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章在舍得中寻找机会,把握事业机遇(2)
    3.君子伺机而动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孔子解释《周易·解卦》卦辞时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君子蕴藏着弘大的力量在身上,等待着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孔子认为这时的行动,之所以能够顺顺利利、绝无阻滞,是因为平常积蓄了很大的力量。有抱负和才华的人总是随时准备着把握住机遇,现在之所以要“藏”,是因为暂时没有好的机遇。这就是所谓的“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准备是行动的基础,善于“藏”的人,才能把握机遇,才能有所成就。

    朱买臣是西汉武帝时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经因为生活贫困,以打柴为业,但他酷爱读书,经常是担着木柴,一边走路一边读书。因为有人笑话他只不过是一个打柴的穷光蛋,却还要读书充装文雅,所以朱买臣的妻子屡次阻止他:“你要么好好打柴,要么好好读书,不要这样让人家看笑话。”朱买臣回答道:“我打柴是为了让我们脱离贫穷,读书是为了让我们将来过上富贵的生活,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呀!”而他的妻子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于是不想跟他过日子了。朱买臣说:“我五十岁后一定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跟着我过辛苦的日子也很久了,等我富贵之后好好报答你。”妻子愤怒地说:“像你这种人,终究要饿死在沟壑之中,怎么能有富贵?”朱买臣不能挽留妻子,只好任凭她离去。

    妻子走后,朱买臣过着与以前一样的日子,他一边打柴一边读书。有一次,朱买臣背着柴路过一片墓地,他的前妻和现在的丈夫正在上坟。前妻看到朱买臣又冷又饿,就给了他一些吃的东西。

    几年后,穷苦的朱买臣被县里征为小役卒,居然赶上了到京城长安出差的机会。朱买臣到长安后,就自己写了封推荐书,托人送到朝廷。可是十几天过去了,一点信儿没有,而带的粮食又吃光了,只得到街头讨饭。

    事情就是这么巧合,沿街讨饭的朱买臣,竟然碰到了同乡严助。严助现在正得到汉武帝的宠幸,有了严助的推荐,朱买臣就终于见到了汉武帝。

    朱买臣多年的读书并没有白费,他给汉武帝讲解《春秋》和《楚辞》,凭着渊博的知识和独到见解,他将两本书深奥的内涵讲得浅显易懂。汉武帝对他的才学十分赏识,于是封他为中大夫。这时候正赶上朝廷商量重大决策:主父偃建议,在新夺取的河套地区,建立朔方郡,作为打击匈奴的根据地。而公孙弘等人强烈反对,理由是太浪费人力、物力,而且效果不好。两派互不相让,汉武帝于是召集他们公开辩论。朱买臣在辩论会上大出风头,他一连指出设立朔方郡的十大好处,公孙弘只好站起来服输。朔方郡的设立,为日后打击匈奴,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过了几年,朱买臣因为犯了个小错误,被武帝开除了官职。后来,东越王叛乱,招抚下来后,不久又重新反叛。朱买臣就给武帝上书,他详细地分析了东越一带的地理环境,并指出要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武帝非常高兴,就任命他为会稽太守,并且开玩笑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现在我派你到老家当官,感觉如何啊?”会稽郡的百姓听说新的太守要来了,都出来瞧热闹。朱买臣在车上看到了前妻和他的丈夫,就安排人把他俩接到太守府,找个园子让他俩住了下来。过了一个多月,前妻越想越觉得窝囊,就在园子里自缢身亡了。朱买臣万万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只好又送了一些钱给前妻现在的丈夫。

    朱买臣当任会稽太守期间,为官清正,深察民间疾苦,关心农田水利,政绩和口碑都很好。一年以后,朱买臣又一举击败了东越王。武帝升任他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不久又改任丞相长史。朱买臣还颇有文学才华,他擅长辞赋,文章写得气势恢宏,词藻华丽。

    朱买臣的成功之路,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真实写照。而这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就是积累、收藏的过程。虽然朱买臣的起点不好,妻子还因为他的穷困潦倒弃他而去,但他却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积累,所以在合适的机会下,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这就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不是每一次的行动都会有合适的时机,如果暂时没有这个时机,就要耐心地等待。当然这种等待不是消极的等,而是积极的等,因为在等待的同时,还要为将来的行动贮藏力量。所谓水到方能渠成,没有力量的行动,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4.当断不断,必遭其乱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而有些选择却往往不能够马上决定下来。因为我们无法知道这次的选择,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人们常犯的错误是,在机会到来时,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意思是在应该作出决断时,还犹豫不决的话就要产生祸乱。

