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22 章 元末农民起义11
    朱元璋在开封坐镇了两个月,安排好诸多事宜后,攻取元大都的行动正式开始。

    北宋靖康耻后,金兵携带战利品和俘虏北上回燕京,大宋的君臣一路仓皇南逃,只有年已七旬的宗泽老将军,留守在都城汴梁,缝补着大宋最后一点体面。

    可惜将领有心,君王无耻,终究没能过黄河雪耻。

    宗泽老将军死不瞑目,临死前还在大喊 “过河过河过河”

    画面中,一队队甲士手拿长枪,昂然挺立,跟在各自的将领身后,快速而有序的在赶路。李世民作为行伍出身的天才将领,赞了一句 “行止有度,果然是强军”

    现在,徐达和常遇春,就在这汴梁,就在宗老将军的埋骨地,就在岳飞饮恨之处,领着儿郎们,过河了

    元廷这边,可谓是一团乱麻。本来团练兵演变成了军阀,就在不停地内斗,后来更是发展成参与到了皇室的储位之争小铁锅猛然发现没了脱脱,没了权臣,他自己的太子成长起来,想提前上位了。

    于是皇帝和太子又各自拉帮结派。

    简直是“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可到了这时候,小铁锅也顾不得太子一直想上位了,只能紧急召最后一个能打王保保进京勤王。

    结果你猜怎么着王保保被之前皇帝和太子的各种骚操作整无语了,不愿意去,他的部下也分成了两派,没统一意见,结果就一直按兵不动。

    老子和亲儿子也能打成这样胡大海愕然,感觉有点超出他的认知。

    李善长笑道 “胡将军,这可是至高的权利,谁不想争一争呢自古来为了那张椅子,骇人听闻的事情多了去了。

    皇帝老儿既然怕别人抢皇位怕到连儿子都要防备,那为什么要生那么多儿子李善长胡将军,好问题啊以后有机会,你自己去问问那元顺帝吧

    天幕继续播放,还伴随着一阵激昂的bg,让观看的众人也不自觉特跟着心潮澎湃起来。但徐达这边却是进兵迅猛,一路势如破竹。

    洪武元年闰七月初,徐达率兵渡河。

    闰七月十一,徐达部从河南开封到达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山东临清。闰七月十五,会师常遇春部,攻下山东德州。二十日,克河北沧州。

    二十五日,到达天津河西务,打败元廷平章,擒获将领官员三百余人。二十八日,攻克大都门户通州。

    丢失了四百年的幽州,就在眼前。

    十七天,从临清打到通州。

    秦始皇对着他现在的地图,跟着一起看位置,然后在心里感慨朕也好想要大运河光复通州的当天,小铁锅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不得不说,虽然元廷一直排斥汉化,但许多高层的汉学修为还不错的。有大臣跪地泣血,要元顺帝死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师。

    但小铁锅只说了一句话今日岂可复作徽、钦

    什么叫历史的耻辱柱徽钦二帝做到了,简直是下了十八层地狱也要被反复鞭尸的程度。

    在生死存亡面前,原本打的你死我活的一家人迅速和解,当天晚上,小铁锅就带着后妃和子女从后门溜了。从居庸关退出大都,绕道山西找王保保一起回了上都。

    洪武元年八月二日,徐达率兵抵达元大都齐化门。

    四百年了哦,不。

    若是从安史之乱之后,河北三镇割据开始算起。幽州已经脱离中原王朝五百余年了。李世民检测到关键词安史之乱,幽州割据。

    什么时候能跟天幕上这个后生直接交流他有许多疑问

    当初南宋诗人陆游痛心疾首于偏安一隅的朝廷不争气,临死之前的遗作还在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刻,在齐化门前,终于可以告慰陆放翁一句了。追亡逐北,荡平幽燕,复我疆土,开拓太平

    徐达很少说话,可看着天幕,想到未来自己将要取得的成就,脸上不禁也带出了自豪的喜色,眉毛都要飞起来了。

    关于大明这个国号,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相传是朱元璋打下了浙江金华后,在那里设立了两个大牌子,上面写的就是这两句话。

    日月即为明。

    不过还有另一个说法,也挺有意思的。

    前面说过,大元的国号出自周易乾彖,里面是第一句就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但注意下一段是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诶,你统

