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节 罗江布衣
    李元度,字次青,又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1821年出生于湖南平江县一个家世悠久却已经衰落的耕读之家。他少年早成,因锐意进取、刻苦攻读,18岁时中秀才,23岁时中举人。尽管后来参加会试未中,但其科途还是比较顺畅的,在当地颇有文名。与此同时,他发愤著书立说,写过许多具有独特见解的学术文章,其学识深受知府张振之的赏识。1850年,李元度以幕僚身份随张振之来到清朝陪都奉天(沈阳)。在这里,他有机会遍览历代皇朝典籍,对历史和现实的许多问题作过深入的思考研究,使自己的学识和才能获得了迅速提高。李元度在这段时间的幕僚生涯中,既利用有利的条件广泛阅览了历代典籍,专心、深入做学问,又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实际,其胸怀、识见自然比一般人要高远、宽广得多。加之他的家庭出身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又促使他比一般年轻人成熟得早,讲道义、重情谊的品行和气质得到了人们的钦敬和爱戴;同时,其敢想敢说、敢作敢为、不在乎成败得失的我行我素的个性,决定了他将成为一位有争议的人物。

    1853年1月,曾国藩奉命出山至长沙督办团练。对于曾国藩的学识和才能,李元度早有所闻,尤其是曾国藩在1851年前后的几次上奏,给李元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对曾国藩的出山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便趁机化名罗江布衣,上书大谈兵略战守机宜。曾国藩在读过这封洋洋数千言的上书后,对上书人的识见和才学赞赏不已。曾国藩是一位求才若渴的人,立即派人四处寻找这位“罗江布衣”。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李元度,断定上书是其所为。

    在召见过程中,曾国藩了解到李元度博通经史,是个难得的人才,“遂留参军事”。可是,李元度还有点犹豫,借口回平江老家安顿家人,别离而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李元度并未应约入曾幕,甚至于1853年10月路过长沙也未去拜晤曾国藩。

    曾国藩于1854年1月5日去信李元度,邀他来鼎力相助。李元度这才下定决心于一个月后带兵勇从郴州火速赶到衡州。从此,李元度正式入曾幕,成为曾国藩身边一位重要的谋士,两人之间患难相依的交情逐渐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