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中华文化与养生思维(下)
    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都可以在中国存在,我们不排斥,但是我们会选择,选择适合我们的,那些不适合我们的文化思想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边缘化。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出现,现在很多思想我们只是听说过名字,具体已经无从知晓,流传至今的不多。

    人们熟悉的只有儒、法、道三家,儒家和法家已经融合在一起,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思想,道家已经演化出道教,在各地的名山大川建了无数的庙观,让那些想逃避现实社会的人有一股精神上的家园,在那里炼丹修道,寻找养生长寿之道。

    儒家思想是孔子创立的,但是孔子的思想和后来的儒家思想又不完全一样,孔子留下的重要思想论述是《论语》,对《论语》的解释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流行的对《论语》的解释有些很牵强,让人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论语》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个是大家的共识。解释《论语》要思考为什么中国人选择了儒家思想,选择了孔子的思想作为我们的主流思想。

    中国的主流宗教是儒家、佛教和道教,释、儒、道三家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其他的宗教在中国也有存在,进入中国的时间也很长,但是都不能成为主流宗教。世界其他地方的宗教冲突不断,至今仍然有的地方因为宗教发生战争和冲突,90%的战争和宗教有关。中国的这三大宗教不仅没有发生冲突,还能和谐相处,有一个著名的儒释道三圣论道图,他们三家必须有共同的追求才能在一起谈经论道。儒、释、道三家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三家宗教都是追求养生的宗教。

    在古代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伴随着经济的交流一直在进行,在唐朝就有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把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销售到罗马和欧洲各国,把西方的珠宝香料、饮食服装、音乐舞蹈引进过来,还把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宗教等也引进到了中国,在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就有大量的外国人,各种宗教都在这里汇集,当时的基督教名字还是叫景教,进入了中国,唐朝皇帝还为景教在长安建了教堂。新兴的伊斯兰教也进入了中国,佛教也随着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国。

    世界三大主流宗教在唐朝就已经都进入中国,后来的发展却有很大的差别。佛教成为中国的主流宗教,伊斯兰教成为了小众宗教,基督教后来慢慢就没有了存在感,现在又逐渐多了起来。世界三大宗教大致是在同一时期进入中国的,但是中国人选择了佛教,佛教成为中国的主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这三个宗教比较,佛教是更加追求养生的宗教,佛教的宗教符号大多都是以养生为目标而存在的。

    佛教是追求养生的宗教,佛教的文化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佛教进入中国以后也逐渐做出了一些变化,把一些不符合养生思维的宗教符号抛弃了,换上一些符合中华养生文化的符号。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字----仁,仁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性格。中华民族是最讲仁义的民族,这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上面,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杀害几千万中国人的日本人,中国人民仍然用仁义来对待战败的日本人,把日本战俘礼送出境,收养了大量日本的战争孤儿。

    世界四大文明,真正流传至今没有间断的文明只有中华文明,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绝?这和中华民族的仁义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仁者无敌,仁义的民族没有人能够战胜。历史上中华文明和外来文明有过无数次的碰撞,都是中华文明胜出,这一次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也会是毫无悬念的结局。

    儒家思想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中国人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忠、孝思想更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人的忠表现为对国家、民族的忠,对家族父母的忠,对伴侣婚姻的忠,对朋友的忠,对企业的忠诚,古人讲的忠诚和利益没有关系,和养生有关系。有句古话:忠厚长者,忠厚的人更长寿。

    百善孝为先,对父母的孝是最大的善。儒家把孝进行了更大范围的推广,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别人家的老人也当做自己的老人来对待,不仅是在行善,还可以让人养生。西方的科学家比较注重数据研究,他们用科学调查数据证明行善可以让人长寿。有句古话“仁者寿”,儒教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这是为什么春秋时期产生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可是最终人们选择儒家的原因。

    佛教是中国人的主流宗教。佛教在从尼泊尔传往世界各地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流派,各个流派之间差别很大,中国的佛教演变成了让人吃斋念佛、积德行善求福报。福报主要是长寿,让人无病无灾,脱离苦海,修炼成佛。佛教能让人养生是很多中国人选择信仰佛教的原因。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人们尊老子、庄子为道教的创始人,《道德经》是道教尊奉的经典。道教是追求人与天地万物的和来达到养生的宗教,各种养生术都和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养生术就是来自道教的修炼方法。

    许多人是抱着追求长寿、养生的目的才去信奉道教。古人把道家和神仙联系在一起,人们用仙风道骨来形容那些修炼成功的道人。道教是追求养生的宗教,道教诞生在中国,这也更印证了养生在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中国的伟人毛公说过:中医和中餐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中医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能因为看不懂而否定中医。中医的经典是《黄帝内经》,但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是讲养生,中医主张治未病,注重在发病早期治疗,没有发病的时候注意养生保健,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医生大多很健康长寿,活到八九十岁很正常,中医医生的平均寿命远高于人均寿命,这也证明了中医的养生效果。一个中医,如果他自己的身体不好,也一定不是一个好中医。

    中国的饮食文化很复杂,但是在各种菜系的菜谱中,绝少有烧烤的食物。有一种名吃叫花鸡是在鸡外面包了荷叶和厚厚的一层泥土在火里烧;北京烤鸭是用一个专用的炉子烤,不会烤糊。烧烤这么简单原始的烹饪方式却被我们古人放弃了,为什么?因为烧烤的食物不养生。中国的饮食文化追求的是养生,不管怎样变化,都离不开养生这个主题。在中餐里面,不会出现西餐中有的五成熟的牛排、三成熟的鸡蛋,这不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

    中国的音乐分两种,一种很悠扬,象琴、笛、萧、古筝等很悠扬,是文人雅士放飞灵魂的工具;一种很热闹,戏曲是老百姓重要聚会的必备节目,很多观众也会唱戏,还有一些戏曲的超级粉丝被称为戏迷,戏迷自发组织票友会自己自娱自乐。唱戏的人多长寿,听戏的人养生。

    西方音乐传入中国,轻音乐和交响乐很受欢迎,成为高品位的享受,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西方的摇滚乐、重金属音乐在中国却是昙花一现,被边缘化了,为什么?因为这些音乐不养生。

    中国的古建筑以园林建筑为代表,不仅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也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现在西方的建筑被大量引进中国,城市建筑已经基本西化,产生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建筑,有的建筑方案全球招标,以采用西方设计师的方案为荣,这些建筑只是追求外观的奇特,不注重养生效果。

    现在许多领域都是西化严重,西方文化迅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有人却在回头寻找我们的传统文化,自觉的恢复传统文化。

    不管什么样的文化出现,中国人的养生思维不会改变,不符合养生的文化都会被逐渐边缘化。

    赞评论转载分享复制地址编辑

    已经是第一篇下一篇:中华文明与养生思...

    个人日记|公开|原创:嵩山奇石

    签名档编辑签名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