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5章 第 125 章
    此文是我开,要想从此过,前章补起来。李治从来不缺乏耐心,毕竟他其实还年轻,而长孙无忌呢,年龄与李世民相当,如今已经是花甲之年了。



    李悦同样很有耐心,在长安这个地方,哪怕如今非常开放,但是很多时候,你所做的一切都会牵扯到各种利益关系,所以,李悦就算是有满肚子的想法,在长安这边也只能忍着。好在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生活总是比较舒适的。



    比如说现在,外面正在下雪,而屋子里面却是温暖如春。普通人家只能点火盆取暖,而王府用的却是空心的铜柱,这般虽然耗费的木炭很多,不过偌大的宁王府也就是李悦一个主子,庄子上之前烧的木炭余量很多,因此,即便李悦的寝殿还有书房之类的地方十二个时辰不断烧木炭也不用担心不够用。



    因此,即便知道怎么做蜂窝煤,怎么搞煤炉,也知道火炕大致应该怎么做,李悦依旧没有将王府彻底改建的意思。之前庄子上烧好的那些红砖干脆直接让庄子上自个用了,这也算是庄子上的一项产业,红砖烧起来快,对于土质的要求也不高,成本很低,所以,有点小钱的人家也能买得起。因此,在庄子上建好了几座砖房之后,附近的一些小地主就开始询问卖砖的事情了,要不是如今天寒地冻,取土不方便,庄子上的红砖生意已经红红火火开展起来了。



    之前李悦说是要制作玻璃,但是因为之前的事情,李悦暂时放缓了对于玻璃制造工艺的研究,他准备先搞钢铁。



    李悦不是什么会唾面自干的老实人,他两辈子其实都没受过什么气,这次却被长孙无忌吓得够呛,所以,他准备报复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长孙家最重要的产业就是钢铁,或者说是熟铁,长孙家掌握着一个铁矿,每年都能生产不少铁料卖给朝廷,他们家掌握的铁矿品味应该比较高,熟铁质量也很好,总之民营的铁料没一家能比得上长孙家的,也亏得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否则的话,光是这个,就不知道多少人要眼红,想要告他一个图谋不轨了。



    李悦的封地在宁州,那边其实就是后来的甘肃那边,甘肃的矿产资源可是很丰富的,就算是甘肃没有,甘肃周边不远的地方也有,所以,那边其实是个搞重工业的好地方,既然有着这样的便利,冶铁自然也很方便。李悦就算不是学冶金的,但是,土高炉之类的他还是记得一些的,后来他自个搞副业,遇到过好几个喜欢玩古代器具复原的顾客,为此他还仔细研究过天工开物、齐民要术之类的书籍,总之就算是具体的结构参数记不清楚,但回头多尝试几次也就差不多了。若是能够造出物美价廉的钢铁来,长孙家的产业自然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只要说长孙无忌巧取豪夺这种事情,那就得看李治能不能忍受长孙无忌这样的行径了。



    李悦一整个冬天都窝在自个王府里面,他回忆着自己之前看过的那些书籍,绘制了不少图纸,就等着到时候给长孙无忌一个好看。



    房遗则已经下定了决心给李悦做王府的长史,虽说正式的任命还没下来,不过李治那边已经答应下来了。一个王府的长史又不需要通过三省,李治下个中旨也就够了,等到就藩之前再下旨就行。不过,房遗则其实已经开始履行长史的职责。



    汉朝那会儿,各个藩王的封地就相当于国中之国,所以是有个国相的,但是如今嘛,藩王也就是那样了。唐初的时候还好,起码封地还算是实的,往后封地都是虚的,就是名义上有个封地,实际上你也就是只能领着个名头,得宠一点的,还能捞到封地上的一部分赋税作为收入,不得宠的啥也捞不着,封地对他们来说就是镜花水月。



