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136 章 各行祖师倒计时
    现在有部分人认为封建礼法残害女性,民众体格变为羸弱,让华夏精神力创造力缺乏,颠覆汉唐以来的对外竞争力,追求变态贞烈观念等等,这些全是儒学之害,其中主力就是宋朝理学

    然后得出结论理学它就不是个好东西

    其实这些言论跟孔夫子是千年祸害一样,有些言过其实,相反宋朝理学在初期说得上是优秀

    宋

    原本王安石听到孔家店三字,心中顿觉不好,现在又见到孔夫子言论再次上演,一时间满殿寂然无声,皆盯着天幕几欲拼命

    后人,你在天下人面前毁我儒家声誉,我儒家定要将你遗臭万年

    怒发冲冠者指着天幕怒骂“我宋立于五代百废待兴上,自唐以来,世俗风俗日于奢淫,士习风骨卑陋不堪,儒学更是几于废熄,我等恢儒右文之艰难,你这小儿知道什么

    夫子说得对,天下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不仅宋廷官员对天幕说辞有异议,就连民间读书学子亦是反抗“你非宋人,岂知儒学精义,污我学说”

    一时间天下沸腾,议论斥责诅咒之声四起,丝毫影响不到天幕讲述。

    至于因民怨生成的弹幕

    吴晓思表示只要我眼一闭,它就没存在过

    自残唐以来,华夏神舟大乱,战争把文化积累、政治体系及道德伦理打得丁点不剩。

    如果说五胡十六国时期,还有石勒心慕中原文明尊儒推儒,甚至以儒学来立后赵学校,文化道统好歹留下星星之火。

    那么五代十国的暴烈战乱,让华夏神舟一片残砾,文化几欲断绝,公序良俗混乱不堪,从军阀帝王到士大夫平民百姓,拧不出一个代表性人物。

    哪怕是历朝都在想治天下的儒家士子也没亮眼存在,唯一发展壮大的是佛道两教。

    用宋儒自己的话讲五代整个儒家士大夫卑琐得很,道德沦丧没有人伦可言,儒家星火是他们点燃。

    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说得没错,没有北宋儒家兴起接续道统,或许华夏文明就很难流传至今,毕竟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儒学渐熄,还要排除佛道对世俗的影响,所以学术上把北宋儒家称为儒家复兴

    汉

    正在记天幕之言的董仲舒第一时间抬起头“佛教如此厉害”

    儒学是春秋显学,到汉一朝已有独尊之势,没想到后朝儒家竟如此不堪,从魏晋到宋几百年时间,都没能立下完善学说抵挡神学。

    想到这他不满地皱了皱眉后朝儒家不攻击力不行啊

    看看他公羊学说啊,能力贼强

    但儒家复兴并不是那么好复,它的复兴路从唐朝韩愈开始,他见世人兴炼丹出家,把崇佛道风气推向兴盛渗入生活习惯,认为这样不行,夷狄教派怎能压儒家主唐人世俗

    于是列出儒家族谱,想重启儒家仁义、孝道来改善当时风气。

    嗯儒家族谱的学

    术语是道统;

    他把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作为儒家传承道统,为儒家起源理出合法性、权威性、正规性。

    但尴尬的是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但孟子之后无儒家王者塑儒家学说体系,咋办

    韩愈大手一挥,把自己添上作为承上启下之、排击佛道之用,这就是儒学复兴之始,教科书上叫做古文运动

    唐

    李纯唐宪宗把目光落到国子祭酒韩愈身上“没想到韩卿排佛心连后世都知晓。”

    先皇好佛唐宪宗,知法门寺奉有一节释迦牟尼的指骨,便想迎佛骨于宫内供养三日,但韩卿上表坚决劝阻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宫中岂能恭敬供奉

    按他韩愈想法,就该把这玩意给投入水火,永永远远地给灭掉,要是不灭肯定运祚不长,会得祸事。

    结果韩愈没把佛骨给灭掉,差点把自己性命灭掉,若不是裴度、崔群等人说情,韩愈早被先皇给处死。

    但死罪虽免,但活罪难逃,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直到他登基为帝才将他捞回京城,做了国子祭酒。

    面对陛下调侃说辞,韩愈抓紧机会上表“陛下,宗教之弊后人已言数次,佛教真的无害唐武宗又何必灭佛”

    陛下你想想西方的基督教啊

    它们狂妄到什么地步

    狂妄到要皇帝下跪亲吻教皇脚趾啊同为帝王你能忍

    李纯当然不能容忍宗教凌驾于皇权之上,但大唐佛教虽盛却没到猖狂地步,顶多为国家税收、征兵、劳役等问题造成严重困扰。

    面对韩卿再次谏言,李纯目光微移“爱卿呐,儒家学说有失啊”

    毕竟佛法教义真的很让人着迷啊,无我、本我,寂灭等等,辩不完啊辨不完

    并且韩卿,别忘了你后来也炼丹吃药啊,还记得天幕说你给鸡喂丹吃肉的事吗

    韩愈好气

    韩愈的想法很好,但僵化的儒家根本打不过佛道,儒家擅长教化之道,但教化并不代表学说系统完善,所以隋唐时期朝廷还是好佛道轻儒。

    这种轻儒一直延续到北宋初期,儒学还是没有受到重视,科举虽然要考经帖,但考试重点还是以诗赋为主。

    这也是为何宋词继唐诗之后,再现璀璨的原因之一,很简单科举要考

    李白aaaa杜甫aaaa白居易等人探头哦宋词是怎样的璀璨

    好奇

    须知诗赋要年岁经养才能滋生出文辞,而宋词能与唐诗匹配,相必宋也是富裕长祚之国。

    但北宋国情与唐又有不同,宋之前朝廷官员以外戚、权贵门阀家族为主,像隋唐开创科举,但官员还以举荐居多,庶民想要投身仕途,除了投贴自荐等方式外,还能从军争功实现阶级跳跃;

