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我的朋友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了?”我解释了我的顾虑。外国朋友不解地说:“为什么中国妈妈总是不放开拉着孩子的手呢?你这样做,孩子永远长不大的。”
朋友说得对极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看着呱呱与很多外国朋友在一起,边比划边说,即使语言不同,他们也能用眼神和心交流。
聚会结束后,呱呱回到家里对我说,有个外国小孩对中国了解得比他还多,去过的地方也很多,他们能聊到一起,以后还是朋友;不过也有个小孩言语中流露着轻视,他决定以后不和他交朋友。
呱呱对交朋友有自己的判断,而且每个阶段都不同。到高中后,呱呱经常和一个叫路小川的同学走得挺近,而且路小川是隔壁班的同学,学习成绩并不好。有一次呱呱过生日,路小川陪呱呱骑自行车绕了半个城市。
每天呱呱回来都很开心,有时还模仿商贩的声调。我问呱呱:“怎么突然模仿商人的声音了?”
呱呱说跟路小川学的。原来路小川的父母出售各种鱼,每天清晨一大早就起来很辛苦。路小川周末也跟着父母去。呱呱说他从小川那学到了很多本事,怎么挑选新鲜的鱼,怎么能一眼看出鱼肚子里有鱼子。
我没有反对呱呱和路小川的交往,因为他们的相识也有故事,两人在书店同时挑中一本书,有共同的喜好。呱呱邀请路小川到家里做客,也尝试周末和路小川一起去鱼市。他们俩之间有共同爱好,也有不同的喜好,但这不影响他们成为朋友。我支持他们的交往。
很多家长都明白,都希望孩子能选择自己的朋友,也希望能多几个朋友。可是孩子带回来的朋友,家长们乍一看,怎么那么不顺眼。
有一位妈妈说,她孩子每次带来的朋友,她都难以接受。我问为什么。她说了很多理由:“书包反背着,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孩子。…‘身上一股子汗味,也不知道多久没有洗澡了,害得我把窗户都打开。”“进了门,问声好,也不说大点声,声音那么小,谁听得见。”诸如此类。
我说:“这些意见你当着孩子的面说的吗?”这位妈妈理直气壮地说:“带到我家里了,我不满的地方肯定要说了。”
我说:“那孩子肯定带朋友回家了。”
这位妈妈说:“这才好呢,省得我打扫了。”
我说:“你希望孩子一个朋友没有吗?”
她说:“当然不是了,我只是告诉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不要把什么人都往家里带。”
我说:“你这样的苛刻条件,孩子以后怎么交朋友?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事情,这样干涉下去,没有一个人敢靠近你的孩子。”
这位妈妈听了我的话,笑着说:“没那么严重吧。”
也许现在不严重,过两年,这位妈妈就会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像她这样干涉的妈妈,我见了很多。孩子和谁交往她都会挑出孩子朋友的毛病和缺陷,等唠叨多了,孩子也习惯了,那这样的朋友就不再交往了。等到新交往了一个朋友,妈妈又会挑出毛病,等到孩子不回家,和朋友玩,妈妈就要开始跟踪了。
我们成人经常说,要自由,要民主,可是孩子也需要。至少,他们需要他们世界里的朋友,家长即使再不喜欢孩子朋友的穿着,再不喜欢孩子朋友的声音,也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选择。
难道看到孩子和不良青年在一起,不管吗?
我的回答是:不是不管,而是先冷静下来,观察孩子选择的朋友,想想孩子喜欢朋友身上的某一个优点。当对方的优点开始淡化时,孩子会做出选择的。
另外,在对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朋友的标准上,我想对家长们说,不要用成人“有用则交往”的世俗观点引导孩子。孩子之间的友谊是从对方的优点开始,从而互相吸引,互相得以帮助。比如,性格有些内向的孩子会喜欢开朗、豪爽的朋友,他们希望自己有一天也会那样开朗;胆怯的孩子喜欢更勇敢、更刚毅些的朋友;而更顽皮的孩子有时候也会喜欢安静的朋友。这些说明孩子在性格发展上需要补偿。
如果果真出现不良言行,父母要阻止,但要合理阻止。比如胆怯的孩子跟着年龄稍大的孩子学会欺负更弱小者;社会上的无业青年拉拢孩子入团伙等等。家长发现后,不要斥责与辱骂,而是给予心理上的指引。
我小学时期有个同学叫王楠,由于他胆子很小,经常受到同班同学们的欺负,因此他很崇拜比他高一年级的学长,这位学长是全校有名的“混世魔王”,王楠说当时很希望能加入学长的团伙,他觉得加入学长的团伙就不会再有人欺负他。可是当他加入后,才发现跳进了另一个火坑。学长每天晚上带着很多孩子到校区附近拦截女孩,并用各种话语吓唬女孩子哭。我的同学王楠有一次看到自己的妹妹被学长吓唬着,他拉着妹妹的手就跑,结果被学长暴打了一顿。从那以后,他才知道学长不是他的救星。王楠后来当了一名警察,说要感谢爸爸得知他的事情后,鼓励他以真正的英雄为榜样。
除此之外,父母可以很友好地告诉孩子,可以邀请自己的朋友来家里玩,但不要指责孩子的朋友是非,更不要当着众多孩子的面,指出孩子朋友的缺点。家长们也可以倾听孩子对自己朋友的看法,在聊天中,谈谈孩子的生活,这样可以发现孩子是否受到某些不良影响。欣赏孩子的长处
有一次,我去参加呱呱的家长会,班主任老师会上提出一个问题,家长要在家里多提醒孩子,不能上课总是只顾着照小镜子,个别女同学开始抹口红等。会后,有一位妈妈有些生气地说:“这孩子真是没有一天不让人省心的。”
有一位妈妈叹气地说,自己女儿一回到家就偷偷锁上门,偷偷化妆,书包里还买来一些化妆的书。
另一个妈妈说:“要是我发现了,就把那些破玩意都扔掉。”我抬头一看,这个妈妈自己也化了妆。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在十四岁左右时,身心开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也很在意周围的人对他/她的评价。而这时,家长如果方法不合适,也会给孩子带来影响。
女孩子更是如此,我记得我们当年很喜欢白色的裙子,每个女孩的梦想就是能拥有一条白色的裙子。有一个女同学穿着妈妈从县城买回来的,我们极其羡慕,可是班里的一个女老师就在课上点名批评,说她穿着过于暴露,不成体统。一天之内,全校的人都知道我们班有个不成体统的女孩。女孩看到谁都抬不起头,一种阴影埋在她的心底。
正如有一位妈妈说,要把孩子的化妆的“破玩意儿”扔掉。当这种做法实施后,孩子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