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68 章
    九月,秋高气爽。

    高景与友人费宣从东莱郡来到京师,参加孝廉考核。东莱郡一共九人参加郡国的孝廉考核,他们二人位居榜首,于是被太守推荐到雒阳。

    雒阳城外,高景驻足,抬头望见巍峨壮美的朱雀阙,惊叹不已,拉着费宣的手赞激动道“这就是朱雀阙朱雀阙后面就是举办大朝会的德阳殿”

    费宣也感到十分震撼,但他素来喜怒不行于色,抬起脚步继续往前走,道“是的,我听说雒阳大儒云集,不知道能不能有幸拜见他们。”

    高景安慰他道“一定能见到的。”两人来到接待孝廉的传舍住下,他们来之后,其他州部的孝廉陆续赶到。

    但孝廉们很少有人出去,都呆在屋内用心苦读,以期通过复试。高景读得头昏脑涨,出去散步,突然发现传舍百米处搭了一个卖书的棚子,挂起的布幡上写着“东观校书折价售卖。”

    棚子里挤满了人,高景摸了摸腰间鼓囊囊的钱包,鼓足勇气上前。书籍价格高贵,世家敝帚自珍,高景本非世家大族出身,家中藏书不多,看到售卖书籍自然上前查探。

    高景一走进就听见吵吵嚷嚷的声音,一个寺人打扮的中年男子踩在案上,大声道“诸位不要挤,书籍还有很多不要挤”

    高景在外面垫脚看了半天,什么也没看到,只见黑压压的人头。刚想往里挤,他就看见远处来了一队兵士维持秩序。

    高景排在队伍的后面,这才发现原来棚子周围扎了一圈篱笆。棚内拥挤的众人被请出一大半,只剩下大约几十人在里面,北面是一大面书架,书架上陈列着不少书籍。不过大部分都被棚内人拿在手里观看。

    高景一边默诵五经,一边等待。突然一个小寺人挨个给排队的人发一张纸。纸张上写着书籍的名称、校书郎姓名、以及精装版和普通版的售价。上面有不少高景只闻其名的书籍,以及从未听说过的书籍。

    “中贵人,这上面的售价可是折价后的价格,还是原价”高景叫住小寺人,满脸带笑道。

    小寺人听到“中贵人”停住脚步,脸上笑容灿烂,道“是原价哩。”

    小寺人说完上下打量高景,只见他文质彬彬,一身书卷气,于是问道“你是来考试的孝廉”

    高景道“中贵人好眼力,我是东莱郡的孝廉。”

    小寺人点头,指点他道“孝廉买书半价,最是实惠不过,比单买纸张还便宜。你要是有钱就多买些传给子孙后代。”

    “你想想油墨要不要钱,雕版的人工要不要钱,装订要不要钱,但现在这些书籍至多收个纸张钱。这些都是圣上和陛下的恩德,你们可得记在心里。”

    高景心中一动,又问“中贵人,前面这么多人,我能买到吗”

    小寺人道“库房里还有很多呢,不用着急,若是没了,你把名字登记下来,到时给你加印。”

    “多谢中贵人解惑。”高景笑道。

    小寺人被这位东莱郡的孝廉一口一个中贵人,叫得心花怒放99,雀跃地继续去发传单。

    棚内的人大约一刻钟一波,依依不舍的士人被兵士们请走,终于轮到高景进棚子。书架很大,每一个格子都竖着一部书,寻常的五经有,史书也有,诸子百家也有,高景看得眼花缭乱。

    “快些看,看上拿几部就到旁边去登记。”旁人有寺人催促道。

    高景从书盒里抽出一册书,翻开一看只见纸张雪白,字迹清晰,赏心悦目,让人爱不释手。

    高景刚要放回去,就被一个士人接住,那士人歉意一笑接过来细看。高景朝他颔首,移到旁边去接别人手中的书籍,脸上露出与刚才士人如出一辙的歉意笑容。

    高景刚才排队时只觉得一刻钟度日如年,如今到他又觉得这一刻钟快如闪电。

    在他看来,这些书本本都好,想要买完,无奈囊中不丰,只好忍痛割爱拣几部最爱的来买。

    穷家富路。高景家资不丰,即便他将家里的钱帛带走不少,再加上太守的资助,还是在半价的情况下,也拿不下展览中的所有书籍。

    高景只买了十几部书,除了留下一些口粮钱,其他都花光了。

    早知道早知道,他家也没有那么多钱买书。

    高景抱着几部书回到住处,遭到众人的围观。听完高景的讲述后,其他人都跑去买书,只剩下费宣一人。

    “高兄,你可把所有的书都买全了”费宣笑问。他和高景一样家资不丰。

    高景会意,从袖中取出传单,标了自己没有买的书籍。费宣拱手道“回去后,我就要找高兄抄这些书籍了。”