    作为长史,房遗则差不多就是各种庶务一把抓了,怎么说呢,王府与当地的官府,与朝廷,与宫中的往来,几乎都要通过长史。好在长史手底下还是有些辅官的,这些辅官房遗则跟李悦商议之后,决定一部分等到了封地之后再找人,另一部分就有房遗则决定。房玄龄当年还是有些人脉的,房玄龄去世之后,绝大多数人脉都是房遗直继承了,但是从门生故吏里头挑选一些不得志难得出头的给房遗则打下手还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房遗则写了几封信,又在长安附近走访了几个人家之后,就差不多将该填补的缺都填上了。等着回头房遗则自个的任命下来了,再去吏部补一下文书就可以。



    虽说李悦年后才要就藩,但是如今就该准备起来了,别的不说,宁州那边以前又没有藩王,自然那边也没有符合规制的王府,虽说可以到了之后再大兴土木,但是在这之前,李悦总得有个住处才行。当然,按照旧例,藩王就藩,一般也会给一个当地的官职,一般会是刺史,都督之类,刚开始可以住在官邸里面,但是官邸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也得先去看一下,别到了地方之后才发现根本没法住。



    原本藩王就藩之前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但是李悦急着走人,时间非常仓促,哪怕已经给当地送去了消息,当地许多事情也是来不及做的。这就得先派人将一些大件运送过去,免得到时候仓促之间什么都找不到。



    房遗则如今干的就是这些琐碎的事情,当然,他也能沾光,先叫人过去置办产业,将自家的一些东西也顺便运送过去,等着开春之后,他也得带着家眷跟着过去上任。



    宁州那边,对于多了一个亲王并不是很上心,那边的官员多半是军方一系,虽说算不得什么骄兵悍将,但是也不是随便什么人他们都看得上的。一个被长孙无忌吓破了胆的小娃娃,他们自然不会放在眼里,随着一大堆的东西运到宁州,他们愈发觉得李悦是个被娇惯坏了的娃娃,对他能在宁州多长时间表示怀疑,别才几个月就哭着喊着要回长安,甚至有人还暗中开了赌局,赌这位宁王殿下能撑多久。



    不过,让李悦觉得古怪的是,按道理,高正和朱娘子都应该是见过他亲妈的,那两位居然还让他们留在了自己身边,是笃信他们不会向自己透露吗



    成年人的世界不需要太多透明,李悦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依旧该干什么干什么



    而另一边,第一批的竹纸也制作出来了,因为工艺的改进,竹纸的成本比以前低太多了,以前能买一刀纸,现在起码能买十刀,而且竹纸的质量也并没有因此下降,书写起来非常流畅,手感也很好。



    李悦也就是拿出了几种改进工艺的图纸,其他的就是房遗爱一直在盯着,在第一批竹纸出来之后,房遗爱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跑到了宁王府。毕竟他也知道,自己除了出了一些人力物力之外,真正关键的技术改进都是李悦搞出来的,李悦要是个普通人,那么没的说,最多给几个赏钱也就行了,问题是李悦不是,因此,房遗爱也不能欺负李悦是个小孩子,什么也不懂。



    房遗爱其实对于读书写字兴趣并不大,对于纸张原本也是很在意,但是如今这关乎他的前程,所以,他还真是特别上心,几乎将市面上的纸都买回来试了一番,发现,这竹纸虽说不是最顶尖的,但绝对质量上乘。



    李悦听着房遗爱在那里口若悬河,忽然有了个主意,造纸这玩意一向跟印刷脱不了干系,如今市面上印刷术多半是用来印刷佛经的,只有少部分书籍会用雕版来印刷。因为这玩意成本实在是比较高,刻错一个字,整个雕版都废了,而且也不是什么木头都能用来制作雕版的,最好是用枣木梨木,像是一些比较贵重的经书,甚至会选用楠木作为雕版材料,楠木就不说了,是上等的建筑材料,皇家都未必够用的,枣木梨木同样不便宜,毕竟,好好的能每年结枣子梨子的树,你就随随便便砍了所以,到目前为止,市面上流通的书籍多数还是手抄本。