    《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了战国末期,楚国丞相春申君黄歇的故事。黄歇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辅助过楚顷襄王,并从秦国成功地营救出当时被作为人质的楚国太子。公元前262年,顷襄王去世,太子立为楚王,这就是考烈王。考烈王任命黄歇为宰相,封为春申君。于是春申君就一直任楚国丞相,时间长达二十多年。不过后来考烈王没有生儿子,春申君常常为这件事情发愁。因为君王没有儿子,国家就没有正式的继承人。所以春申君到处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并把她们进献给考烈王,可是虽然进献了不少的美人,却始终都没有一个生儿子的。

    这时,赵国人李园带着艳名远播的妹妹来了。李园想把妹妹献给考烈王,但是他又听说考烈王不能生儿子,恐怕时间长了后,妹妹就不能得到宠幸。于是,李园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的侍从,不久又请假回家,却故意延误了返回的时间。春申君责问他迟到的原因,他回答说:“齐王派使臣来求娶我的妹妹,我陪他们商议亲事的细节,所以误了假,请您原谅。”春申君听说齐王都来向李园的妹妹求亲,不觉色心大动,赶紧问道:“我能见见你妹妹吗?”李园回答说:“当然可以。”

    于是,李园带着妹妹来到相府,春申君一见果然是个倾城倾国的美人,便纳了她为妾。李园的妹妹得到了春申君的宠幸后,不久就有了身孕。李园知道妹妹怀了身孕,就同妹妹商量了进一步的打算。有一天,李园的妹妹跟春申君说:“大王宠信你,你才能当任楚国丞相二十多年。可是大王并没有儿子,那么大王死后,就一定会改立他的兄弟。楚国改立国君后,新国君所亲信的人就会开始显贵起来,那到时你怎么办呢?事情还不仅如此,您执掌政事多年,对楚王的兄弟们难免有许多失礼的地方。楚王兄弟如果真的被立为国君,那么灾祸就会落在您的身上。”

    “现在我知道自己有了身孕,而别人不知道。如果你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我。仰赖上天的保佑如果能生个儿子,那就是你的儿子做了楚王,换句话说楚国就将为你的儿子所有,这与您身遭灾祸相比,哪一样更好呢?”

    李园妹妹的这一番说辞,打动了春申君。春申君秘密地把李园妹妹安置在一个不为人知的住处,然后隆重地向考烈王推荐李园的妹妹。考烈王见李园妹妹倾城倾国的容貌,当即就纳李园妹妹为妃子。不久李园妹妹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考烈王大喜,马上立他为太子,立李园妹妹为王后,同时重用李园,并让他参与朝政。李园恐怕事情会暴露,又贪图春申君的相位,于是开始秘密培养自己的势力。

    几年后,考烈王病重。谋士朱英对春申君说:“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又有不期而至的祸。如今您处在生死无常的世上,奉事喜怒无常的君主,又怎么能没有不期而至的人呢?”春申君奇怪地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福?”朱英回答说:“您一直是大权在握,虽然名义上是丞相,实际上楚王对您是言听计从。现在楚王病重,不久就会驾崩,到时您辅佐年幼的国君,因此又可以代他掌握国家政权。这与你自己南面称王而据有楚国,有什么分别吗?这也就是我所说的不期而至之福。”

    春申君又问:“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祸?”朱英回答道:“李园想执掌国政,便是你的仇人,他不管兵事却豢养了大批刺客,楚王一死,李园必定抢先入宫夺权,并要杀掉您灭口。这就是不期而至的祸。”春申君接着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人?”朱英说:“您现在安排我做郎中(帝王的侍从官),楚王一死,李园必定抢先入宫,到时我替您杀掉李园。这就是所说的不期而至的人。”

    春申君听完这番话,哈哈大笑说:“这个完全没有必要,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对他也很友好,况且又怎么能到这种地步!”朱英看见自己的进言不被采用,恐怕祸患会殃及自身,于是赶紧逃亡了。十几天后,考烈王驾崩了,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埋伏了刺客。春申君入宫吊唁,刺客就从两侧冲出来,斩下了他的头,同时李园又派人将春申君满门抄斩。李园的妹妹所生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楚幽王。李园掌管军政大权,自任为令尹(相当于丞相)。从此楚国国势日渐衰落。

    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了当时的一句俗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来痛惜春申君的失败。李园虽然是个小人,但他的深谋远虑确实让人佩服。他借妹妹的美色,亲近了春申君,又借春申君一时的贪心,亲近了考烈王。抛开其中的道义不说,他的这种借力、用力的方法,还是很高明的。对春申君来说,一时的贪心,就为自己埋下了祸害的种子。而朱英告诉他将会有不期而至的福与祸时,他却只看见了福,而没看见祸。

    机会再好也没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于是机灵的朱英逃走了,而在机会面前当断不断的春申君,等着他的就是满门抄斩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