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四章 去信
    陈沐的国立银行,太让人心动了,尤其对张居正来说。

    就像藩王外封、重收商税一般,不容拒绝。

    而且对朝廷的好处,还要胜过其他种种提议,至少不像藩王与商税那样,需要恰当时机,这个事只要经过恰当筹谋,是可以立即去做的。

    思路很好,表面上比过去的点对点输税麻烦一点,不过这个麻烦也被简化的官用纸币消除,实际上却能达成最重要的目的中央集权,财权。

    明朝过去的税收除了京运,其他的统统点对点输送,户部仅仅有个账目,实际上一年赋税折色两千万两也好、三千万两也好,最后入库的只有百十万两,正是因为在入太仓之前,就已经点对点输送完毕了。

    整个财政系统,除了最后那点零钱,与中央没有太大关系。

    这其中会有许多交叉混乱调配、贪腐卡拿带来的无效税收,有了中央银行就不一样了,至少在名义上不一样,实际上则可以缓缓图之。

    陈沐说的不多,但张居正心中已有规划,首先是调控各省粮食、布帛等各项赋税本色与折银物价,由各省首府银行负责平价换购,这需要各省户部分司精心筹算,不能有丝毫差池。

    诸省银行票据先入京师,随后税务是转运京师也好、留存地方也罢,这笔钱的调控权便在京师,其他地方需要用银,便都要向京师申请调配,进一步集中权力。

    而等到官府接受、民间就能先从大宗试行,比方说各省海商进出口港口,等海商与商贾习惯了国立银行,信用便重新竖立起来,纸币便能流通天下。

    议过银行之后,张居正没久留陈沐,问了些北洋军府的建设情况,让他送来一份大体规划,便将专用北洋军府的密文本交给他,在离开前还给了陈沐小小的卖弄机会。

    张居正笑问“靖海伯的七巧玲珑心是怎么生出这些想法”

    陈沐说“总结、探索、实践、归纳”

    等陈沐告辞,张居正出书房送了几步,待他出府便转至别室换了身衣服,同样是绯红大袍的常服制式绸袍,甚至连衣料也是一模一样,唯独区别是衣衫上同样绯色提花纹路不同,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等他再入书房,就见拿着小铜制水晶放大镜的王国光眯起眼睛看着海图,等须发皆白的户部尚书抬起头,厚重的眼袋低垂,缓缓对张居正道“陈帅这是立言了。”

    张居正摆摆手入座,对王国光道“仆不在乎陈帅的立言,若天下人人像他这样,牢记这八字的人多些,也未必是坏事。只是他太年轻,年轻到留在国中,都让仆不放心。”

    “陈帅生在好时候,也让国朝赶在了好时候,等北洋事毕,就让他再去海外。”

    王国光在陈沐的去留上一声不吭,他知道自己与张居正的界限在哪,拢着胡须老神在在地笑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陈帅可当大丈夫唯独心术,其待海外诸国,不够正派。”

    “王公所言极是”

    张居正听到王国光的话仰头大笑,像听到天大的笑话一般,笑过了才对王国光拱手解释道“陈帅学问不精,养不出浩然之气,好在见识远大,自有格局,可成奇说。他的心术,于中国之人是不坏的。”

    “仆奇于其道,让他为皇帝编修教材,他编书一套名为道德经,书中不见道德,只见两点,蒸汽火力,编了发力单位,被他称作力学,归纳了人力、畜力、水力、火力,余下则是军器、船舰等物,对,他还制定了一个标准词,将各类事物数据称作参数。仆起初诧异于书名,虽未更改,亦不明其理,只当是陈帅随意起的。”

    “前些时日见过蓟镇戚帅,闲谈时他说起一事,说是早春陈帅进京,戚帅前去迎接,因早年曾送过甲具,戚帅今年便还送手铳一只,陈帅想附庸风雅却没有那文才啊,王公猜猜,他给那手铳起作何名”

    张居正抬起二指轻敲在铺盖文书的桌上,对面露不解的王国光道“道理,他管他的手铳叫道理。”

    “在海外,大行其道。”张居正笑容里颇带几分无可奈何的意味,道“根本不必认识陈帅,他表里如一,观其言就知其行,观其行更易知其心,他的道德,是力学;他的道理,是这个”

    张居正笑着敛起衣袖,出手成八,做出手铳的模样“除中国之外,四方夷人不识王化凶蛮任性,葡夷攻灭满刺加,国朝是讲过道理的;西夷侵夺吕宋,海船到澳门撒野,道理也是讲不通。”

    “起初仆亦有忧虑,出海宣礼之事,理应由知书达理之人,宣我国朝礼仪,应当派遣张子文那样的持重之臣,但今日观来,陈帅的道德与道理,在海外更行得通,旁人未必认礼仪,但一定认这份道理。”

    “葡夷把马六甲交还、西夷入南京签约,南洋诸国对这份道理心悦诚服。”

    张居正说着皱皱眉头,在尝试总结、探索、实践与归纳后,艰难地得出自己的结论,道“大约,陈帅在治夷之道,功已至极了,恶人还需恶人磨啊在下估计,石汀兄此次出任西洋,也不会差。”

    这番理论说得王国光想笑却笑不出来,张居正这话其实等同于把这些凶悍不讲道理的人派到外面。

    最后老尚书只能拱手道“陈帅这算人尽其才。”

    闲话说尽,张居正这才端正坐姿,肃容正色对王国光道“陈帅还有一议,已被在下压抑二年有余,他数次提及宗室制度不佳,上有富贵者甚费禄米,下有贫乏者饥馑无食,想要将宗室转封海外,一来轻国中禄米,二来拱卫诸洋,开垦土地。”

    “国朝现有多少宗室,每年耗费禄米又有几何”

    说到正事,王国光也打起精神,国中诸多数据早已熟记于心,不过终究上了年岁,想了片刻还翻开万历会计录核实一番,这才对张居正道“宗室积弊已久,朝政一直削减禄米、玉牒登记越来越难,贵者永贵,贫者日多,有禄者挥霍无度,无禄者四民生理无望。”

    “诸藩属周府最能蕃衍,其郡王四十余位,宗室几五千之众,有禄者不过百人,余者皆衣食难安。”

    王国光感慨几句,摇头拱手报道“如今玉牒载有禄者不到三万,年需禄米近九百万石,占田赋三成;此外还有不在玉牒的宗室,恐数十万之多。”

    “三成”

    张居正微微咬牙,他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了。

    朝廷花掉九百万石禄米,与存下九百万石米粮,相差何其大

    这件事最难的地方,不单单是玉牒上有禄米的宗室,给那些玉牒上没禄米的宗室谋一条生路更重要。

    之所以一直没听陈沐的,说到底还是因为陈沐没学问,他从来没有拿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宗室出海计划,只是不断说着把藩王外封,却不说怎么封张居正懂国内,可他不懂海外啊。

    终于,张居正下定决心,道“此事还请王公守口如瓶,仆去信南洋,问问高新郑。”

    说着,张居正又露出分外难受的表情“也不知他愿不愿意给我回信。”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