    高景同样拱手道“彼此彼此。”

    像高费二人合买的有,也有见猎心喜想要十套八套的,但是尚方局规定了,孝廉最多只能买两套。

    若非有考试压着,高景和买书回来的费宣非要挑灯夜读。两人看着桌案上沉甸甸的书籍,感慨道“幸亏考试不考这些,不然我们只怕就过不去了。”

    像这样的卖书棚子,蔡伦让人搭了十个,准备了一千套书售卖,万万没想到不到三天就售卖一空,又有几百套付了定金,尚方局的人加班加点在刊印。

    九月十八,初试拉开序幕。这次主持初试的人是太仆杨震,杨震被邓骘征辟,历经刺史、太守,品性正直,处事干练,今年被调入京师担任太仆。

    杨震在二月份考试的基础上完善考试规则,务必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他和左雄一样看不惯孝廉不学无术,如今担任考官,颇有激浊扬清,一展夙愿之意。

    因而,考核更加严格了。试题依然是马融等几人出的,难度与去年相当。

    杨震带领兵士在考场内来回巡察,他还抓住一个夹带小抄的孝廉。杨震当即命人将他锁拿下狱,有小心思的考生吓得肝胆俱裂,一动不敢动。

    初试结束后,考生出了考场,明明是天气尚暖,众人却后背除了一层冷汗。那名作弊考生被带着枷锁被兵士押送到洛阳

    寺,不知会被如何处置。

    杨震将此事报给皇太后和皇帝。刘隆惊讶道“他们竟然真敢在考场作弊啊”

    邓绥道孝廉本取德性或才能,这人既然品性不端,枷锁示众一天,以儆效尤,然后永远禁止参加朝廷任何考试以及做官为吏。”

    杨震领命离开。刘隆总觉得这杨震的名字有些熟悉,但实在想不起来这人是谁,只是观他说话处事明允利落,说不定是位名臣。

    唯一让刘隆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这位大臣年过花甲,须发花白,但好在精神矍铄,形容干练,看样子至少还能再干十多年。

    邓绥见刘隆疑惑,道“杨公是五十岁时才被大兄举荐。”

    刘隆疑惑“这次孝廉初试,他主持得井井有条,才能不错,为什么到五十才入仕”

    邓绥摇头道“听说他年青时不愿意入仕。”

    现在朝中人才十分缺乏,刘隆看到一个读书习字略有才干的人就想着拉入朝廷当官,对于杨震这种想法十分不理解,也不支持。

    “国家有难,士人不兼济天下,怎么总想着独善其身”刘隆喃喃自语道。要是他治下的人才多了,这些“隐士”以后肯定高攀不起他。

    邓绥脸上露出讥讽的笑意,道“一些人确实向往山林隐居的生活,但很多人都是待价而沽。”

    刘隆想了一想,道“这里面有朝廷选官制度的原因,也有社会风气的原因。”

    士人的出仕渠道狭窄,又受制于长官。很多人对征辟的长官不满意或职位不满意,往往经营名声,以期获得更合适的官职。当然,也有很多人是故意征辟不就,名声越大,收益越大。

    邓绥道“慢慢来,十年之内,此种情况必有改变。”

    刘隆笑道“我期待母后口中那一天的实现。”说完,刘隆又十分惋惜杨震“五十岁出仕,即使身体再好,最多只能干二十多年。他最好的青春年华竟然白白荒废了”

    若杨震真人如其表,像虞诩王符等人往地方一放,不知道能造福多少百姓啊。经历郡县之后再来中央,这样的大臣才真是大汉朝廷所需要的栋梁之才啊。

    邓绥想了想,笑道“马女史的外祖挚恂是个大儒,马校书郎曾跟随挚恂学习。他也多次征辟不就,据说山水,不爱仕途。”

    刘隆眼睛一亮,道“遗贤在野是朝廷之过。母后,我写了一封信,托大舅父去请他如何”

    邓绥闻言,笑起来“大兄曾经也请过,但是人家不来,不过有了隆儿的书信,说不定这大儒就过来了。”

    一旁安静批改奏章的马秋练听到帝后提到外祖,想了想,突然出口道“陛下,圣上,我有一言,不值当讲不当讲。”

    刘隆才恍然回神,原来马女史今天值班呀,心中闪过尴尬,但很快就若无其事,抬头看向马女史等待她的回答。

    马秋练道“外祖待我最好,他常说他本性天然不受羁留,即便是圣上去书,只怕外祖也不会来,反而辜负圣上的美意。”

    刘隆灵光一闪,道“不爱做官也没关系,他有意教化百姓吗昔年孔子有教无类,挚公能从孔子之迹吗”

    马秋练这话她没法接。

    “我明日回去探探外祖口风。”马秋练不确定道。

    刘隆勉励她道“女史若能做成,就是功德无量。”

    星辉映川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