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与贾政,都是被皇家挂起来雪藏的老腊肉。
林如海年少登科,宦海失意。
贾政一入仕途就荫封从六品工部主事,闷头干了三十年,孙子都能打酱油了,他才升了从五品的员外郎。
乌龟爬一样的升职速度。
之后就像是被钉在了这个位置上。
红楼一开篇,贾政就是冷子兴口中的“员外郎”。
到前八十回结束,他外放学政回来,胡子都熬白了,五十多岁了,依旧得回工部做他的“员外郎””
皇帝对他这个“国舅爷”十分苛刻,惯例该有的提拔都不给他,他才“名利大灰”,连宝玉都不骂了,总算活明白了,想苟起来了。
可惜已经晚了,很快就被抄家了。
贾政与林如海,一对难兄难弟,前后脚翻了船。
二人都算簪缨之家的清流,可惜志大才疏,迂腐天真,心里没数,既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又不能保全自身。
换了贾寰是林如海,什么清名,什么官声,什么士林品评,什么效忠效死,都是浮云,直接摆烂,装病装死,哪怕自残呢,好过身败名裂抄家问罪
一个几无庶务经验的白面书生,忽然被老皇帝钦点重用做巡盐御史,朝廷已经没人能用了嘛
明晃晃的阳谋
就算没有皇帝的算计,只凭本事,林如海也担不起“巡盐御史”的重任。
红楼类清,清代的巡盐御史,尤其是乾隆时期,那是高危职业,动辄就抄家鲨头。
乾隆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三年,二十几年间四任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卢见增,排着队抄家。
其中高恒、吉庆还是皇亲国戚。
高恒的姐姐是高贵妃,吉庆的堂妹是令妃。
这样显赫的身份,依然不能免死。
傅恒亲自去替高恒求情,渣渣龙拿话噎他
贵妃的兄弟犯了法就得赦免,那皇后的兄弟犯了法,又当如何
卢见增名不见经传,但他是大名士纪晓岚的亲家。
纪晓岚“一撮茶,一撮盐”给他通风报信,没救成人还把自己坑得流放边疆。
跟这些牛人相比,林如海有什么依仗
折戟栽跟头是理所当然的事。
红楼世界,吏治崩坏,小人当道。
如贾雨村这般才华出众、心机过人之辈,只做了一年如州知府2就折戟翻船,被上司寻了个空隙参奏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3,惨遭革职罢官,搭上贾王两家之后才飞黄腾达。
贾雨村被盖戳的这些“罪过”,翻译成后世的大白话非常好听
新上任的贾市长精明能干才干优长,为了政绩和gd升官本钱,为了提高当地民生刷官声雷厉风行,一再破除陈腐观念擅纂礼仪。
贾市长大力扶持新兴行业暗结虎狼之属,效果显著,得到了当地百姓和部分企业家们的拥戴沽清正之名,但动了既得利益者大资本的蛋糕,不断有人跳出来举报致使地方多事,被动了奶酪的利益团伙急眼大闹,殃及当地小老百姓民命不堪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被贾雨村弹压了的那帮人,联手贾雨村的政敌一起出手,酱酱酿酿操作一番,他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干了一场,免职离任。
贾雨村日后的堕落,一半是枭雄心性,一半是人间不值。
贾寰一念及此,对他略有几分惋惜。
窗外日渐中天,马上就要用午膳了,贾寰端坐了一上午,疲惫又心累,不再提盐政,转而询问贾雨村昔年被罢官的事
“先生满腹诗书,才德兼备,当日在如州任上,怎会被上官参奏呢,定是小人构陷,那上官被蒙蔽了”
贾雨村苦笑“昔年初入宦海,不晓风波险恶,自以为略有薄才,治下只求惠民简政,不懂逢迎周旋上官,施政只是略有小成,便遭同僚侧目,污我恃才侮上,摘了顶上乌纱。”
“先生悔否”
“问心无愧,不悔。”
贾寰且信他,又问起当日参奏他的“上官”
“如州知府”是从四品的地方官,类比后世地级市的市长。
再往上便是“道台”,类后世副省长。
然后是“巡抚”,封疆大吏,权倾一方,非皇帝心腹不可出任。
当初摘了贾雨村乌纱帽的那位“丁巡抚”,几年下来非但没有升迁,反被黜落几级,去了粤西某地做同知,境况惨淡。
贾雨村提及他时一脸微笑
“今上英明神武,宵小纵能猖獗一时,久了必会露出尾巴。”
贾寰也笑“那位邬道台呢,也被黜落了么”
贾雨村笑容微僵“我被革职之事与邬道台无涉,是那丁巡抚偏听偏信,不满我素日不奉承他,刀笔构陷,可恨可叹。”
“那先生此番来京,可有登门拜会过邬道台听闻他人正在京中”
“落魄如斯,无颜相见旧日同僚,且待几日,正式起复了再拜访故人不迟。”
贾雨村这般说,贾寰可不会就信了。
只看此獠遮遮掩掩的模样,就知他罢官之事必有隐情。
当年下黑手摘了他乌纱帽的人,八成就是这位“邬道台”。
贾雨村绝口不提,且不去拜会,是担心邬道台暗中阻挠他起复的好事
贾寰待要再问,贾政的小厮忽然进来传话
“老爷请贾先生去书斋。”
贾雨村赶紧整了整衣冠,起身出门去了。
贾寰趁便也起身,紧随着贾雨村进入梦坡斋。
他小小一个豆丁,贾政只当没看见他,一众清客也不理会。
贾政突然喊贾雨村过来,为的是商议林如海的“身后事”。
他与这妻弟颇有几分真感情,眼见他沉疴难愈,一面派人探视,一面帮着善后,出殡葬礼都是小事,要紧的是身后名。
万万不能背着“罪臣”的名声入土,这样不仅殃及黛玉,还会牵连贾家。
哪怕贾敏已去世三年,但林如海并没有续弦再娶新妇,依旧算是贾家的女婿。
姻亲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紧要关头必须襄助。
贾寰却记得,贾敏去世时,贾家并没有派人去扬州吊唁,任凭林家做主发送出殡。
以贾母对女儿的疼爱重视,这不合常理,多半是因为林如海那时的处境正凶险,贾家怕被牵连,避嫌没派人去扬州。
插入书签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