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二十七章:做人当如王葡萄
    人要承认自己苦

    但是不能任由自己苦

    人也许不能改变苦难

    但是可以改变自己

    像很多令人浑然入戏的经典作品一样,《第九个寡妇》的阅读经历就是一次陪伴王葡萄从少年行至老年的历程。你就在她的身边,是她的亲人、乡亲或者情人,会疼她、爱她、怜惜她,被她逗得会心一笑。看完这样的书总会很失落,失落于一个与你在一起几十年的人突然就消失了。曾经因为《霍乱时期的爱情》,十四岁的我也这般失落过。

    王葡萄是个怎样的女人啊,她呀,就是个浑不吝。她用自己的浑不吝把上刑场的公爹救回来,在地窖里藏了几十年;她用自己的浑不吝,经历重重政治风波,与各色人物从容周旋;她用自己的浑不吝,纠缠于一个个男人的身边,年幼守寡的她从来没亏着自己的身体,又从未被一个男人所牵绊。她身上有中国女性传统的美德——勤劳、善良、孝顺、仁义;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非传统的性格——狡黠、泼辣、坚毅、乐观、充满**。而正是这些非传统的性格,让王葡萄的形象无比鲜活,也正是这些性格让她得以经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却能过着平安的生活。

    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喜欢强化“苦情”的色彩,人都要经历连番的艰辛与磨难,遭受巨大的痛苦和伤害才能达到圆满,“苦尽甘来”是种让人觉得踏实的逻辑。王葡萄在这四十年里所经历的真的是苦极了——十四岁死了丈夫,公爹将要被枪毙,从死刑场上背回后把公爹藏在地窖里四十年,自己的孩子送给一群侏儒,爱的男人死的死走的走……可是你不会觉得她很苦,她一直都是乐着的,那不是压抑内心痛苦的伪装,而是对一切苦难的无畏和随时随地自得其乐的天性。

    我对于无知所带来的无畏一直心存敬仰,那实在不是一种可以修炼出来的境界,古人说“人生识字糊涂始”,像王葡萄这样历经沉浮依然坚定的“无知”者,怎能不让人羡慕。严歌苓很多次在书里面刻画王葡萄看人的眼神,她借着被看人的视角,描述那是一种让人震惊的、前所未见的眼神,里面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怕”这个字。我们这些人活在世上,怕的事情总是很多的,怕穷、怕生病、怕失去亲人、怕被人欺负、怕事业不顺利、怕失恋、怕黑、怕狗、怕蛇、怕胖……王葡萄真的没什么怕的吗?

    我们陪伴王葡萄走过的四十多年岁月,这个女人一直淡定乐观,她不是没什么怕的,她怕公爹被发现,怕因为一个孩子而跟二哥纠缠不清,怕家人和自己的猪吃不上饭……她怕的事情其实挺多的,可是这几十年她只在公爹快死的时候哭过一次,浑不吝的王葡萄根本没有怕的时间,她一直在忙着解决问题。王葡萄不傻,不是想不明白每件事的后果有多可怕。她知道想也没用,你怕它,它也不会自己跑掉,倒不如趁早想办法了。

    王葡萄对她所经历的一个又一个运动是很无知的,用书里干部的话说就是“觉悟太低”,可是王葡萄该懂的都懂,怎么照顾隐藏的公爹、怎么与男人周旋、怎么在饥荒里不让自己饿死,她都懂,唯独对那些政治运动的起起伏伏浑然不知。这种自始至终的无知给了她共和国最初三十年风浪中一个平静的港湾,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岁月里被打倒的人们。也许他们就是什么都太明白了,别人不斗死你,自己心里也搁不下。所以人啊,真的要有所知有所不知,今天也一样,敢张嘴说“不知道”这三个字的人太少了,人都怕被别人看到无知无能,可是像王葡萄那种被别人看起来最傻的人,多半过得比你我都开心。

    王葡萄十几岁死了丈夫,但她这一辈子都不缺男人,不但有男人满足她的身体,而且每个男人都打心眼儿里疼她,就算饿得天天死人的时候,王葡萄也没亏了自己的身子。原本就浑不吝得一塌糊涂,还不忘寻欢作乐,还有什么能让她想不开、挺不住呢?这让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它的主人公安迪和王葡萄给我们讲了同样一个道理——人要承认自己苦,但是不能任由自己苦,人也许不能改变苦难,但是可以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