    自从黄巢踏尽公卿骨、朱温大破甲第朱门破后,中上层文化塌陷,无法支撑朝廷

    运罢,于是北宋时期的官吏来源变为庶民

    唐

    黄巢,又是黄巢朱温,李世民暗自捏拳强忍心中杀气,但对天幕中的唐朝末路无可奈何,只能告诉自己他做得还不够,当努力治唐安国,不使安史之乱再兴

    而踏尽公卿骨的语言让郑、赵、陈等世家却是猛地变了脸色,唐覆后他们家族也尽灭

    窥见未来的各家家族脸色阴晴不定,顾不得天幕还是讲述,旋身回房提笔写信给其他家大唐绝不能亡国

    大不了他们面对唐皇政令时,让步妥协保存家族,也比灭族好

    庶民与权贵相比,他们家中无底蕴可学各类经义,诗赋虽好但不能治国,全民投身诗赋与国无利。

    并且宋朝又以兴文教,抑武事为治国之策,要兴文教必须研究经义学问。

    所以宋神宗时期朝廷取消经义、贴经、墨义,专以经文、论、策取士,走通经致用之法。

    为何到宋神宗时期才改考试内容

    原因之一是儒学解决了两个问题

    1完成佛教复起挑战世界本源问题;

    2重立三纲五常,建起新的道德秩序;

    换句话说,儒学复兴成功

    宋真宗以后的儒家自魏晋以后,终于能正面刚佛道两派,拿下建立社会秩序解释权,真正把以儒立国落到实处

    天幕顿了顿补充一句打个比方,北宋初期的情况与咱们建国之初有些类似,国家民族三观该怎么重塑,民族之魂是什么课本要怎么编写来抵挡封建余毒。

    这些问题就是北宋时期儒家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到宋立国近百年才真正解决

    汉

    刘彻支着下颚,兴趣缺缺地听着天幕讲宋,近百年才落实以何策治国,有问题吗

    他大汉不也是经几代人后,在他手中才确认儒皮法骨的治国之策

    不过大宋以儒治国是真正的纯儒治国

    刘彻抬起眼,闲闲地问丞相“后世以儒治国,爱卿觉得如何”

    儒家出身的公孙弘嘴角一抽陛下你是想问儒家终于全面占据治国大义,臣开心吗

    臣开不开心重要吗

    但面对帝王之问,他还是老老实实回答“臣乃大汉臣子,汉威传八方才是臣之心愿”

    听到他回答,刘彻欣慰地点点头“既然如此那通西域之事便由丞相主导吧”

    打工人公孙弘深吸口气,拱手行礼“诺”

    自佛教入华、道教成立以来,儒家就一直面临佛道思想挑战,其中又以佛教为最。

    佛教带来了类似本性论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死后又要往哪去人的存在到底是什么

    秦

    突然陷入沉默的秦始皇后世闲暇到思虑无形之事

    他大秦历代目标东出、强国、一统天下,根本没想过不存在之物,于他们而言有时间想无形

    之事,不如多考虑如何攻城夺池。

    而如今大秦完成祖祖辈辈目标他目光落到案上成堆的竹卷上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后世皇帝有时间辩论佛法,他顶多抽空过问长生之方。

    如此对比,就显得他政务太多不是好事

    不,秦始皇压下心中自省,坚决告诉自己朕爱大秦,朕爱政事

    而习惯了求事务的老秦人齐齐茫然额从哪来

    额娘肚子里

    额精魂会到哪去

    回归黄土神怀抱哇

    秦朝庶民好奇地望向天幕不过后人够大胆,竟然直接提死,难道他们都不避讳吗

    这些问题归属于哲学范畴,也就是形而上学用理性解释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是什么,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讨论的物是什么一样。

    但佛教不兴本体论,它结合华夏世俗传说,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等思想构建出佛教世界观,回答人从哪里,又要往哪去。

    人体灵魂不灭,只会根据功德不断轮回的佛家轮回观;

    如人死后入地狱阎王爷据生前功德评判来世好人世俗说法入人道享荣华富贵;佛教说法死后享受西方极乐;

    坏人进入畜生消除罪孽,才有机会转为人道;

    罪大恶极者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受苦

    明

    吴承恩吮了口茶,给天幕进行补缺“最初的佛教轮回观可没有这么详细,地府、阎王爷是道家的,六道轮回是佛家观念,而罪恶评判又以儒家世俗观念及法律为主,所以阎王殿不是佛家独有,而是集儒释道三门法则构成。

    所以西游记中,孙猴子画乱生死簿阎王爷会向玉帝告状,而不是找西方佛祖解决问题。

    哪怕最后还是佛祖收复孙猴子,而非天兵天将,但这不重要,剧情需要而已。

    想到自己以回体名留于世,吴承恩心中熨帖,往日因仕途不畅的郁气一扫而光。

    他脸色缓缓露出微笑为官也不代表能名留青史,但他写西游记能

    如果有为官机会,他他还是愿意一展心中抱负,为民为民

    朝廷呀,你何时能看看学生我啊

    士子殷殷,俱思家国呐

    逻辑严密体系自成的佛教得到世俗广泛认可,到宋朝时佛教发展到上能谈儒学、道教思想,为帝王精英讲般若性空的人生哲理。

    下能简化修行方法,只念阿弥陀佛禅宗就能让佛存心中,积累功德登西天乐。

    简而言之,佛教把上至帝王下到百姓全都网净,而传统儒家呢

    他们研究的是人不是鬼神,对鬼神的态度是

    明

    朱棣看着天幕贴出的帝王臣子民众我都要的图像,凉凉地扫了太子一眼,太子立马接口“孔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敬鬼是儒家态度,但现在儒家经义已经完善,不惧佛道参透。

    不过大明佛道比前几代要乖顺,实在不行,就借唐朝武则天做法佛道再行攻讦之事,就开除度牒。

    看他们谁敢闹

    儒家行的是政治学说,走的是人间法则,讲究的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精英阶层文化。

