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千言就是道德经,这本书的作者自然就是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
老子思想对东方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有句话说的好,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老子本人就充满了争议,甚至有人认为道德经并不是老子所作,而是有人假以老子之名所写。
真正的道德经原著是找不到的。
有人统计,清代之前的道德经版本有一百零三种之多
迄今为止,道德经的校订本已经达到三千多种。
目前出土的道德经抄本,最早的可追溯到西汉初年的版本。
如此多的版本,如此多的后人研究,就导致了一种现象出现,就是对于道德经的理解,注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
这也是正是陈坚会说出后面那句话的原因所在,不管是历经五千年文明而不衰的道德经,还是其他的书籍,每一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触,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实际上,早在东方文化中,就有相同意思的话,而且还是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为高级的说法,这句话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看到一本书,一部作品,产生的感受是自己的。
一本书,一部作品问世,到底是不是读者看到之后,所产生的感触,其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那得去问原作者
只有原作者,才是通过一本书,一部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才是这本书的本质所在,其他人的解读,都已经不再是原作者的意思。
陈坚所提及的“道法自然”,正是出自道德经
胖老头看着陈坚,说道“我想听听你的观点和看法,如果能问老子,我还问你的观点干嘛”
“这句话的原文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陈坚沉吟了一下,说道“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人要依照大地的法则来生存;大地要依照上天的法则来运行;上天也要遵从道的法则来运行,这就牵扯到了最后一句,道法自然,问题也就出来了,自然是什么也就是您老人家的观点,您认为自然就是大自然,道是按照大自然的法则来运行的,道即大自然,才是您真正的观点”
“不错”胖老头点了点头,说道“我差不多就是这个观点了敬畏之心,敬畏的是什么人活在这世界上,其实很渺小,应该敬畏的就是大自然,而道法自然,道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道”
陈坚缓缓摇了摇头,说道“我倒是有点不同的观点”
“说说吧,我等着呢”胖老头点了点头说道。
“我更倾向于自然就是无为,无为就是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就如拔苗助长的故事一样,禾苗它有自己的生长周期,我们不能去妨碍它的自然法则,无为便是自然,自然便是无为。”陈坚说道“那么回过头来看,就有些契合最后这句了,道也是遵循法则的,天、地、人、物、之间皆有其自然法则,道也不要去干涉他们的自然规律,道也要遵从自然法则,不干涉,遵从,就是无为,这是我对道法自然的看法”
顿了一顿,陈坚又补充道“其实,关于这句话还有很多种解释”
陈坚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胖老头摆手制止了,说道“再多的解释,也需要有一种自己认同的,我认同的观点,是别人的理解与注释,你认同的观点,同样也是别人的观点和注释,我们不是专门研究道德经的学者,只需要有自己认同的观点即可”
听到胖老头这话,陈坚默默点了点头,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是一些学者的理解和释义,并且整理出书,表达他们的观点。
陈坚和胖老头,只是各自认同某一种理解和释义,也就是观点而已。
胖老头笑了笑,说道“还好,我们两个认同的观点,虽然有点出入,可并不算什么分歧”
陈坚再次点了点头,他们两个的观点,的确如此,稍微有些不同,可却是说不上分歧这么严重。
一个认同的观点道就是大自然,想要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
另外一个认同的观点道法自然里的自然,乃是不干涉的意思,可用老子道德经中提及的“无为”二字来解释。
敬畏大自然,当然就不会去干涉大自然,不会去破坏大自然,因此不仅仅可以说,陈坚和胖老头的观点,谈不上分歧,甚至是有些重叠的。
之所以说重叠,而不是一致,是因为这两个观点还是稍微有些区别的。
只不过,胖老头此时已经可以确定,自己敬畏大自然,而不会去破坏,陈坚则是持不干涉,遵从自然法则的态度。
胖老头想到这里之后,一脸满意的神色,看着陈坚不断的频频点头。
陈坚此时其实也有些纳闷,因为他和老头的交谈,很多方面其实是与真正的话题相距很远的。
比如他们此时探讨的这句话,在陈坚看来,就是与他们真正该交谈的话题,毫无任何关系的。
还有上一个话题,科学的尽头是什么
这个话题虽然还与他们应该交流的话题有关,可却也是有着很大的距离的。
换句话说,陈坚此时并不明白,胖老头跟自己聊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可是,陈坚却是很清楚,胖老头跟自己聊这些,肯定是有他的用意的,不可能跟自己聊这么多的废话
“您老人家这么看着我做什么”陈坚看着老头,问道“还有,咱们的话题是不是扯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