    天,我御天,你是资始,我是终始。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

    而有另外一些人提出一个疑惑既然朱元璋是小明王韩宋朝廷封的吴王,那国号为什么不叫宋或者吴呢

    这里就要牵扯到两个人物的死因了。

    关于刘福通的下落和韩林儿的死因,几百年来争论不休,什么观点都有,但是毫无疑问,锅都在朱元璋身上。

    啥咱现在是韩宋的大忠臣好不前两天他打下了应天,还详细写了一封奏疏递了上去呢

    他是个体面人

    按照明太祖实录的记载,龙凤九年二月,也就是洪都保卫战前三个月,张士诚派了手下大将吕珍,去攻打韩宋小朝廷所在的安丰。

    然后刘福通为守城战死了,过了几天才等来朱元璋的援军,打败了吕珍,然后把小明王安置在他最初起家的滁州城。

    因明太祖实录是最正规的官方史料,所以之后以明史为代表的相关官方史料都沿用了这个说法。

    但是吧,有一个叫刘辰的人,他当时在朱元璋军中当着一个叫典签的小官,后来写了一本国初事迹,里面说刘福通没死,是和小明王一起被送到滁州去了。

    因为是近人所著,再加上同时期一个叫权衡的人所写的庚申外史也是差不多的说法,所以这种说法影响力也很多,甚至后来的新元史简明中国通史都采用了这种说法。

    而这也关系到小明王的结局。

    朱元璋派人去接小明王来应天,结果半路船沉了,小明王淹死了。之前那些说刘福通没死的,如庚申外史,就说刘福通是在这里和小明王一起淹死的。

    但画戟我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有一个疑惑,就是想刘福通这种首先举起义旗,呼风唤雨当了十几年领导人的“领导人”,真的是这种甘愿寄人篱下,受人摆布的性格么

    所以,我不信哈哈哈,我就简单粗暴的觉得,刘福通死在了安丰,是小明王自己去的滁州,然后再去应天的,这也很符合他一直以来当个傀儡的性格,恰如汉献帝刘协一般。

    各位观众老爷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朱元璋十分不满 “胡说八道咱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就是,谁不知道元帅高义一定是后人在胡乱编排。

    ”

    至于小明王淹死到底是意外,还是朱元璋授意,还是底下的将领自作主张,那就更难分辨了。

    朱元璋的第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编辑的通鉴博论里,称“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

    你别说,这个廖永忠还真的有前科,明史廖永忠传里就写了,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说廖永忠功勋卓著,本来是值得一个国公的爵位的。但是这孙子总喜欢派儒生窥探朕的心意,朕不开心,只给封侯爵。

    所以说这个廖永忠还真有可能是自作主张,想替朱元璋解决这个难题,结果拍马蹄子上,给自己拍死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夹带私货,替我们八八辩白的,因为我始终觉得他早期是个体面人,用不着靠这种方式解决问题,但到底他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

    我想说的是,如果用“吴”或者“宋”来做年号,那么就表明,朱元璋的法统来源自韩宋小朝廷。而韩宋继承自谁是韩山童宣称自己是宋徽宗八世孙这个血缘逻辑。

    那么就是北宋南宋韩宋朱吴,这条继承链。

    但朱元璋并不想要这条法统链。

    因为这里面没有元朝的位置,北宋不是大一统王朝,南宋更是偏安小朝廷。那他对于那广大的漠南漠北、辽东高丽、西域诸国的法理去哪里找

    嗯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朱元璋看向坐在一边榻上的李善长和朱升,他们文人最擅长搞这种东西。只见朱升抚着胡子连连点头 不错,法理自然重要。韩宋小朝廷,不够格。

    虽然我们都说“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但在古代,尤其极上层的官僚阶级,是很看重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的。

    所以朱元璋要的是大元的法统,他要继承的是元廷的法理宋运既终,元廷入主中原是符合天命的,但元廷多行不义气数终了,现在轮到我老朱代替元廷,来统治天下了,所以元廷的地盘都需要跪拜我这个新的天下之主

    所以我们能看到,朱元璋让人编撰的元史,里面称刘福通为妖人,管红巾军叫贼,明朝也继续禁止白莲教。

    这也是我前面提到周易中那句“大明终始”的原因。

    好啦

    无论如何,朱元璋不仅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南征北成功统一的,还是唯一一个以农民,哦不流民额也可以说是和尚出身,最后一跃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的。

    他就是得国最正

    元末就讲到这里啦,大家一键三连,我会尽快肝下一个视频哦,爱你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