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70章 南边海军
    在刘皇帝于西京关切忧心乃至患得患失之时,随着一道道饱含着肯定与支持的诏发往前线,北伐战争也正式进入新的一个阶段,一个更加激烈的阶段。

    辽西走廊虽然狭长,得益于前军都将马仁瑀的开辟,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东路军主力二十三万大军已然顺利进抵锦州城下。

    兵临城下,仍旧保持着此前的风格,休整准备,只是比起此前,气势更足,锋芒毕露,磨刀霍霍向城关,意图拔出挺进辽东的第一大阻碍。

    锦州城虽然高峻而坚固,但却难以抵挡大汉雄狮进攻,而赵匡胤也有破之的绝对信心。

    但在对锦州城正式发起进攻前,东面的辽海之上,早已是风云跌宕,怒风卷狂澜。人老心不老,在爵位上有追求,在职位上更求上进,因此在进兵的执行力上,郭廷渭也展现出了雷厉风行的风格。

    在行营受令之后,郭廷渭便连夜返回武清港的水师大营,翌日一早,更没有丝毫耽搁,下令拔锚起航,扬帆破浪,直向辽东。

    大汉的水军分为江河水师以及海军,常备军力超过七万人,这与那数十万内外马步军的规模自然不能相比,但是维持如此规模水师,已然不易了。

    而随着长期以来对水军的建设,主要的精兵强将,也都放在了海军上,也由此产生了一批海军世家。

    其中,势力影响最大的自然是郭家了,自归顺大汉,并主掌水军建设,已然近十八年了。这十八年中,郭廷渭最大的成果,就是在原靖江军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密州、莱州这两支水军主力,常备军力就在三万人。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这两支大汉实力最为雄厚的海军,并没有太大的建树。最近的一次大动作,还是当初平南,但那也是走个过场,在当时的吴越王钱弘俶主动归附的情况下,带领水军南下去做了一趟军事旅行。

    虽然有参与对江南的进攻,但李煜太过不中用,并没有太过有力的反抗就投降了,也使得平南的功绩并没有那么耀眼,再分在他们这种偏师上,就更加不瞩目了。

    不过,这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起码起到了练兵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郭廷渭心里很清楚,东海之上的水军,从建立伊始,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目标就北方的辽国,就是辽东。

    这么多年下来,刘皇帝历次召郭廷渭谈话,都不加掩饰,反复强调此事,而在东海水军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郭廷渭也是始终秉持此念。

    第一次北伐之时,浮海击辽,虽然功败垂成,但那也只是小试牛刀,刘皇帝没有怪罪,郭廷渭则期待着下一次。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他年逾五旬,紧迫感开始在郭廷渭心头滋生,他怕自己等不到期待的那一日。毕竟,十七八年的准备,要是最后因为年龄问题而被弃用,如何能甘心。

    另一方面,在水军内部,郭廷渭也不是没有挑战,比如水军中另外一名大将,张彦卿。同为南唐降臣,张彦卿的名声并不如郭廷渭响亮,但是在才干上并不弱于郭廷渭,这是个允文允武,能治政,可统兵的干才。

    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当年大汉南征时,郭廷渭领兵拒敌,与柴荣交锋周旋,给汉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最后还是刘皇帝亲自招降,由此成名。

    相较之下,张彦卿自守海州,没有与汉军进行到汉唐议和之后,方才归顺。但是归顺大汉之后,张彦卿的仕途走得也算顺畅,先获得了兖国公王朴的看重,任楚州刺史,后又由军转政,统领长江水师。

    比起郭廷渭,张彦卿也还多了一项实在的功绩,那就是随着赵匡胤溯江进川,平定川蜀,立下了战功。

    当然,真正让郭廷渭感到威胁的,还是在统一之后,于南方成立的南海水军,主持的人就是张彦卿。

    南海水军,成立的时间虽短,但是这些年,动静却不小,干出的成绩也多,收复流求就是是实实在在的。

    而随着南方海上贸易走向繁荣,南海水军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日渐突出,这些年,每年上报的剿灭海盗的功绩都有不少,虽然不大,但始终在朝廷发出着自己的声音。而南海水军的常备兵力,也扩充到了如今的两万人。

    相比之间,反到是成兵已久的东海水师,显得有些沉寂,在北方海域之上,大汉水军早就主宰局面了。并且比起南方热热闹闹的海上丝绸之路,北面交流频繁的也就是高丽、日本了。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出成绩,自然困难,毕竟要服从朝廷的战略大局。当年,趁着大汉与高丽之间关系变得微妙之际,他迫不及待地遣一师去教训高丽人,那般积极的态度,未尝没有迫于南海水军发展的原因。

    不过,等待虽然难熬,但终究是让他等到了。北伐一启动,郭廷渭就知道,自己苦苦等待机会来了,一举为自己,为东海水军正名的机会来了。

    因此,早在二月末,受到刘皇帝急令,做好北伐准备之时,大喜过望的郭廷渭便十万火急而又有条不紊地做着各项准备,切实遵行落实诏令。

    事实上,早在三月中旬的时候,郭廷渭所率东海水师就完全进入战争状态了。同时,为了充实后备力量,对过去退役的水军士兵也做了紧急征征召,而几大船场也在紧急加早战船、运输等海船。

    因此,别看先期投入北伐的水军只有三万人,但后备力量十足,真有意外,到最后关头,朝廷甚至可以把南海水军被调参战。要知道,北伐进展中时,张彦卿已然领军北方,暂泊于长江口。

    可以说,郭廷渭这边是可以放下大部分负担,进行渡海作战,将大汉水师的攻击力彻底释放出来。

    与行营同步动兵,郭廷渭这边的行动,也格外犀利,没有任何迟疑,大军直扑地辽苏州港。辽海这片海域,大汉水军早已熟悉,航线也很成熟,因此在保持着对敌监视的同时,行动没有丝毫拖沓。

    相较之下,辽国那里的水军,则显得手足无措,面对气势汹汹的大汉水师,哪怕有所准备应对,也是苍白无力。

    来自辽阳耶律斜轸的命令是让他们死守苏州,籍此消耗汉军,在耶律斜轸看来,汉军跨海来攻,即便占据场面优势,他们可以借助军港、城池抵抗,只要不让他们取得立足点,就可游刃有余。

    并且,在兵力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耶律斜轸还是咬牙派出了一万军队南下支援。在他的筹谋中,哪怕水军抵抗不了,让汉军登上陆来,也要通过陆上的厮杀,拖延、迟滞、消耗

    只不过,耶律斜轸不懂什么叫制海权,更不知道大汉的水军已有跨海投放大股兵力的能力。

    在耶律斜轸的“配合”下,郭廷渭领军北上,一路风平浪静,没有受到任何阻遏,及至苏州港,面对龟缩军港,一副死守抵御姿态的辽军,直接开怀大笑。

    在他眼中,辽国采取这样的战术,无异是自废武功,倘若辽军能够出海一战,即便抵挡不住,多少能够给汉军造成一些损失。

    然而,却自困囚笼,对此,郭廷渭岂能客气,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