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穿成始皇帝的崽
    天降异象,大秦虎狼之师气势汹汹,刚加冠亲政的秦王更是手握轩辕夏禹神剑,有一统六国的王者之气。

    这一幕对这时代的人完全是降维打击。

    无论韩、赵、魏这些邻近秦国,被秦抢占走国土面积,距离灭国只差那么一步的小国。

    亦或者是和秦国接壤,历来有秦楚联姻交情的楚国,还有距秦国最远的燕国和齐国都对仙人之事深信不疑。

    六国民心、军心皆有所动摇。

    君主们也日日夜夜为此忧心不已,几乎连夜睡不着好觉,这其中最担惊受怕的非韩王安莫属。

    毕竟韩国和秦、楚两国接壤不说。

    在秦国不断富强、崛起争霸的过程中,还屡屡成为秦国试刀刷经验和血条的对象。

    再加上韩国既不想得罪楚国,又不想得罪秦国。

    被迫挤在这两个强头之间,他爹韩恒惠王只能采取朝秦暮楚的对外策略,今天谄媚一下楚国,明天又和秦国交好。

    到头来不仅什么也没得来,还赔了夫人又折兵,接二连三被坑。

    最后他又想了个绝妙的主意,在秦王十四岁的时候派水工郑国前往秦国,想借修建水渠一事来耗尽秦国实力。

    结果水渠修建完毕后,不仅解决了秦国农业灌溉问题,增加了其耕地面积,还间接养活了更多大秦将士。

    保守估计的话,仅凭郑国渠就能供养得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更不用别的功能作用。

    韩王安甚至觉得他爹简直堪称秦国第一功臣

    他有直觉,如果秦国真的能在之后一统六国,那首先亡国的非自己莫属,于是他连夜招来了肱骨大臣张开地、姬无夜二人。

    至于富国强兵,光宗耀祖的梦想还是放一边去吧。

    活着更重要。

    同样被屡次侵犯的还有赵国,赵国虽然不像韩国一样挤在秦、楚两个强国之间的夹缝中求存,却也好不了多少。

    它不仅要挨秦国的打,还得提防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的袭击。

    长平之战后,赵国更是国力大减,城内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白幡,赵国人提起秦国无不恨的咬牙切齿。

    赵国君主赵迁并不敢攻打秦国以平民愤,对他来说,那些惨死的人死就死了,不耽误他当君王就行。

    然而他又很嫉恨秦王能得到仙人另眼相待。

    郭开深受赵迁宠爱,不仅能拿到赵国的钱,还能拿到秦国那边给的钱,便趁机说天幕不过是民间能人异士的手段,劝赵迁也砸钱,找能人异士。

    到时候天幕上最靓的仔就是他赵王。

    赵迁对此深信不疑。

    魏国也是被秦国压着打,从242年被夺取了二十座城池,到现在又被掠夺了朝歌、汲地、垣邑、蒲阳、衍邑。

    魏王增深知自己的国家国力大不如前,被秦国灭亡是早晚之事,只是勉强强撑着罢了。

    他抱着儿子假,父子两抱头痛哭。

    魏王增说道“这日子每天都过得担惊受怕,有时候真觉得不如投降算了。”

    “假啊,你说我们要是现在给秦国献地,能不能晚点亡国”

    假也大哭不已,自从出生开始,他听到的消息就是今天秦国又来抢地了,明天又占领了地盘了,大后天父亲又要割地了。

    对秦国的恐惧已经刻在了心底。

    他连连点头。

    割地吧,还能怎么样呢。

    齐王建听了亲母的话,仍然该吃吃,该睡睡,他打定了主意,大不了秦国打过来的时候他就立即投降。

    反正他命好,齐国距离秦地是最远的。

    他起码能最后一个亡国,与其惶恐不安,不如躺平接受,多享受几年悠闲的日子

    楚国上下正处于内乱中,一国之君被臣子戴了绿帽,王室血脉被混淆,对方还是君王最信任的春申君。

    燕王喜再好大喜功,此刻也不免感到了害怕。

    他想到魏国割地,韩王安献人才,齐国送美女美食,自己还能送什么呢

    想来想去。

    他想到自己好大儿太子丹曾经和秦王在赵地有过交情,听儿子说,他还帮过秦王。

    于是他决定把自己儿子送到秦国,当质子。

    *

    燕太子丹这边坐上马车前往秦国时,秦国也收到了燕王喜派人送过来的书信竹简。

    相比较魏国割让领土,韩王献上人才的真心实意,燕王喜的一番做派就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他把自己儿子送过来干什么

    与此同时的,受到天幕影响的不止六国君主,各国游说之士都抱着各异的心思来到了秦国。

    回想当初这些人对秦嗤之以鼻,当作备胎的行为。

    现在他们的行为不可谓不是在自打脸。

    秦王政无意留下这些人,如今郑国渠已经修建完成,虽说确实极大的有利水田灌溉,增大了粮食产量。

    但是与此同时的,韩国还是达到了使秦疲敝的目的。

    秦国宗亲皆认为六国过来的人都是为了坑害秦国,带着和韩王一样的目的,主张驱逐他们。

    而且外来之士一旦被任用,被重用,届时损害的必然是他们这群宗亲的利益。

    再加上齐国来秦之人越来越多,如今已经将近两百多万,人数足足占了秦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继续这样下去,秦国岂不是要被大换血

    上书劝秦王政驱逐六国宾客的竹简不断。

    秦王政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听从宗室们的建议,他下了一道诏令,决定驱逐六国来秦的宾客。

    驱逐令一出。

    赵荷华立即溜达到了章台宫,她在想老爹为什么要下逐客令,这不是把人才往外面赶走吗。

    她打算劝一劝,就是不知道管不管用。

    02说道“肯定还是因为嫪毐之乱啦,祖龙大人这是在想一步到位,避免后期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倒了一个嫪毐,还有一个吕不韦呢,吕不韦门客更多,要是有个要效仿嫪毐发动叛乱的想法,那也是个大问题啊。”

    赵荷华了然“也是,我爹只有条命,惜命也是正常的。”

    她趴在始皇帝老爹腿上,仰头问道“阿父,你为什么要下逐客令你之前不是还说喜欢韩非,见了他即便死了也甘愿吗”

    “你现在下了逐客令,他半路被退回韩国怎么办”

    秦王政从前读韩非的书,确实产生了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想法。

    但是自从晚宴上从幼女那边听到另一个人的名字后,他产生了别的想法。

    他抱起了荷华,半点也没有被打扰到的不愉之意,而是温声说道“阿父已经决定听从客卿李斯的建议,取消逐客令。”

    边说着,边观察幼女的表情。

    秦王政私心觉得,荷华要是听到自己无意中提前重用了李斯,一定会很高兴的吧。

    他等着她的反应。

    书案上放着一批竹简,地上也堆放了很多,后者都是被翻阅处理过的。

    赵荷华刚进来时就匆匆扫过竹简,也一眼注意到了被放在最上面的,那竹简用大篆一字一句刻了许多字。

    最前面的一句话大意就是逐客令之后,天下士子裹足不入秦,秦难以跨海内,制诸侯。

    她当时还对此表示附议,觉得这个人有大才。

    没想到写这个竹简的人居然是李斯。

    她一脸怜悯的看着自己的老父亲,仿佛已经亲眼看到他被赵高和李斯二人用臭鲍鱼掩盖尸体散发的臭味了。

    可怜她老爹一辈子爱吃鱼,死了也和咸鱼作伴。

    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