    面对佛教普度众生的教义,儒家怎么打嘛

    打不过啊

    所以儒家从魏晋到大唐,都没有构建出能对抗佛教体系的哲学思想

    天幕贴出滑稽的打不过打不过,真的打不过图像,看得赵匡胤眼角一抽,果断移开眼,简直无法看

    儒家没有本源观,但道家有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道家眼中的世界本源;

    但只有此还不够,毕竟魏晋谈玄学就是引用道教,谈了半晌谈了个寂寞,其政治理想如昙花一现,没了结果。

    于是在引用道家的同时,儒者又翻开老祖宗写的易经取经。

    论形而上学的最佳回答除易经还有谁

    并且易经也是儒家经典,有问题找老祖宗,难道不应该吗

    应该

    所以我们翻开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胡瑗、程颐、王安石等人的儒家著述,第一章都是引易经道法来解释世界本源是什么

    天幕刷刷刷地贴出一系列思想体系

    王安石宇宙万物由天、道的本体物质元气组成,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变为万事万物。

    但万事万物跟人没关系,也就是荀子说的天人分相,自然有自然规律,天管不了人事,有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味;

    胡瑗天地以生成为心,天地以创造为使命,人与万物的区别的道德,道德即仁,仁是大道,所以人能生生不息是因人有仁,有道德。

    各类思想学说看得欧阳修眉头一挑,在他看来,能战胜佛法的只有本,即儒家礼仪,仅檀道德仁义之说太过空旷。

    他微微侧目,扫过一径同僚,慢不疾不徐道“若天下人皆知礼义,心中有所坚守,才会拒绝佛法侵蚀。”

    身旁下属赞同道“州府说得对,礼义者,胜佛之本也。”

    心中却在嘀咕仙人说佛万般不好,但在佛祖面前世人平等,就凭这点他也信佛

    欧阳修不知他心中所想,抬头继续眺望天幕内容

    周敦颐全文背诵的爱莲说作者,他的核心理念是太极太极说,无极而太极,认为万物要通过诚来体现道德,诚是圣人之本,所以人要做到诚信。

    二程天理云者,万物只有天理,己何与焉

    他的理念是天理是造化之源、万物之本,三纲五常是定理。

    对于有罪之人要惩罚,对于有德之人要表彰,我们要自明吾理,以觉言仁,敬德修德才能真正觉知天地万物的存在,才能到达真正的仁;

    全

    文背诵

    欧阳修低头念叨了一句没想到后人对周子太极说不感兴趣,对散文却要求学子熟记,真是怪哉

    按下心中疑惑,他继续打量着天幕展出的大宋学派精义

    张载宇宙现象由气引起变化,也就是气元论也叫气本论,气是人不良欲望的来源,要诚意正心穷理、了解人类天性尽性,也就是修养内心才能体察天下。

    简单总结北宋新儒学的宇宙观,也是理学中的理含义它是万物起源,是天地规律,而天地规律就是仁义道德,仁义道德组成世俗一切,你佛教自称方外之人不属人间,只能劝善舍去自我盼来世命运。

    所以我儒家胜你佛教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能延续到现在的宗教、学说,都有一套完善的来源论,如犹太教、基督教来源于创世说,伊斯\兰教来源基督教的上帝;

    儒家的宇宙、本体论弥补上了来源哲学上的缺失,重新修整了儒家学说道统,这才真正立于世间

    听到此,司马光文彦博等人才稍稍松口气,后人说得粗糙,好歹没有胡编乱造。

    文彦博擦了擦汉,轻轻吁口气“看来后世学风甚重智,有智才能分辨是非,而智正是儒家五常之一,想必儒家在后世亦为显学。”

    司马光看了他一眼,直接闭口不言,文彦博想法未免太过天真。

    后人连残暴的法家都能出言赞叹几句,对于儒家从没好脸色,怎么会让儒成为显学

    别忘了打到孔家店之言不远,后人学的是诸子百家之说。

    因以儒立国,所以北宋儒家学派极多,有胡瑗为代表的安定学派;以孙复为首的泰山学派;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临川学派新学;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涑水学派朔学;

    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庐陵学派圣学;以苏轼为代表的蜀派;

    以周敦颐为首的濂溪学派;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

    这些学派统称为理学,北宋朝堂政治以朔学派、临川学派、涑水学派为主,现在骂的理学在北宋,在主流中根本排不上号,只能算民间显学

    宋

    赵匡胤心绪瞬间提起那个理学犯了后人大忌

    见陛下一脸烦躁,失了素日冷静,赵普上前劝解“陛下忘了孔夫子之说”

    学儒家经义者谁不尊孔子为圣师

    后人言孔子祸害,却有为其辩解,可见他宋学在后世多被误解。

    赵匡胤脸色沉沉“不必多说,朕知你意。”

    过了半晌才道“朕就是不服,汉唐制度多有漏缺,后人却为其描补,朕兴道德仁义,续华夏道统,种种伟事却三番五次遭到后人蔑视。

    朕不服”

    他抬头望着天幕,心中升起一股冲动“说宋,像汉唐那样说宋,让朕死个明白,宋到底亏在哪”

    宋承

    五代残像,所以儒家在立学说弥补本体论时,统统把学术目标指向了道德修身养性行仁德之举,在当时儒家看来五代能如此暴烈就是因为无道德,让三纲五常沦丧,世间无礼仪维持。

    他们要重修道德人伦,也就是三纲五常

    所以我们现在的道德观、习俗大多始起北宋,同时这也是为何宋儒不喜欢汉唐的原因,在他们看来汉唐风靡行事,皆以武乱国以至国威沦丧,破坏礼仪秩序让天下大乱。

    到南宋时还有了唐源于夷狄,作风失礼之举很正常的说法朱熹说的,到后来更是指斥汉唐两朝是臭汉汗脏唐糖朱熹徒子徒孙说的

    “砰砰”汉唐两朝从皇宫到大街小巷,无数人拿起手中物件就往地上砸“欺人太甚”

