盟对美国部分商品征收100%的关税,墨西哥、日本、韩国等也纷纷提高关税或采取紧急保障措施。虽然世贸组织最终裁定美国违反WTO规则,但钢铁贸易战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估计,单是欧盟2002年就损失高达2.4亿美元。而美国在承受近数亿元损失的同时,更导致了7.4万个钢铁消费者失业,弊大于利。
目前中国政府也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做出了积极应对,启动了多项针对美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同时为了在国际上打响“中国制造”的品牌,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试图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据美国媒体11月29日报道,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这个星期起开始在亚洲市场播出一则30秒的商业广告,内容是宣传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产品其实也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当然,该广告也有利于重新打造与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
通过观看视频,可以发现这则30秒的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一中心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广告一个个画面集中展现了“中国制造无处不在的身影”,“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理念贯穿整个广告。
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晨跑步的运动员所穿的运动鞋是“中国制造”,但是“综合了美国的运动科技”,日常家庭中所用的冰箱印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但是融合了欧洲风尚,为您储存美味的食品。一个类似iPod的MP3播放器上用英文标注“在中国制造,但我们使用来自硅谷的软件”,体现了爱音乐也爱中国制造的理念。就连法国顶级模特儿所穿的知名品牌衣裳也由“中国制造”,而广告最后出现的飞机画面,是融合全球各地工程师的结晶,更是展现了“世界合作”这一理念。
这个广告,向世界宣布了这样一种现实,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并不只是向中国人口袋里装钱,产品中还包含了许多其他发达国家的元素,比如美国的技术,法国的设计,等等,购买中国制造产品所花的钱,大部分是付给了这些技术和设计的提供者,也就是发达国家自己。所以贸易保护对发达国家来说不就是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吗?
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而务实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的命运已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同舟共济,才能有效应对危机。历史经验表明,越是危机关头越要坚持开放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加大危机的严重程度,还会使危机持续更长时间。
从经济学常识看,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落后的思维。发展自由贸易,通过竞争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益于所有贸易参与方。当然,发展自由贸易需要关注一些易受影响的人群,需要帮助一些行业发展其比较优势,需要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但保护主义却不是从这些角度出发,其本质是拒绝竞争,试图关起门来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保护主义注定难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