    至于活字印刷术,这其实简单啊,像是房遗爱这样的大款,都不用从泥活字开始,直接就能搞铅活字,铜活字,虽说一开始成本比较高,但是做出一套字模出来之后就能反复使用,平摊下来,成本就不高了。



    李悦自个是不想搞这事的,主要是他这副小身板,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成本很低的印刷术的出现,冲击的就是世家贵族的话语权,原本这些大世家,垄断了知识的传播,这是从源头做起的,书籍就这么多,注解也都是他们先人注解的,你想要读书,首先就得经过他们这一关,然后呢,还得费上不少力气,自个抄录一份,说不定抄录过程中走了一会儿神,抄错几个字,回头再传播出去,那就只能是将错就错。



    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寻常庶民,那等寒门地主,想要多读几本书,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真要说起来,这年代那些底层的官吏,认识的字只怕都未必比得上后世那些小学生。



    而若是有了成本低廉的印刷术,那么别的不说,光是将之前孔颖达他们编撰的五经正义印刷个几十万套传播出去,就算是其中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能够学有所成,参加科举,也足够跟那些世家出来的学子分庭抗礼了。



    所以,这绝对是非常得罪那些世家的事情,李悦这副小身板是扛不住世家的报复的,横竖他就算是拿出了这些东西,也不可能有多少好处,他已经是亲王了,根本不可能更进一步,名声对他不是什么护身符,甚至可能是催命符。所以,这种出名的机会,还是留给房遗爱吧



    因此,李悦干脆利索地就跟房遗爱说起了活字印刷的事情,房遗爱看李悦的眼神简直如同看妖怪一般,不过,这年头并不忌讳什么神童,三国那会儿就有好几个有名的神童了,什么曹冲称象,陆绩怀橘之类的,两晋那会儿的名人轶事里头,也多有孩童时候就有惊人之语惊人之事的。便是本朝,前些年的时候,那位有名的神童骆宾王也是五岁就能写诗的人物,比现在的李悦还小一岁呢



    房遗爱心中感慨了几句,他早就不是真的愣头青了,中枢也待过,也外放做过官,前些年不得志的时候也不是在家混吃等死,李悦说了印刷术的效率之后没多久,他就回过味来,这事是得罪人的大事,但是,他怕什么呢,世家那边总不会直接派人杀他啊,何况,里头还有他娘舅家卢家的面子在呢,这般一想,房遗爱咬了咬牙,干了



    李治阴沉着一张脸返回了芙蓉园,武昭仪挺着大肚子,亲自拿了热气腾腾的帕子给李治擦脸,柔声问道“圣人如何这般恼怒”



    温热的帕子敷在额头上,李治觉得神经舒缓了一些,他咬牙说道“太尉简直是欺人太甚,一点也不将朕放在眼里”



    武昭仪装出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说道“不至于吧,太尉大人不是圣人的亲舅舅吗”



    李治冷笑一声“杨坚也是宇文阐的外公呢”说到这里,他也有些狐疑起来,自个这个舅舅不会真有什么想法吧



    而武昭仪也摆出一副疑虑的模样,她有些忧虑地说道“只是太尉毕竟是先帝给圣人留下的顾命大臣啊”



    李治皱了皱眉,神情却是微微放松了一些,他呼出一口气,低声说道“不过,父皇给我留下的,也不只是一个顾命大臣呢”李治不太喜欢褚遂良,褚遂良这个人吧,文学水平是不错的,但是其他方面,李治还真是有些看不上。他当初就是因为劝谏了李世民一番,揭穿了李泰虚伪残忍的内幕,就自觉自己对李治有着滔天的功劳,毕竟,要不是他开了口,皇位多半就落到李泰头上了,因此颇有些居功自傲的意思,平时对李治说话也不够客气。偏偏李治的人设在这里,加上他的确威望不足,很多时候明明心中窝火,还不能直接对褚遂良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