    刘邦aaaa刘恒aaaa刘启aaaa刘彻aaaa刘秀aaaa刘备怒火中烧,烧宋成灰,然后再抬脚往上踩两脚

    刘彻把腰间佩剑抽出又合上,反复数次才勉强压住心中火气,好气

    汉家行大复仇之念,如今有人侮辱大汉,他却拿对方无任何办法,好气

    刘彻捏紧了剑柄,原地转动一圈,鼓起脸对天幕骂了句“泥土之国,不堪一击呸”

    李世民同样如此,掀翻案桌后往前冲出几步,对天大骂“你是个什么玩意”

    然后秦始皇看着天幕闪过的弹幕再次陷入了沉默

    鼓脸猪猪你就是泥做的国,不堪一击

    扑腾二凤你上不得台面

    嗯,名称就很别致秦始皇反正丢人的不是朕

    为了避免道德沦丧,三纲五常损失,所以北宋大兴教化之道,仅兴动就来了三次

    1宋仁宗时期范仲淹主持庆历兴学;

    2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熙宁兴学;

    3宋徽宗时期蔡京主导崇宁兴学;

    三次兴学让儒家道统四起,圣人言正式走向平民,开启真正的取士不问家世

    道统大兴啊

    天幕列出宋文教功绩,成功转移民间怒火,纷纷喜笑颜开朝廷还要兴文教,家里娃能入学读书了

    而宋朝皇帝为表示对儒家看重,宋真宗追封孔子为玄圣文宜王;四年后又追封为至圣文宣王,到宋仁宗时期孔子后人更得了个现在还骂的衍圣公名头

    刘启赶紧探头什么叫衍圣公他为何被骂

    后人你快说

    只要能看宋朝笑话,他就开心

    谁让宋骂他汉家是臭汗至于朝中大臣意见

    他朝堂上有几个儒家况且他是天子,天子会管臣心情

    同时各类学校不断开始出现,除了有诸王宫学、宗学外,官学还有国子监,同时国子监又分为七门学院广文馆、四门学、小学、国子学、太学、武学、律学;

    而地方上又分为军学、府学、州学、

    监学及县学;

    至于专科学校如医学、算学、书学、画学,就挂于太医局、太史局及书画局等各机构部门。

    跟宋之前学者爱隐居相比,宋朝儒家更喜欢创办书院或学堂,一为宣扬自己学说,而教化众生行儒家道义。

    经官府和儒家努力,两宋仅书院就近700所,其中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和白鹿洞书院被称为宋朝四大书院。

    不仅官学盛行书院大兴,民间家塾、村塾、义学、舍馆、乡学、书社、寺院庙学等私学亦是如春雨出笋连绵不断,每一里巷就有一二所学社。

    在宋朝只要你有一颗想入学的心,你就能触到圣贤书,家贫父兄不能教者,宋廷给予学习救济,就读资善堂学习

    天幕展出一张对比表,李世民看清后顿时黑了脸朕大唐太脏,不配与宋朝相比。

    后人把对比给朕撤下

    他的心声没有传到天幕上,天幕仍是继续讲述

    唐朝盛行时诸馆及州县学六万三千七十人,而北宋末年全国官学学生总数已达21万余员,此统计不包含私塾学子,宋朝学校,学校规模、培养士子数量是历朝之最

    明

    朱元璋不满地哼哼,论文教之道他大明不输大宋。

    要他看宋朝就是官太多,养不起那么多人。

    他在椅子上换了坐姿,侧头对大儿畅述自己看法“读书人读了书就想当官,宋地狭小哪里能养那么多读书人朝中哪有那么多官让他们做”

    但是朝廷不给读书人功名,他们就敢投敌叛国

    宋仁宗当政时,张元和吴昊两个落榜生不就投了西夏

    朱元璋自豪地对大儿道aaadquo咱大明地方大,所以不怕读书人多,只恨他们太少,这就是国大好处。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如果地小就要控制读书人数量,否则多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读书人,对大明没好处

    宋士子虽多,但也有致命弊端,他们的儒家学说全部都是内省修道德,修仁义,对外态度呢

    网友其中一项说得对,宋把对外竞争给丢了个干净

    汉唐时期学子是我要立功,我要收取关山十五州做个万户侯;

    而宋朝则是开启内省,要修身、要仁义,对人的行为举止大力提倡,如同镜花缘中的君子国,性格谦和忍让不好斗。

    如给马儿进行人种配种太过残忍,所以我们就不配种了,这就是仁义之举

    天幕语气疑惑不仅不给马儿配种还不给马蹄上马蹄铁,这就是他们表达仁义方式

    刘彻抱臂冷笑仁义被宋吃了呗

    李世民臂冷笑仁义被宋吃了呗

    宋是谁有仁义之朝,连马都感受到他们仁义,他们汉唐哪敢与之争锋

    惹不起惹不起

    虽然仁义表达的地方不对,但儒家士大夫于国事上是非常有当家作主的精神的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苏轼夫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王安石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欧阳修圣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

    赵谱吾本书生,偶逢昌运,受宠喻分,固当以身许国

    罗从彦立朝之士,当爱君如爱父,爱国如爱家,爱民如爱子。

    这种仕以行道、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体现在改革激烈派和保守派身上。

    具体表现在他们都有通变除弊,改革兴国之愿,争相向世人展示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豪言壮语,但是

    天幕语气相当疑惑但你们改革结果咋跟说辞不对呀

    就跟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悯农作者,不仅没悯农反而是个贪官一样,货不对板啊

    天幕上贴出一张茫然无措的光头,上面标着几字你们修的哪门子内王外圣仁义道德

    范仲淹aaaa苏轼aaaa王安石等人,脸色逐渐涨红后人言下之意不就在暗指朝廷党派之争

    王安石最为执拗,重重地一甩官袍“治国经略岂是一蹴而就天幕未免太过苛刻”

    苏轼小声嘀咕别忘了那场耻辱”

