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帮妈妈找“家”
    长女,长女,其实就是家里的“掌门之女”。我的好朋友林在她的家庭里就成功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她不仅要当好三兄妹的首领,还非常努力尽孝顺之道。,几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患了癌症的父亲经过了数年的痛苦挣扎,在病床上撒手两去。林的母亲平静地看着老伴儿走了——多年的陪床照顾,把六十多岁的母亲累坏了,身心疲惫,几乎也被拖垮,她似乎没有力量再撑下去。林把母亲从湖南接到北京自己的家中,每天在膳食方面精心调养,下班后陪着母亲散步聊天,渐渐地,母亲的脸上有了健康的红晕与微笑。

    林担心母亲一个人住在原来的房子里感到寂寞,为了母亲晚年的生活安定,与兄妹们认真做了协调。在每个孩子家里轮流居住,随意走动。三兄妹天南海北地散落着,经济状况与居住条件都各有风光。南方湖北有开游乐场、钓鱼塘的小妹妹,私房轿车和保姆兼备;弟弟在北国沈阳开饭店,自然也是奔向小康的小老板;而林的先生是国家机关处级干部,虽然挣的是有数的钱,但是,如今自有“公家人”的某些“隐性收入”,方便自如之处,说不出的滋润实惠。可是,林发现母亲住了些日子就心神不定,非要回湖南老家去看看不可,说是放心不下阳台养的那些花草。执意回去了,大病了一场,让子女们牵肠挂肚,病刚好她还要出门找孩子去。弟弟说,妈妈来沈阳不欣赏北国的冰雪世界,老是闷在房里不出门;妹妹说妈妈来我这个游乐场玩什么都不开心,钓鱼老走神儿。看到母亲的状态,林发愁了,开始她不明白为什么,以为母亲还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无以解脱。她特地找了不少老人咨询,还请教了不少的心理专家。在林的心目中,母亲与父亲的感情并不融洽,他们吵吵闹闹了一辈子,每次吵闹都以伤害对方为目的,到后来吵闹引发的鸡毛小事反倒被忽略了。那些令人伤心的往事常常会在母亲的唠叨里再次划痛心灵。从一定意义上说,父亲的去世,对双方精神上都是一种解脱。现在,林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心态,懂得了人到老年的那种孤独。虽然,母亲有几个“家”,有子女们的关爱,但是,她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子女的生活里,她的内心里,总觉得是没有根的漂流。

    母亲并不述说什么,表面的平静掩盖了她内心的波澜。林若直接问母亲,她断然是不同意找老伴儿的,毕竟母亲是旧观念笼罩太久的上一代人。于是,林把母亲接到北京家里,故意经常带她到老年人集中锻炼的公园去活动,买了公园**,下班后再累也陪着母亲坚持去公园与其同龄人交往。开始是每逢周末林陪着去,再后来就是母亲“放单飞”自己去,渐渐地母亲有了自己熟悉的新朋友,晨练气功、跳舞的兴趣大增,在那里有了交流的氛围,与女儿谈论的话题也宽松多了。女儿便有意把话题引导到“老年再婚”之类的问题上,劝妈妈遇到合适的人认·真考虑,同时也表达了孩子们共同的心愿。母亲没说什么,但是,从神态看她是听进去了。几个月后,母亲果然在公园遇上一位退休的单身老先生,开朗健康,他偏又是母亲的河北老乡,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母亲主动对女儿说了,林对母亲能迈出第一步而感到高兴,她鼓励母亲与他交往,并决定亲自考察一下男方。迂回打听了对方的大概情况,了解到这位老先生曾经离婚两次,子女多多。碰巧母亲第一次到男方家中拜访,就遇上了老先生的第二位前妻来谈什么陈年烂谷子的琐事,搞得母亲非常尴尬,回家来心里堵得吃不下饭。林也直言相劝,对方的家庭关系比较复杂,各种牵绊过于缠绕,若加上自己家里的孩子有十几个,今后烦恼少不了,母亲的性格可能不适宜。林干脆为母亲做主,把这个“朋友”散了。

