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哼了一声,“小明王,刘福通的手现在只怕也伸不了这么长,他要真有本事,自己来打集庆嘛!”
张天祐指着朱元璋怒道:“你是要反了小明王吗?”
朱元璋面色如常,“张大帅慎言,本帅自然是尊小明王的,不过人力有限,集庆本就易守难攻,尽人事,而听天命而已。”
二人话不投机,张天祐拂袖而去。
朱元璋再找来陈野先,“陈大帅,前方攻打集庆不利,今日张大帅上门兴师问罪,说陈大帅所部,攻城不太上心,陈大帅怎么看。”
陈野先心头一紧,而后笑道:“大帅,这不是按您的意思办的么。”
朱元璋回道:“还不够,陈大帅可懂?”
陈野先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大帅是这个意思?”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当晚二人密议到深夜,翌日,陈野先单骑出城,奔赴集庆前线。
数日后,陈野先收率兵屯于板桥,与郭天叙,张天祐分三路再攻集庆。
陈野先兵至台城八里冈,大破元军。郭张二人合兵于方山,攻破元将左达纳识里大营。
两日后,郭、张、陈三路大军合兵一处,再临集庆城下。元军据城池而守,龟缩不出。
郭天叙命三路大军一齐攻城,攻势甚猛,一连猛攻了数日,元军略显不支。
见元军不敌,郭张二帅亲率亲卫攀云梯而上,义军士气大振。张天祐先登陷阵,集庆南城门被破。
就在义军一鼓作气要攻入集庆之际,秦淮河上忽有一队水军杀来,将郭张义军分割开来,郭张二帅皆陷集庆城内。
这路水军竟是陈野先所部,陈野先率部临阵倒戈,郭张二人在亲卫护卫下久突不出,死于乱军之中。
城外义军群龙无首,只得退走。
陈野先率部掩杀,直追至溧阳城外,溧阳城内一票人马杀出,截住了追兵,来者正是徐达。
陈野先见徐达来援,不再追赶,后退十里扎寨。
徐达以朱元璋的名义,于溧阳城内尽收郭天叙部溃兵。
翌日,朱元璋亲至溧阳,邀陈野先进城一叙,陈野先不愿入城,二人便相约于溧阳城外葛仙乡。
陈野先率百骑亲卫行至葛仙乡,忽前面有数十青衣山民。那些山民见前方有骑军,便避让于道路两边。
等到陈野先路过众山民时,山民突然纷纷抽出兵器,暴起杀向骑兵队。陈野先被为首一大汉扑下马来,大汉手中钢刀插入了陈野先的胸膛。而后众山民一哄而散。
陈野先身死,其下部众推其子陈兆先为帅。朱元璋尽收滁阳郭天叙,张天祐部。
朱元璋欲再攻集庆,时蛮子海牙率水师围攻采石,欲断朱元璋北渡之路。
朱元璋亲率大军三万,以常遇春为先锋驰援采石。
朱元璋站在采石城头,望着江面上的敌舟。数百艘战船于江面一字排开,旌旗招展,遮天蔽日,当中一艘巨舟,一面巨大的帅旗被风吹得咧咧作响。
朱元璋问向身旁的常遇春,“常兄弟,这敌舟声势浩大,我水军舟小,当如何破敌?”
常遇春哈哈大笑,“银杆蜡头枪的样子货,末将率一队水军直冲中路,在那旗舰巨舟上斩了敌军主帅,贼军自破。”
朱元璋眉头一皱,“那巨舟高逾三丈,只怕不那么好上。”
常遇春回道:“用绳索勾住船舷,再顺着绳子爬上去,那天破太平城末将就是这么爬上城墙的。”
朱元璋哦了一声,连说了三个好字。
翌日,用过早食,朱元璋下令全军出击,千余战船直冲向敌舰。
双方互相对射,江面一时箭矢如雨。元军船大,令舰船来撞义军小船,义军将士纷纷弃船登上敌舰,与元军厮杀起来。一时场面混乱至极。
忽然有十数艘小船,直扑蛮子海牙的旗舰,为首一将正是常遇春。
旗舰上的元军纷纷向船队射箭,船上义军都是身披轻甲,手持盾牌,挡住飞来的箭矢。
等到小船靠近旗舰,带着铁钩的绳索飞上船舷。元军纷纷砍断绳索,义军一时竟无人上得了船。
常遇春看得心中焦急,抄起一根两三丈长的乘船竹篙,一个撑杆直接跳上了元军旗舰,拔出背后的厚背开山刀,一顿砍杀。
杀退数人,而后红巾义士纷纷飞索而上,不到半柱香功夫,数十义军精壮都爬上了元军旗舰。
众义士在常遇春的率领下如虎入羊群,瞬间把元军杀得七零八落。
常遇春直接杀向帅旗,所过之处,元军要么身首异处,要么被砍成两段,竟是无一活口,这旗舰仿佛成了修罗地狱。
蛮子海牙见常遇春勇不可挡,便在护卫的簇拥下,事先登上小船逃跑了。
常遇春见蛮子海牙逃了,心中火起,一刀砍向了那碗口粗的旗杆,帅旗应声而倒,断口宛如铜镜,平整无比。
元军见自家帅旗倒了,已是无心恋战,阵脚大乱,纷纷缴械投降,或是跳水逃生。
混战了两个时辰,元军大败,大部分弃舟登岸,蛮子海牙收拢残部,逃往集庆。
此战朱元璋收了万余降兵,尽得元军战舰,水军实力大涨。
整军一月,将元降军与郭天叙部溃兵分散编入诸将各部。
朱元璋亲率五万大军,号称十万,兵分两路,一路从太平走水路,一路自江宁走陆路,水路并进,直扑集庆。
江宁镇,屯民兵四万,以陈兆先为帅。
徐达率先出阵,于江宁叫阵,陈兆先遣帐下先锋大将李内阳出战,被徐达一枪挑下马。
陈兆先再派两员大将出城接战,都被徐达数合内斩于马下。陈兆先所部皆惧,不敢再出,紧闭城门,据城而守。
是夜,徐达亲率一支百余人的精壮,趁着夜色,于丑时偷翻入内,偷偷开了城门,而后在城门处放火。
见得火起,朱元璋率三千骑兵为先锋,冲入城内,直扑陈兆先大营。城外数万人马尾随进城,城内守军纷纷弃械而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