    王安石顿时沉默朝廷还是改革失败了啊

    到了南宋中期思想更加趋于内卷,南宋有陆九渊为首的象山学派,也就是王阳明心学前身,以朱熹为首的闽学派,和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婺学派,最后是孔家店之朱熹理学成功上线。

    为什么

    因为他的理学符合当下国情啊

    不等众人反应,天幕极快地道出后语

    我们讲理学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起源于北宋五子二程、周敦颐、邵雍、张载,到南宋时期朱熹集儒、佛道大成形成理学。

    周敦颐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男女万物,指明理学发展方向;

    邵雍把万物象数化,理出天理和人欲,构出人与自然的框架;

    张载天地万物我本身,为理学内王和外圣之基。

    即对内进行个人修养提升道德,文化修养,对外为政以德,就是广施仁政,即外王;

    二程兄弟则把天理三纲五常提炼为理学本体。

    最后朱熹集大成构起完整而有严密的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的思想体系程朱理学

    周敦颐aaaa邵雍迷惑吾跟张载二程有何关系

    怎么突然成谱了

    大成的理是什么呢

    它是宇宙万物之本,是世间的人伦理秩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天理的表现,人们遵守三纲五常就能让社会安定和平。

    要达到理,我们要格物致知,那怎么格物呢

    万物皆可格物

    换成现代化讲如草丛,此草丛属于哪类科目生长环境及它的规律。

    了解草丛基本信息后,再上升到类似理解你从草丛里领悟到什么

    本作者南漳提醒您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领悟到的知识就是致知

    宋

    朱熹静静地听着天幕解述他的学说,有误之处他略过不听,不是不想辩解,而是他知晓一旦他离世,后人就会曲解他讲义,论他话中之意,就跟注疏圣师之言一样。

    他望着远处苍山,理学好吗

    定然是好的,否则也不会变为官学。

    理学对君王有正君心标准,要君主内心存德,克除不良欲望,就能治理好国家。

    同时再将正君心守则推及朝廷百官,朝中俱是君子,大宋上下行王道之治,天下就能变得安宁。

    可惜依天幕语气来推测,理学怕是不尽如人意。

    换到道德境界该怎么达到致知水平呢

    首先进行道德修养,做到诚意,然后进阶正心,最后修身,当自己身心修炼好后,就可以齐家,家平定后就能治国,最后若身处国祚危难之间,还可以发动最大儒家技能平天下。

    如果换成修仙中的等级,那就是筑基诚意先天正心金丹修身元婴齐家化神治国大乘飞升平天下

    天幕语气突然一变里能飞升上界的少,儒家能达到平天下的目标几乎没有

    有的只是沦为统治工具

    朱熹眼皮一颤来了

    程朱理学的学说种种,受统治者欢迎的就是理即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臣子要对君忠诚,子女要绝对孝顺,妻子要对丈夫有节

    五常仁、义、理、智、信

    朱熹认为真正掌握天理,恪守三纲拥有五常之人,他一定就有恻隐之心,行为能恭敬、知羞耻、辨认是非、守忠信的儒家君子

    天幕语气迟疑很理想化的三纲五常

    但当时统治者不觉得理想化,把理学定下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关系拧出来强化一下,就是维护皇室的好工具。

    你说朱熹讲不是这个意思

    可是朱子语录说了尊卑大小不能犯以下犯上者当加罪论之。

    这可是你亲口说的

    所以能理解理学在南宋、元朝为什么能受欢迎了对吧

    汉

    董仲舒眉头紧紧拧起圣师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要求君臣各行其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孟子再一步衍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做人准则。也就是;仁、义、智、礼、信五常之始。

    而他为论天人感应,借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定下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之说。

    但绝对没有把臣子妻打落在贱位上

    臣子本就劣势,再抬高君主地位,那臣还是臣吗

    后世儒者糊涂啊

    理学中的说辞如存天理,灭人性、饿死事小,失节是大等特别受欢迎。

    但抑制土地兼并、废除重税、提倡官吏风气等语言,就不那么受统治者以外的人欢迎了

    宋

    看到后世注出的饿死事小,失节是大的注释,程颐怒气上涌,忍不住冲天幕高声嘶喊“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娶妻若是以义娶妻,那么君子就失了气节。

    老夫说士人气节之事,观关妇人何事”

    当时有学生问有孤孀贫穷无依者,能否再嫁

    时下流行厚嫁之风,寡妇再嫁往往会吸引许多无利之徒,那些无利之徒以财娶妻不就丧失了君子节气

    所以他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极大。

    没想到后世竟如此胡编乱造。

    他的心声化为弹幕,闪过吴晓思眼前饿死事小,失节是大不是那个意思

    吴晓思一撩眼皮所以呢

    即使饿死事小失节是大有其他含义,但世俗听吗

    就好像存天理,灭人性原话是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翻译过来就是正常吃饭叫天理;吃山珍海味铺张浪费叫不良人欲。

    夫妻一对叫天理;三妻四妾放纵欲望,这叫不良人欲。

    想要达到理道德就要克己去除不良欲望。

    但是士子世俗他们听吗

    不会,他们只会拿出证据告诉世人程子、朱子说过,甚至做过这件事

    一席话堵得天下士子哑口无言,他们现在所做的不就是注释儒家经文

    但注释经文自古有之,孔夫子曾言我注六经,他们效仿圣师有什么错

    世间再好的思想,经过世俗认同后它就变成了真理,哪怕真理并不是最初的思想。

    就拿饿死事小失节来讲,这句话通常形容女子贞节重要性。

    南宋以前大部分女子没有政治权利和家族决定权利,她们能拥有的就是一份嫁妆。

    在某些年代女子还能继承父母遗产,如唐朝、宋朝。

    宋以前的嫁妆大多由珠宝、动产与贴身奴仆组成,正常时候这份嫁妆由她自行支配。

    宋朝初期律法规定女子可将财产转给他人。

    如一位寡妇进入二次婚姻时,她可以决定把财产送给他人继子女,老奴等等;

