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章取得,需要本领;舍得,则需哲理(3)
    5.物尽其用,抛弃贪婪

    知道全球富豪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赚来的吗?

    钢铁大王卡内基的第一次商业冒险就是想办法像个雇主似的,让小伙伴们帮他一个季度的忙,报酬是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小兔子。每个星期六的下午,他们一伙人就去给小兔子收集食物。因为大家都是朋友,所以大多数人心甘情愿帮他采集蒲公英和车前草。整整一个季度,除了命名,他们没有提出任何别的条件。多年来,卡内基的良心一直有点不安,毕竟占了小朋友们的便宜。但他非常珍惜这次经历,因为这体现了他的组织能力。他竟然声称,他一生在财富上的成功,与这种能力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我懂得多少或是我干了些什么,而是由于我知人善任的能力。”有趣的是,当卡内基回到苏格兰旅行时,在一个小酒馆里,一个绅士走过来自我介绍,说他是家具制造商,最后卡内基发现,他就是当年那群孩子中的一员。

    卡内基无疑是成本计算中的高手,几乎是天赋异禀。童年时候就懂得以满足别人心理需求为条件获取援助,虽然交易并不是那么等价,但是无论是作为雇佣者的他还是作为被雇佣者的其他小伙伴都从中受了益,可谓双赢。这就是卡内基的成功哲学:自己想要获得什么,要先需要满足别人的要求。

    CNN的创始人泰德·特纳最早的一个创富行为就是把失去的家产夺回来。他对银行工作人员说,父亲的精神过度抑郁,无法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因此他有权收回家产。如果对方拒绝,他将采取法律手段。他的强硬态度和对数字的敏感打动了银行,银行贷给他一笔钱,也说服了收购他父亲家产的那位老兄,他用银行的钱买回了广告公司。把已经卖出去的东西再买回来,这是一难;而说动银行出钱让他去干这件事,更是一难。别人做不到的事,24岁的特纳做到了。

    从这件事中不难看出,特纳具有纵横捭阖的能力。他能创建CNN,应该说不是偶然的。

    特纳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因为他不仅具备了胆识——仅凭逻辑严密的口才便赢得了银行的信任,同时更具备了方法——如果银行不同意将采取法律手段,他将刚柔并济运用得恰如其分,因此想不成功都难。概括来说,特纳的成功秘诀是:想要得到什么,首先清楚你拥有什么。

    维珍集团董事长理查德·布兰森13岁时数学成绩很差,但对于挣钱颇有兴趣。他家住村东口,有一片空地。假期里,他约了伙伴尼克,计划在空地上种400棵圣诞树,等下一个圣诞节时树可以长到四英尺高,就可以卖掉,获得800英镑,两人对半分成。于是他们在复活节开始犁地,种了400棵圣诞树。等下一个暑假他们去看收成的时候,发现只有两根小树枝冒出地面,别的全被野兔吃了。他们疯狂报复,猎杀了很多兔子,一先令一只卖给屠夫,但是离计划中的800英镑还差得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尼克圣诞节得到的礼物是鹦鹉。布兰森于是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商业机会:养鹦鹉。鹦鹉整整一年都可以卖,不局限于圣诞节。他计算出售价、生长速度、饲料价格,并说服爸爸建了一个大的鸟舍,鸟长得很快。但布兰森高估了当地人对鹦鹉的需求,即使每家每户买两只,还剩一大鸟舍的鹦鹉。一天,母亲写信骗他说,鹦鹉被老鼠吃掉了。很多年后,母亲坦白,她实在清扫不动鸟笼,就打开鸟笼,放走了所有的鹦鹉。尽管屡战屡败,但布兰森却学会了数学。只有在计算种多少棵圣诞树、喂多少只鹦鹉时,数字对他才有意义。在教室里,他依然是个数学傻瓜,但他却喜欢做真正的商业计划。

    布兰森可谓真正从实践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的人,他在课堂里始终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数学方面的天才,但是面对真实状况,他却能迅速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计算,尽管他当时只有13岁。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学习知识不必只通过课堂,如果你能在课外再现你的知识,或许你的成就同样不会小,不要因为在课堂中没有成为老师眼中的“骄子”而灰心沮丧。

    和布兰森对数字的迟钝不同,6磅重而且早产的沃伦·巴菲特对数字情有独钟。他可以一下午坐在门口,记录来往汽车的车牌号,或者摊开当地的报纸,计算每一个字母在上面出现的次数。有时,小伙伴报出城市名,巴菲特就能报出人口数。他还会手持一把桨和一个球,站在卧室里一连几个小时地算啊算,他也玩莫诺波利游戏,数一数他想象中的财富。其实,他感兴趣的不是数字,而是数字代表的金钱。他拥有的第一份财产是姑妈在圣诞节送给他的钱包,他总是自豪地把钱包拴在自己的皮带上。当他5岁的时候,就在自家的过道上摆了一个卖香烟的小摊,向过往的人兜售。后来,他干脆到繁华的市区卖柠檬。当同龄的孩子还在傻玩的时候,巴菲特就从当股票经纪人的父亲那里搞到了成卷的股票行情机纸带,铺在地上,用标准普尔来解决这些报价符号。看着拉塞尔家门口的车,他会说:“要是有办法从他们身上赚点钱就好了。”他常常对拉塞尔的母亲说:“您不赚这些行人的钱真是太可惜了,拉塞尔夫人,太可惜了。”