    第一次跃跃欲试就碰了钉子,母亲有点失去信心。林又苦口婆心地劝,鼓励母亲再找属于自己的缘分。因为与那位先生的缘故,母亲再也不好意思去那个公园活动了,生怕见面了难为情。林又开始留意新的老年活动圈子,她打听到附近大学校园里,经常有一群老人打门球,人员素质不错,一般都是知识分子。林便前去观看,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聊天,彼此熟悉了再拖着母亲一道去打门球,为了让自己家老太太能融入他们这个群体之中,林还在这个学校的食堂买了饭票,让母亲中午也在那里随意就餐,创造更多接触人的机会。很快,母亲有了新的交往圈子,从她那晒得红红的脸庞与明亮的眼睛里可以读到快乐。不久,有一位老教师引起了她们的注意,他性格活泼,喜欢京剧,会拉一手精彩的二胡,对母亲也很友善。据说,妻子病故,子女在海外,独身一人无牵无挂,事业有成,品德高尚。然而,接触久了,母亲又有些困惑,老先生毕竟见多识广,每日在电脑“因特网”上漫游,俄文英文皆通晓,谈论的问题深奥玄妙,让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云里雾里地犯晕。老先生对林的母亲并不挑剔,可他说晚年有可能到海外找儿子一块过日子去,母亲才明白人家的“家”在美国,志在四海,跟咱们对自个儿晚年的设计不一样。

    林在母亲打门球的伙伴里寻觅不到合适的人,她又不屈不挠地动员母亲再扩大交往圈子。买一张香山公园**,开始加入到了老年人爬山的队伍中。爬山的人群来自各个行当,精神面貌果然不同,每天早晨5时30分起床乘头班车赶到香山脚下,吸着新鲜空气,边爬边高声呐喊,气氛热烈,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母亲迷上了这一项活动,坚持不懈。

    没想到爬山还真的爬出了一段“情缘”。在这群人中有位赵先生,曾是郊县门头沟某部的科级干部,转业军人。妻子病故了,俩儿子结婚后住在外面。赵先生65岁,身体结实,为人厚道,有着军旅生涯造就的正直与爽朗,同时,又非常细心体贴。每次爬山,一路上他都很照顾母亲,如果因为身体原因母亲没按时去山下集合,他还会主动打来电话问候。林发现母亲去爬山的时候,会多带些水果,每次出门的衣服也格外精心搭配,再后来爬山对母亲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节日。看来妈妈真的喜欢上了他。理智地按世俗观点分析,应当说老赵的条件并不优越,与林的父亲——一位军队老师长相比,他退休前的职务不高,仅仅是基层干部;他居住的房子仅3间平房,还在北京郊区,与林父亲在湖南的“离休楼”的条件无法同日而语;由于他老伴儿生前治病,开支很大,老赵工作一生的积蓄几乎告罄。老赵对自己情况的坦率,也给林家母女留下深刻的印象。