    但是宋朝实行厚嫁之风,女子无巨额嫁妆是嫁不了高门大户,只能静养闺中。

    所以嫁女对父母而言是件沉重的事,如苏辙嫁女要卖地才能凑齐嫁妆

    宋

    苏辙非常尴尬,现在全天下的都知道他嫁不起女儿了

    是谁流传于后世的

    难道是他哥哥苏轼

    哥,你害我

    同时宋朝女子除了嫁妆外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父母有心的情况下,还能继承三分之一的家产,一旦丈夫去世,她们可以带着嫁妆自行改嫁,若她们决定守节就能获得丈夫财产。

    理论上女子获得的财产并不少,能保证她在世间存活,但她们获得财产的方式及数额,妨碍到了宋朝新的社会单位宗族

    宋朝没有了门阀世家,但出现了儒家特色宗法

    这类宗法不是国家宗法,而是家庭宗法,即父系五服以内的亲属合为宗族,以大家族为传承的宗族。

    理学的兴起开始限制女子财产来源,并宣扬财产留在宗族的做法。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宋朝的社会单位由宗族组成,他们给予族长劝训权力,教化族人知耻守节、重义轻利、宽容忍让、与人为善的儒家道德教化法,在理学家看来女子财产过多,不利于宗族发展及儒家教化

    1妇女有财不会顺从丈夫。

    2妇女财产分得太开不利家庭稳定;

    3女子带家中财产入他人宗族,这是不义做法;

    4寡妇改嫁让财产权变得容易,让许多人生出娶寡妇得嫁妆的做法

    汉

    吕后嗤笑“男儿无种,自身不行就打女子主意,简直无耻”

    刘邦亦是点点头,他未发迹前也靠过吕后嫁妆,但那是夫妻家事,女子财产谁要你来指指点点

    没事就努力多赚钱

    所以理学家们做了以下行为

    1鼓励女子用部分或全部妆奁捐助夫家,这是妇人美德。

    2明确宗族核心制度长幼有序,男尊女卑

    3赋予妇女新的重要角色,如主持家中事务,掌握府中财务处理庶事,定下男主外女主内的铁律如王熙凤

    第二条衍生的意义比较多,如宗族不得分割祖业,反对兄弟均分制和女子继承权,因为这些制度威胁到了宗庙祭祀和传宗接代等等;

    总之一句话把钱财留在父族

    宋民间

    天幕此言一出,天下立马哗然,有民众疑惑朝廷不可能这样做吧

    前不久他们范县令还断了一段继承案例,还非常生气做父亲的分配不公呢,怎么会指染女子财产

    其他人闻言亦是答道“极是极是,那郑应辰有3000千亩田地,11座仓库。

    只分给两个女儿各130亩田产和1座仓库,其余财产归养子继承。”

    街上行人见有八卦可说,连忙围了起来,道出自己听到的消息。

    姓郑的太过吝啬,按其他郡习惯,都是女儿分兄弟一半钱财呢。

    郑老头真是心狠,一点都不心疼女儿。”

    一中年男子接过话“那养子还嫌不足,竟想把家业全吞入腹。

    难怪范县令判他杖刑一百,并戴镣铐示众,活该”

    一行人讨论得火热,把天幕都丢到脑后。

    到南宋后期,理学家向寡妇提出更进一步要求

    不改嫁为夫守节,赡养公婆孩子,侍奉夫家不得回归娘家,并且嫁妆与夫家共享。

    但民众表示你谁啊我们为什么要听你的

    社会并不认同他们的话,所以他们的安利卖得并不好。

    但无论是范仲淹提倡的家族共同体,还是程颐强调的男尊女卑地位,或者朱熹赞同的女子捐嫁妆给夫家。

    但他们留下了意识形态上的基础,给后朝了极大的发展便利

    唐

    太平公主气得大骂,自己不努力就盯着女子手中的仨瓜俩枣,还要不要脸

    她气得很了,转身摇晃着母亲的手臂撒娇“母亲,快想想办法,别让大唐也变成这样”

    武则天宠溺地摸了摸她头,点头应承“好好好,听太平的,大唐不变坏只变好”

    见母亲应允,太平公主才开心地听天幕讲述。

    而武则天则望着天幕陷入沉思没想到后世女子竟沦陷至此,难道女子真的无出路只能被迫受打压

    不,不会,向来自强的她不认女人天生处于卑位,若女子真的天生位卑,那她女皇身份怎么来的

    到元朝时游牧民族入驻华夏,他们实行的是继婚制度,即儿子可以继承父亲妻子,或是兄弟妻子。

    因为游牧民族生活方式与中原截然不同,他们四处放牧居所不定,所以娶媳妇要花一大笔钱买断女子与娘家关系,因此女子被视为牧民财产。

    元入中原后开始推行继婚制,以此保证士兵来源和财产税收。

    但是汉人不愿意继婚啊

    于是元朝对继婚年龄、婚姻等做出限制,如家中无适龄男子寡妇可以再嫁嫁妆好像不能带走,不确定,要是女子不愿呢

    天幕贴出两个巨大的墨字守节

    只要你守节就完美解决习俗不相融的问题,只要你守节朝廷会保护你,士大夫赞美你

    而女子呢

    收获一座贞节牌坊

    这就是重男轻女最严重的时候,夫家给出一笔聘礼,从人沦落到高级货物,买断她今后人生

    唐

    李世民忍不住叫屈“宋朝道德很好吗不见得呀”

    他们哪来的脸骂汉唐

    宋儒不是复兴儒学吗

    他们怎么不看看儒家经典礼记

    上面可是记载了,新妇持有个人财产并可在走出婚姻时随身带走。

    你们咋不遵礼仪制度

    唐太宗表示他不理解,并对大宋极为震撼

    他侧脸对长孙皇后道“朕心烦大唐世家借婚嫁转财产之举,但朕也无打压女子之意,而是想压制世俗规矩,没想到宋倒对弱女子下手。”