    被李敖称为台湾最聪明的女人陈文茜在《给18岁的你》中提到巴菲特说,一个没有得到太多爱的孩子,对世界有很多美好的理想,但不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幻想的巴菲特如今是全世界投资者心目中的“神”,他的一年一次午餐标价在2009年达到200多万美元。他没能在自己的童年中获得多少关爱,然而成年直至晚年的他让所有人仰视。所以不要去太多的责怪你身上的不幸,将这些不幸转化为最有力的实际操作才是一个成熟的人的作为。

    这些富豪们似乎天生是为追求事业而生的,无疑,他们都善于抓住机会并把握机会。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而要有农夫那样的安全感就不能拥有国王的权势。做人是需要成本的,有好的人生选择,也有坏的人生选择,却没有不要成本的选择。付出的成本太高,就可能影响我们的选择,给我们的人生留下太多的缺憾。反之,如果一开始就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就能降低个人选择的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得到更多的人生价值。

    人,是不可能没有欲望的。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忍得住显示自己才智的欲望,才能获得更多,保持不自满的心态,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炫耀自己而招致他人的妒忌、攻击与陷害。过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过分地招摇过市,首先会使自己受损。大凡历史上的名人能人、英雄豪杰,常常都身怀绝技,但他们也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能人”的道理,所以要想赢得胜利,后发制人,就需要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轻易地暴露和表现自己的才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见利让利,处名让名,也许常人认为你这种态度太糊涂,然而往深了看,却可迈向更大的成功。

    6.人生的得失之间

    得失是所得和所失。所谓得失就是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人生就是这么矛盾,不断地追求,也会不断地失去。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走好运,永远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总会有不走运的时候,也总有可能失去他不想失去的东西。说人生的得失之间,就是要我们明白,在应该进取时,要奋力地进取,而在应该退让时,也要果断地退让。因为有些东西是争不来的,既然争不来就要知道放弃。

    公元219年,曹操得知刘备手下大将黄忠斩杀了自己的大将夏侯渊,取得了汉中,他便亲自领军前去征讨。刘备依靠险要的地形,坚守不出,曹操多次进攻都没有效果,而曹军的运输线又过于漫长,以致经常遭到刘备军队的偷袭。曹操被迫退到斜谷界口,他的小儿子曹彰,此时也领兵前来相救,曹操方才在此收兵扎营。就这样双方又相持了一段时日。有一天傍晚,曹操正为应该进兵还是应该退兵的事,心中犹豫不决。侍从送上鸡汤,碗中有鸡肋。这时曹操的大将夏侯惇问军中夜间的口令,曹操随口回答:“鸡肋!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回家。有人报告夏侯惇,夏侯惇大惊,他问杨修:“先生为什么要收拾行装?”杨修说:“以今天晚上的号令,便知道魏王不久将要退兵了。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现在我们进军不能战胜敌军,退军又怕被敌人笑话。在这里待得越久,就越没有好处,还不如早点回去。我猜过几天魏王就要班师回朝了,所以事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夏侯惇大为佩服,他说:“先生真是了解魏王呀!”于是,夏侯惇也开始收拾行装。军中其他人听说后,也纷纷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回家了。曹操听说后叫来杨修,杨修以刚才的话回答曹操。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说完,就叫人把杨修杀死了。第二天,曹操再次进兵,不料却被刘备的大将马超劫了军营。他站在高处督军时,又被刘备的另一员大将魏延射掉了两颗门牙,幸得将军庞德的搭救,才得以安全脱身。失败后的曹操,才觉得杨修的话有道理,于是不敢再战,撤兵回许都了。后来“鸡肋”就成了一个很有名的词,它的本意是鸡的肋骨,杨修给了它一个非常丰富的含义:“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用来比喻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从进退的意义上来说,既然没有多大意义,能不要就不要了,能舍弃就舍弃了。就像曹操一样,既然不能取胜,时间久了又对自己不利,这时就要果断地舍弃它。当杨修叫他放弃时,他却把杨修杀了,结果差一点也把自己害了。曹操虽然曾经说过:“做人不能慕虚名而处实祸。”但他自己也不能把得失分得那么清楚。

    事实上,我们生命的诞生,看似偶然,却也注定在得失之间。如果我们的父亲不是选择了现在的母亲,能有今天的我们吗?又比如我们选择生活在喧嚣的城市,就要离开宁静的山村;选择了上进,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你选择了玩乐,就得眼睁睁地看着他人的成功。看上了一件东西,如果要拥有它,就得花钱去买;如果不舍得花钱,这东西你就只能看着;如果你要强行占有它,那么警察就会让你付出自由的代价。小时候,我们总以为以后什么都可以得到,长大后,才明白要得到没有那么容易。

    人生苦短,能到这个世上走一趟确实不容易,所以每走一步都要用心去把握。有些时候,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付出也不一定有收获,眼看就要到手的东西,也能不翼而飞。也有些时候毫无准备,天上却掉下“馅饼”来。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知道有时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就是件坏事。能将暂时的得失置之度外,从长远的利益来考虑问题,这就是智者的选择。在这得失之间,只要你耕耘过、播种过、浇灌过,收获的多少并不是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要记着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让它来丰富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得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