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穿着Armani的套装,喝着bluemountain咖啡,听着Appleipod随身听,你就已经与国际贸易有了亲密接触了。如果不是越来越交融的世界经济,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这些“泊来品”离我们就不会这么近了。贸易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国际贸易就更是如此了,世界各国的商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喜好。
但是任何做任何生意都有赔有赚,国家和国家做生意一样,买进和卖出,看着很热闹,其实里面的门道多得很呢。现在中国在世界市场上是卖东西得的钱比买东西花的钱要少,这在国际贸易中叫做顺差,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一起来解读一下国际贸易吧。
----------------
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已从单纯的进出口买卖关系发展成为多种形式的经济关系,从商品的进出口演变到了劳务的输出入,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多头并进,由满足物质享受的商品到满足精神享受的旅游,商品结构、贸易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闭关自守的,他们都在经济与其他国家相互依靠,美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欧洲国家是这样,其他发达国家也都是这样,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都在影响别国和受别国影响,而这种影响和被影响的相互依靠现象则正是通过国际贸易这个“传递”渠道得以实现的。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扩大相互作用,促进相互的经济合作,改善国际环境,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国际贸易对参与贸易的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有: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等等。
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互通有无始终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国由于受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分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能力和市场供求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各国国内既存在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又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产品过剩状况。而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市场供给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为各国国内市场的过剩产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求的矛盾,从而调节了各国的市场供求关系。
在当今世界上,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劳动力富余而资本短缺,有的国家资本丰裕而土地不足,有的国家土地广阔而耕作技术落后。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这些国家国内生产规模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其短缺的生产要素的制约,一部分生产要素将闲置或浪费,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通过国际贸易,这些国家就可以采取国际劳务贸易、资本转移、土地租赁、技术贸易等方式,将国内富余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国家交换国内短缺的生产要素,从而使短缺生产要素的制约得以缓解或消除,富余生产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扩大生产规模,加速经济发展。
利用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扩大优势商品生产,缩小劣势商品生产,并出口优势产品从国外换回本国居于劣势的商品,从而可在社会生产力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生产要素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另外,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国内的生产力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国际贸易,使国内的产业结构逐步协调和完善,促使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从对过往关境的货物征收关税、对进出口货物征收国内税、为过境货物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获得大量财政收入。在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初期,关税收入曾占联邦财政收入的90%。至今,关税和涉外税收仍然是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际贸易还可以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它可以通过进口国内短缺而又是国内迫切需要的商品,或者进口比国内商品价格更低廉、质量更好、式样更新颖、特色更突出的商品,来使国内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福利。此外,国际贸易的扩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将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间接增进国民福利。
在现代,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贸易活动,这不仅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互相联系起来,而且也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卷入国际经济生活之中。国际市场的竞争活动,也促使世界总体的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加快。这不仅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海关总署2006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贸易顺差2005年翻了三番,再创新高。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达到1019亿美元,而2004年中国顺差为320亿美元。
2006年1—10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4249.5亿美元,其中:出口7792.9亿美元,进口6456.7亿美元,顺差1336.25亿美元,远远超过2005年全年水平。由此可见,中国目前的出口结构中,加工贸易占到53%左右,加工贸易顺差1288.3亿美元,而一般贸易顺差仅为504.2亿美元,逆差全部来自其他贸易栏目,所以,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几乎全部来自于加工贸易。
以上数据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态势,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毋庸置疑,中国进入了一个顺差时代,然而,巨额的贸易顺差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意味着经济的大幅增长,国库得以充实,另一方面我国加工贸易的顺差比重2000~2005年分别占到总顺差的89.1%、91.6%、88.2%、99.3%、98.6%和78.2%,可以看出,我国出口顺差的绝大部分来自于廉价的劳动力为商品带来的成本优势。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有技术含量的商品较少,大部分都是制造型商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两个国家:纺织国和飞机国。纺织国有一亿人口,会织布做衣服,年产二亿条裤子。飞机国也有一亿人口,不仅会纺织,他们还会造飞机,年产二亿条裤子,造十架飞机。
纺织国要卖给飞机国一亿条裤子,才能买回一架飞机。两国贸易之后,社会财富分配如下:纺织国拥有一亿条裤子和一架飞机,飞机国拥有三亿条裤子和九架飞机。纺织国一个人一年只有一条裤子穿,一亿人只能挤一架飞机。而飞机国呢,一个人一年能穿三条裤子,九架飞机随便坐,比纺织国的老百姓坐火车还便宜!两国人民付出了同样的劳动和汗水,飞机国的人均财富竟然是纺织国的3—5倍。
第2年,飞机国改变策略,决定不生产裤子了,因为他们发现只要多卖几架飞机,就能换回几亿条裤子,足够全国老百姓的穿用。从此以后,飞机国的老百姓都解放了,每天泡吧、出国度假旅游、喝咖啡、到纺织国投资……而纺织国的老百姓们呢,为了赚更多的钱,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生产更多的裤子:三亿条裤子,四亿条裤子,卖给飞机国赚取可怜巴巴一点生活费。
所以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光靠出口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有非常有限的。有人分析,美国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上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出口基础之上的。现在更有些发达国家看中了中国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将中国变成它们的廉价制造基地,将“出口”转移到中国。
靠廉价劳动力优势获得的贸易顺差,虽然能解决目前我国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决不应该是长久之计。发展国家的经济,要以发展技术为根本。在国际贸易中也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才能掌握贸易的主动,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