    实在不行以他下诏规定聘礼全交给新妇,将其称为嫁妆的一部分,看谁还兴重聘巨额嫁妆

    不得不说父子同心,李世民没这么干,但他儿子李治可是下过聘礼归新妇,作为嫁妆的诏书,遏制风气的同时又让女子得利。

    到了明朝时,咱们的朱重八天赋异禀,继承糟粕去精华全面发扬理学女子贞节观。

    大明初立就下诏年轻寡妇守节二十年以上者,不仅可以获得朝廷旌表,其全家还能免除徭役赋税。

    免除徭役赋税,多让人心动的利益,于是仅明朝一朝,史书上的贞节烈女传就达三千多篇,夫死妻殉死,未婚夫早死女子为不改嫁,甘愿截发毁容、宁丢性命不愿失节等等之举;

    这些举动朝廷士大夫对她们大肆赞扬,表彰,必须表彰,不仅朝廷士大夫表彰,就连老天爷也要进行表彰

    这是感动华夏伟大人物

    没见着节妇死后身有白气缕缕,至夜消散,远山更有鸣声彻响三昼夜,此乃天地为之感动也

    天幕语气像把刀确定白气不是怨气鸣响不是骂娘

    汉

    刘彻从鼻腔里冷哼一声,语气讥讽“酸儒”

    汉家追奉有过生育的妇人,鼓励女子再嫁,在他们看来有婚女子是有福气之人。

    至于丈夫去世那是因为他承不福气,所以丧命

    文帝之母原为魏豹夫人,最后晋升为国母。

    他母亲王夫人,以再嫁之身入宫生下他难道没福气

    看看仲卿去病成就,不就说明再嫁妇人乃是有福之人,宋倒好,竟然压制妇人不嫁,荒唐

    到了大清甚至演变为搭台死节对妇人要节烈,不准再婚,法律鼓励妇人在丈夫死后自杀殉夫。

    妇人自杀时,父母兄弟会搭高台,悬好绳索并设祭妇人,当父母公婆对台下下拜后,妇人上台自缢,待她气尽,鼓声大吹唢呐大响,这是喜事啊

    贞节牌坊到手喽

    秦始皇aaaa刘彻aaaa李世民aaaa朱元璋猛地拍桌,大怒“丧心病狂”

    逼迫女儿儿媳自缢是人伦之事野兽尚有舔犊心,而后人竟愚昧之此,可还有良心在

    天幕道出的搭台节死,让历代苍生失了声,如此无道之事竟被写入法律

    后朝是何等人间地狱

    所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成了世俗对女子苛刻要求,贞节高于一切,女子贞节乃世俗典范,是世道、人心代表,贞节越多,人心越好

    所以人心多好就看它贞节牌坊有多少,那明清牌坊有多少呢

    仅明一朝约三万五千多座,徽州是接牌坊者最多地区,仅歙县一县,嗯,自己看数据吧

    望着天幕浮出的数据,刘娥只觉当头一棒血气上涌,忍不住一掌打在桌上大怒粗鄙毫无礼仪之法,那明清竟然肯承纳

    仅歙县一县得到的贞节牌坊为

    唐代2人、宋代5人、元代21人、明代710人、清代7098人。

    刘娥面色平静,语气凉凉地扫过殿内群臣“看来尔等对哀家临朝称制很有意见”

    否则怎么会处处限制女子权利

    是为了防止再出现个她

    殿内群臣低头苦笑谁敢

    太后出身微贱,群臣曾反对先皇立她为后,可谁压得住她

    至于后人压制女子之事,后朝作为与他们何干

    明

    朱元璋大怒,更怒,怒半晌没用,他为自己辩解民间守节者甚多,他下守节诏令是为稳住大明国统

    再则世人皆崇李学文,奉理学为上,他想要正人心、厚风俗、敦教化只能宣扬理学风俗

    而躲在柱子后的朱棣撇嘴借口,都是借口。

    平日不觉,经天幕点出后,他发现女子要裹足丧失做活能力,要守节侍奉夫家,她们怎么生活得下去

    想到此朱棣浑身一个激灵,谢天谢地幸好他不是女子

    总结说下宋宗族大成对女子要求变得苛刻,并剥夺女子经济独立,世俗未改但意识形成;

    到元时期与继婚制度相融合,为平衡蒙汉关系,元朝廷与士大夫各退一步,对继婚要求做了限制,女子符合继婚要求者,可以受节。

    然后明朝将受节与免赋税挂钩,把女子受守与家族利益连在一起,从此贞节牌坊制度彻底形成。

    现在我们骂宋明骂得凶,是因为现代道德、风俗皆由宋而起,经元明清强化后成为习俗,直到现在仍有残余。

    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民当家作主,要爱国爱家,以中国为己任

    必须生儿子宗族有权对族人财产进行分配权,没有儿子会受欺负,也保不住家里财产。

    重男轻女女子一旦出嫁就不能再回娘家要守节,所以养女是个亏本生意,随便养养长大泼水。

    女子主家中事务参见宋儒建议;

    某些地方父权仍压民权如现代美国研究员夫妻被父亲砍头,对方称他是在实行父亲权利,所以他没错不犯法。

    这仅仅是女子受压迫过程,放弃对外竞争力、思想趋于保守在宋更是有迹可循,或许二程朱熹本意不是如此,但他们的徒子徒孙会神化跟孔子一样,把他们架在神坛上供着,转身扭曲他们的经义,把它变为儒家20版本,成为固化儒家群体利益的新工具

    秦

    秦始皇讶然地瞪大了眼,等等,在后世眼中贞节牌坊守节

    那除守节外呢

    他赐巴清贞节牌坊,是赞扬她创立家业捐财为国,于是赐贞节表彰她本人。

    在他看来有能力者方能得贞节牌坊,结果贞节牌坊演变到后世,就变成夫家受益妇人受苦了

    宋

    朱熹等人不能理解后人愤慨从何而来,他们不认为女子是家中附庸,没有权力支

    配家产。

    在儒家描绘中,家是夫妻共同体,男女都应为家庭、宗族做出牺牲让步。

    男子要作为家中栋梁支撑家族,专心对外建功立业。

    女子做新妇时当专心侍奉夫家,待年长时自然能掌握家中事务管理家里财产。

    有何不对

    但天幕最后一段话让他们很难受,自己学说被篡改,他们即使知晓也无力改变。

    因为那时他们,已经死了

    天幕感叹但儒家的道德还是存于士大夫心中,但气节者在一次次对抗中消失不见,剩下的儒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把气节道德滑坡速度跟衍圣公有一拼

