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账务处理的目的,就是反映和监督单位的货币资金收支状况,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出纳人员在其工作范围内,其账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按照经济业务内容设置出纳账户设置账户,是指对出纳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反映和监督的专门方法。出纳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想要对出纳对象所包含的经济内容进行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就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取得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不同性质的核算指标,如实记录各项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增加、减少和实有数额。
出纳常设账户有:”现金日记账--人民币户“、”现金日记账--××外币户“、”银行存款日记账--基本户存款“、”银行存款日记账--××专用户存款“、”长期投资--股票投资(××股票)“、”长期投资--债券投资(××债券)“、”短期投资--股票投资(××股票)“、”短期投资--债券投资(××债券)“等。
2.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审核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直接书面证明,是据以办理各项收付款业务和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差旅途中发生的乘车票、购买办公用品时取得的发票等,只有经过审核并确认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进行账务处理,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对每一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才可以保证核算质量,明确经济责任。
3.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填制记账凭证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账户中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取这种方法记账,使每项经济业务在所涉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发生对应关系,同时,在对应账户上所记金额相等,即保持平衡关系。复试记账可以了解有关经济业务的内容;可以检查有关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借贷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出纳账簿。记账凭证的编制,是经济业务具体内容转化为出纳信息的关键,一张编制错误的记账凭证,会造成出纳信息失真,甚至引起严重的经济后果,因此出纳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保证出纳工作的质量。
4.登记出纳日记账和相关备查簿账簿,是指用来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是保存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是由专门格式并以一定形式联结的账页组成的。
登记账簿,是指将发生的经济业务序时、分类地记入有关账簿。登记账簿要以凭证为依据,利用账户、复式记账的方法,把经济业务分门别类、相互联系地加以全面反映,以便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完整、系统的核算资料。出纳人员根据出纳账户设置账簿,进行登记,同时定期地进行结账和对账,以作为编制出纳报告的依据。
备查簿是为了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的需要,对一些不便于直接在账簿上反映的资料信息进行反映和监督而设置的簿籍,如发票、支票使用登记本等。
5.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查明各项资产的实有数的一种专门方法。为了保证出纳核算资料的真实性,保证账实相一致,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实际情况,加强财务管理,以保证账实相符。出纳人员应对货币资金日清月结,按照出纳工作的日常流程严格执行清查制度,如发现账实不符,应及时分析原因,查明情况,报有关领导后进行妥善处理,同时调整账簿记录,使账实相符。出纳人员还应定期进行日记账与总账的核对工作,保证账账相符。
6.编制出纳报告出纳报告,是指根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价证券明细账、银行对账单等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书面文件,用以报告本单位一定时期(月、季、年)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的收、支、存情况。
出纳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纳报告的形式,出纳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满足有关各方了解单位货币资金收支状况和库存情况的需要,满足单位制订资金调度计划和预算的需要。
7.保管出纳文件。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出纳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核算资料,都必须按照规定办理移交和保管手续。一般而言,出纳人员的会计凭证应当根据业务量的大小每天或定期移交会计人员;出纳日记账在本年度内由出纳人员负责登记保管,年度终了后,移交会计人员保管;出纳报告中的日报表一个月移交一次,月报表一个会计年度终了后移交会计人员。
上述账务处理流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出纳核算体系,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必须一环紧扣一环,缺少哪一环,或在哪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都将影响整体核算质量,因而出纳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程序核算,保证顺利完成出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