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入仲秋,瓜熟蒂落,田亩丰收之际,大地万物被秋意渲染成金黄色调。东京城中,又有秋果新品上市,百业兴旺。
每逢秋季,刘承祐心情都不错,毕竟收获的季节,气候爽人。刘承祐精神爽朗,翻阅刑刑部所呈,秋决名单。
“这是入秋以来,第二批,共计九十七人,皆已经刑部查档,大理核验,罪证确凿,判罚无异”李昉简单解释着。
“违背朝廷禁令,走私牟利者,倒是不少嘛”事关人命,刘承祐看得比较细,抬头问“仅贩卖私盐者,便有三十多人”
感受到天子的疑惑,李昉说道“此为淮南盐案,扬州商贾,与盐场职吏,内外勾结,为布政使王公所觉,一网成擒,按律当死,定案上呈,等候批决”
王朴在扬州,上上下下,办了不少事。
“思及国初之时,民有犯私盐、酒曲者,无问多少,悉抵死。朕以此法过厉,是故诏令,以尽量论罪量刑,使其有差”刘承祐说道“却没想,如此一来,走私者不加少,甚至有变本加厉,内外勾结 盗卖国财,以牟私利”
“陛下立法怀仁 奸吏商民不感其恩 心生贪欲,触犯法纪 只需依律处置即可,陛下不必过于介怀”大抵以为皇帝心里不痛快,李昉开解道。
但是 刘承祐哪里来的忧怀伤感 直接朱笔一批,冷冷道“发还刑部 一应罪犯,皆按律处置法不容情,更不容此等奸邪之辈”
“是”
“这是礼部和尚书所报,今岁制举 进京的参考的士人名单 请陛下御览”顿了下 李昉嘴衔笑意,向刘承祐呈报。
随着改制集权,轰轰烈烈展开 为弥补大汉朝廷上下,道府州县的缺额,刘承祐南征回京之后,便下诏,再于东京开制举,选拔人才。
自乾祐初年以来,只有乾祐三年没有,余者几乎每岁一举。不过,随着地方学政的展开与恢复,自明年开始,属于大汉朝的三级可科考,也可正氏展开。对天下的读书人而言,也算是归制前最后一年的红利了,这些年所录取的才士,不管大小,基本都是直接授予官职的。
如乾祐元年的进士,如王朴、王溥者,已为道府大吏。而最受读书人所期望的,若能高中,入天子之眼,侍奉于御前,那可就平步青云,前途无量了。似此前的王溥、王著、李昉,给所有人都做了个榜样与目标。
是故,今秋制考,是开国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刘承祐以集贤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和凝知贡举。
“人数不少嘛,天南海北,连淮南、坊州,都有人来”刘承祐轻笑道“今秋制考,读书人很积极,热情高涨嘛”
“大汉开国六载,局势日趋稳定,圣主临朝,欲广召贤才以兴国。陛下拨乱反治,重视士人,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天下贤才,岂能不欣然向往,投效朝廷”李昉回答道。
“开国以来,通过制举,所选才士,已有一千多人了吧”刘承祐抚须问道。
“正是”李昉说。
“去,让吏部将制举官员,选其履历考评上等者,给朕看看”刘承祐吩咐着“这么多人,朕倒要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是历练出来了”
“是”李昉应道,同时心中也暗附,天子重视读书人不假,更加看重实才啊。
若是刘承祐知晓李昉的想法,只怕会发自内心地一哂,他不是重视读书人,只是重视有利于他皇朝统治的力量,读书人,只是其中一股罢了。
“开考在即,需请陛下,尽快拟定题目”李昉又道。
“嗯,朕知道了,你去忙吧”
乾祐五年,八月十日,随着时间消耗结束,贡院的静谧被打破,参考的士人们,孑然一身,陆续走出威严大气的贡院。近两千人,同时考试在京考试,对于大汉朝而言,还是头一次。
议论声不止,成群,各寻交好者,同伴而行。无论何时何代,刚考完的人,所谈论者,无过于试题。
如往岁一样,大部分的士人都是报考进士科,并且比例逐年上升。几名年轻的士子,联袂而行,一路畅谈。
大都面色愁苦,显然,今年的试题,很让人着恼。制举一律从简,按照刘承祐的心意,除了考验基本素质的书文之外言韵之外,便是刘承祐最重视的实务与策问。
“熟记孟子的考生,此番幸运了,四书之文考题,大多出于此”一人感慨道“早知如此,定当强记一遍。”
“四书五经,我等多通读,填空补阙,倒也不难”另外一人摇摇头,说“倒是那实务,更让人头疼。我抽中的题目,是列一案件,令写出审断流程,所依律例。这分明是明法科的题目嘛”
“你这还算好的,我所答题,竟是问粟米之耕种,这让农人来答,岂不更好”一人语气中尽是哀叹。
“我抽中的是税收问题,需以术数核算”
“原以为,最难的当属策问,却不想,这实务,如此刁钻偏狭”一名士子看起来,没有答好,满是哀叹。
“我等远者千里来京,只为投效朝廷,为国效力。没曾想,所学几无用于试题,朝廷岂不是刻意刁难”此人已然心怀不满,就冲此见识,落第不远。
“李兄不可妄言,据说此番制举,是当今天子,亲自出题,那实务,有别于常例,只怕也出自天子只妙想”有机敏之人,赶忙劝道。
说着,瞟向旁边一名,风度翩翩,嘴衔笑意的青年,问“卢郎君,观你气定神闲,从容不迫,想来是成竹在胸了”
姓卢的士子,年级很轻,即便用少年来形容,也没什么问题。其他人,也不由将目光投到他身上,只见他嘴角微微勾起,透着一股傲气,说“从天子所出之题来看,皆是事关国计民生,治政典事,所求者,如其名,需实务之才。天子要的,不只是读书人。尔等若觉不公,未显能长,或自觉文采斐然,就不当报进士科”
其言落,有人恍然,有人心生不满,只觉其傲慢。倒是发起问题的那名士子,看起来沉稳些,开口缓和气氛,问道“不知策问,卢郎君选的什么题。是平蜀策,还是南北战略”
卢郎君笑笑,并未作答,背手而行,满脸自信,逼气迫人。
汉宫之中,已然筹备着中秋节庆,刘承祐履至集贤殿,这里是集中批阅考卷的地方。批阅的考官,除了主考和凝以及两名翰林之外,都是自题涉司衙抽调来的干吏,各审其题,按照十分制打分。
两千份试题,夜以继日,不到两日,便解决了。刘承祐至时,十名阅卷官吏,都满脸倦容,蓬头垢面,十分狼狈,毕竟吃喝拉撒都被约束在殿中。
刘承祐随手拿起一张实务卷子,看了看,关于刑案的,回答了很多,书法漂亮,引经据典,内容详实,总结而来,就是一个词依律判刑。然而,就是不落到实处,如何依律,依哪条律,判案流程,注意事项等,一字未提。
“让这些读书人,答此类题,是否太为难他们了”刘承祐问和凝。
和凝显然深明圣意,答道“若只知死读书,则非视事之才。纵刀笔文吏,亦需熟悉律例典制”
当然,此番取才,实务题,只作尝试,属加分项,真正作排名录用依据的,还在书文与策问。这一次,对于读书人在实务上的要求不高,那毕竟可通过学习历练得来。但是之后,就不一样了,他也是想通过此次制举,开一次风气,为天下士人点名一个方向,实务兴国。
“可曾判出头名”刘承祐问和凝。,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