    什么

    天幕的话犹如巨石砸在士人耳旁,这话是何意

    他儒家自有气节,何时滑坡过并且此与衍圣公又有何关系

    孔子后人一贯受到历朝优待,虽然出过优秀人物,但地位过高其违法自然增多。

    但自元钦点的孔思晦冒孔家血统继承衍圣公后,违法都是小问题,关键是人家彻底坐实孔府门联之说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秦始皇刘彻正不解其意时,就听到空中响起嘹亮的女声蒙人来了唱元歌,满人来了唱清歌,唱不尽满眼的好风景,好日子天天都在孔府过

    看得刘彻等人眼皮猛跳,什么叫言语犀利,这就叫言语犀利,为了嘲讽孔家,还特意准备乐曲,后人你真的好贴心哟

    简单讲孔府态度谁当皇帝我尊谁,反正只要给我荣华富贵,我立马下跪

    偏偏这货又是历代皇帝抬上来的儒家符号,自己养的文教符号当然是敬着他、宠着他喽

    你说是吧朱重八

    某年,曲阜知县孔希文境内水患不报,刑部要依法处置,朱重八捏着鼻子那里是孔家世职,是先圣之后人之所,司法不能一处即之。

    某年,还是熟悉的孔希文,他向朝廷推荐岁贡儒学生员,结果礼部一考狗屁不通。

    按制县令当被问责,咱们的朱重八还是捏着鼻子孔希文圣人之后,勿问。

    啧啧,孔家势力大到能压制皇权了

    朱重八你的大逃杀游戏咋不开启呢

    是怕了还是上演霸道帝王的掌心宠

    天幕展出汉朝帝王掌心宠、隋唐帝王掌心宠、宋朝帝王真情爱的封面,看得一众帝王脸色铁青,那是明朝的爱,与他们何关

    他们不爱儒家除宋朝外

    宋

    孔子第四十五代世孙,第一任衍圣公孔宗愿听到天幕如此利评孔府,牙齿几乎要出了血,他转过身看向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孔府,一把扯过头巾,摇摇晃晃地入府跪在孔子牌位前孔家后人不孝,让人后蒙羞啊

    而平日被欺圧的民众及孔氏族人却悄悄地转过了身,怕自己笑声太大引来祸事。

    明

    朕不是,朕没怕

    朱元璋阴沉着脸下意识地往腰间摸去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手却扑了个空他没有佩剑

    他收回手,脸色晦暗地望着天幕宋衍圣公在靖康之役后,跟随宋高宗到了南方衢州,宋亡后南宗更是声明不继衍圣公爵位,并制定祖训遵制典,不得觊觎北宗衍圣公之职。

    所以朝廷封的衍圣公是北宗之后,如今天天幕点破北宗乃是伪圣,想要撤掉衍圣公爵位很简单。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天下士大夫有几个忠明的

    天幕来了一句顺口溜投胎技术哪家强山东曲阜找孔家

    看看,孔家世袭山东官职,推行的儒生才问狗屁不通,说好的儒家符号呢

    儒家形象代言人这么容易得吗

    我报名行不行

    我保证不修降表,尽心尽力做好儒家代言人,坚决贯彻甲方要求忠君爱国

    绝对不让后人有机会说铁骨铮铮教人忠,世修降表衍圣公的嘲讽话

    本人团员在役,思想纯正,熟读马克思哲学,在此本人发誓我不会向大清上献初进表文,也不会真诚上表上剃头奏稿,更不会把祖宗孔子也剃个辫子头

    天幕嘲讽语气拉满我好歹会画个帽子上去,遮羞嘛

    董仲舒望着圆头鼠尾的圣师像,脑海轰的一声咋响明清孔后人,老夫跟你拼了

    孔子野人像激得天下人一度失声,李世民怔怔地望着圣像,面露不可置信怎会如此假的吧

    当初孔子认为管仲无君子之义,但赞他攘夷之举,更言无管仲,吾其被披发左衽矣

    没有管仲,他们只能披发左衽做野人。

    孔子在世时行右衽,没想到他去世后连披发都不能,只留下一根老鼠尾巴

    房玄龄眼神发直,嘴唇抽搐半晌道不出半句话来,若说天幕降临也未让他失态半分,而孔子圣像则完全颠覆他的认识。

    他们怎么敢啊

    你靠孔子享得富贵,那就该承起儒家之责,但他们做了什么呢

    儒家经义被孔子伪后砸了个彻底从此谁敢再言封孔氏后人为爵

    而秦始皇则是眼神微妙地看向儒家博士,几息之后就见他气息一抽,人直直地倒了下去,看得一旁的墨子都忍不住心中感叹惨,真是太惨了

    幸好他墨家经义明确,教义完整,不使人钻了空子。

    秦始皇扫过一脸戚戚的墨子,挥挥手让人带下去诊治,待儒家博士身影消失后,他才把目光投向天幕没想到后世孔家没半点孔子节义,所作所为让人大开眼界

    天幕还在卖力地自我推销本人也不会吹吹打打迎大英帝国爱德华七世照片入孔府,不会供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画像,更不会无视民族苦难在小日子跟前弯腰准备投降。

    我想我好歹比衍圣公多二两骨气吧

    至少见到小日子的时候,会送上两颗手榴弹表示敬意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嘛,这是孔夫子说的,谁反对

    司马光等人看到天幕贴出的对联,忍不住两眼翻白倒了下去

    上联昨降元蒙,今降满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劝进家有余庆。

    下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全都忘了。只记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横批世修降表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