    母亲快乐地对大女儿说,我好像上辈子就认识他了。要不怎么他喜欢的我都喜欢,他爱吃的我都爱吃?我跟你爸过了半辈子都没有这么默契。

    远在外地的兄妹打电话询问姐姐,直截了当地问:“咱妈不是降低条件了吗?”在今天这个注重物质的社会里,儿女对老人的婚事也是心劲很高的。每天在生意场上拼杀的年轻人,还不怎么理解暮秋时节母亲的心事。他们的“爱心”,几乎要摧毁母亲好不容易建立的自信。因为,当母亲的决不会为了自己的再婚而舍弃儿女亲情的,在这个天平上,中国老人往往最终会选择个人的牺牲。林说她明白母亲心灵世界的风景了,经过了人世沧桑,酸甜苦辣,她要的是人,一个好人,一个大写的人。没有这样的人,她即使住在宫殿里,也感觉不到安宁恬静;即使金银珠宝压弯了脖颈,她也不会感到富贵心足。没有这样的“人”,就没有生命的激情。激情是没有年龄界定的。林努力去说服兄妹们,那些日子,她家里的长途电话费数字惊人。林的现代观念令人赞叹,她一方面说服兄妹支持母亲继续谈恋爱,同时,她又积极创造机会让母亲在约会中更多地了解老赵。她为母亲买电影票、京剧票,凡是听说有老年书法、国画展览、跳舞等活动都推着老人去参与,甚至,劝说母亲与老赵结伴同行去自助旅游。他们一同去了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回来之后,俨然就是一对难舍难分的老情人了。

    谈婚论嫁的时机已经水到渠成了,母亲又遇到了新的烦恼。如果与老赵结婚,按照国家政策,她作为军人遗孀应该享受的待遇便要失去,原来在湖南所居住的大房子就要交公。如果这一切都在结婚登记的瞬间消失,在她与孩子们的心理上都有些打鼓,有点孤注一掷的冒险,而在老人这个年龄上面子是绝对输不起的。若真的发生意外,老人就真的没有“家”了。林考虑再三,说服母亲与老赵同居试婚。“什么?不结婚就同居,你妈妈就这么没出息吗?”母亲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似的反应激烈,她甚至为此焦虑得几天都失眠,不去爬山还血压升高。林又煞费苦心地说明同居对于现代再婚者的好处,双方有个深入磨合的过程,又讲明目前舍弃老房子的利害,同时列举许多老年再婚失败的故事。林在此刻表现得特别理智,她知道什么时机该推波助澜,什么时机该吹冷风。她拿出某某报纸,告诫母亲:专家统计证明,再婚者有80%是失败的,必须慎重行事……林把母亲纷乱的心情整理好,让她走出了生平最艰难的选择——她搬到老赵家去了。

    那一天阳光明媚,林把母亲送到老赵家,说了一句:“我妈就托付给您了。”两行热泪便滚落到唇边。整整8年啊,女儿为母亲寻觅~个“家”,一个可以终身托付的人。

    走到这一步,林的心情并不轻松。她为了万无一失,决定把这个消息暂时保密,对母亲原来居住的干休所和兄妹们都封锁信息,以免人多嘴杂搅乱了母亲的心情。她相信自己与母亲对老赵的观察判断,但是,她更希望时间会告诉一切,会宣告她们是胜利者,母亲最终得到幸福。

    母亲真的平静了。她的性格与行为方式似乎都变了。她在新的家里,有返老还童的青春状态。老伴儿买了北京几个公园的**,每天携蛰0手乘车进城开心地逛街、看电影,然后去吃“麦当劳”“肯德基”,走累了就找个公园草地坐一会儿,两个人还养乌龟、鱼,学习国画,北京所有的重要画展都要光顾,乐此不疲。她对女儿倾诉了自己婚姻的种种感受,说,我这辈子没谈过恋爱,现在才活明白。

    林看到母亲那由衷的快乐,终于在春节团聚时向兄妹发布了消息。

    林带头举杯说:“妈妈,我们祝福您!”母亲百感交集,大女儿从小到成家,她似乎没有过多地关心呵护,连女儿自己的恋爱、结婚,母亲都没像女儿对妈妈这么投入和操心过。由于“文革”的特定历史年代,当过“知青”的林处理婚事非常马虎草率,她糊糊涂涂地从一个纯情少女走向了两鬓斑白的母亲,与丈夫过着一地鸡毛、毫无激情的日子。

    “我真羡慕我妈妈,她在65岁找到了自己深爱的人,找到了真正的家!”

    如果你看到中年女人林对我说这话时的眼泪,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她会这么不辞辛苦、执著地帮妈妈找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