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62.梦之队?噩梦队!(第4更补更)
    美国队那边的球员和教练们一直在关注着中国队替补席,看到孙策、易建联、姚明的世锦赛三巨头坐在替补席上连说都不说一句,汗水滴答滴答的在流。

    美国队所有人感觉天要亮了你丫终于累了是吧

    落后17分

    不要紧

    库里、伊戈达拉、格兰杰、杜兰特、钱德勒的阵容上场,捶他们

    中国队这边,孙策半个节间休息坐着没说话当球星体验卡加成完成后,孙策进入狂喜状态

    “果然和老子想的一样”

    他用老乔丹球星体验卡的时候,最担心的是体力,他不知道是以当前的体力算,还是重新计算,之前用别的球星体验卡顶多是第二节开始用,他不太记得那时候到底是体力全满还是按照当前的体力算。

    现在他知道了是按照球星体验卡加成后的体力来计算

    “迈克尔乔丹20012002版球星体验卡加成完成,因宿主力量评价达到b级,触发特殊使用方式,获得百分百能力评价加成”

    “宿主加成后国际篮联规则下临时能力评价s,

    三分b,中投s,上篮a速度s,静态力量s,耐力b高位翻身跳投s”

    孙策感觉那种体力消耗大半的感觉消失了

    虽然老乔丹只有b级别的耐力评价,孙策加成后也没能恢复满值体力,但一节比赛足够了

    可惜的是老年乔丹爆发力这些太差了,毕竟那个年纪了。

    脑海中迅速过了一遍老年乔丹的打法仿佛身体有了那些经验,临时获得了肌肉记忆

    这感觉和阶段性爆发又有不同

    今晚拼尽一切了孙策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上去拿下比赛

    唯一可惜的是,节间休息不能去换一件干净的球衣

    忧伤了一下,孙策站起来,来到教练组那边,让他们安排投手。

    在孙策的强烈要求下,中国队派上了孙策、王仕鹏、朱芳雨、易建联、王治郅的阵容。

    姚明能歇则歇,第三节打满对姚明来说消耗太大,中国队教练组期待着目前这个阵容能打到最后时刻之前保持不被反超,最后靠姚明刚一波。

    这阵容,就指着今晚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的孙策

    节间休息回来,第四节比赛开始,中国队先攻。

    孙策接到发球慢慢的推进,耗时间,很重要,尽量的减少攻防回合。

    压着8秒违例的时间,孙策推进过了半场,然后慢悠悠的来到三分线外,从顶弧右侧慢慢的朝着内线推进。

    伊戈达拉也不逼抢,就挡在孙策和篮筐之前,只要防住孙策投篮就可以了

    孙策到了罚球线右侧,侧身靠着伊戈达拉,这时候王治郅拉开到右侧底角,带走了杜兰特,易建联在弱侧随时准备切入,牵制着钱德勒,王仕鹏和朱芳雨在左侧45度角和顶弧拉开空间。

    中国队的站位美国队球员没有看懂这距离,哪怕是孙策,也没办法直接突破吧何况体力都那样了,推进都慢悠悠的。

    其实中国队其他四个球员也没看懂孙策想要干什么,不过还是按照孙策的吩咐把空间拉开了。

    孙策靠着伊戈达拉拍球,伊戈达拉没有贸然抢断,孙策这体型,哪怕体力下滑了,转身进篮下也很可怕,因为易建联那边还能跑,孙策转身进去,钱德勒敢不协防吗那易建联就可以直接冲击篮筐了。

    孙策脑海中反复“回忆”着老年乔丹的翻身跳投,两队似乎所有移动都停滞下来了,进攻时间还剩7秒钟的时候,终于,画面开始动了,孙策背身靠住伊戈达拉

    这是要干什么

    伊戈达拉困惑了一下,突然看到对方背部朝着他撞了上来

    伊戈达拉赶紧稳住重心,觉得凭纯力量还是胜过孙策一筹,但是伊戈达拉猛地被顶退了一步

    不是靠爆发力是那种被宽厚的身板撞了一下的感觉

    孙策顶退了伊戈达拉一步,得到了空间,罚球线距离翻身跳投出手

    命中

    这球居然进了

    伊戈达拉懵逼的看着孙策,孙策有低位背身单打,他知道,但什么时候高位背身单打也有了

    而且是奇葩的右侧高位单打

    nba不是没有高位背打厉害的球员,但多数是左侧高位,因为那个位置更适合右撇子球员转身中路突破或者翻身跳投,右侧高位翻身跳投需要更大的转身,难度也更高,现役球员里做得好的只有三个,科比、安东尼、皮尔斯,其他的背打高手右侧高位这个区域几乎不会去

    但孙策居然在这里投,还投进了

    97比78,中国队领先19分了,孙策的个人数据提高到了43分18板

    运气好吗

    一个球而已,没让美国队那边气馁,他们觉得已经快熬到头了。

    到了美国队进攻,杜兰特快凿不动了,三节29分,几乎是极限了,他是稳定型选手,不擅长爆发,在孙策印象里他17年职业生涯也就6次50。

    所以孙策这次还是防库里。

    但格兰杰开始发挥了,侧翼迎着朱芳雨防守的长两分出手空心命中

    还了孙策一个

    分差再次回到17分,美国队球员很振奋,他们相信,这是他们反击的号角

    美国队球员迅速退防,接下来要守住

    还剩9分多钟,他们必须尽可能的防住中国队每一次进攻

    孙策再一次推进到前场,这次伊戈达拉有防备了,直接压上去贴防。

    孙策让王治郅来到顶弧接球,反正王治郅哪里都能投。

    孙策继续来到罚球线右侧高位,虽然左侧单打更适合高位背身,但是他个人来说,更喜欢这边的投篮。

    伊戈达拉想要绕前防守,但发现静态对抗居然也被孙策死死的压在身后

    王治郅举着球,等着朱芳雨去右侧底角、王仕鹏到左侧45度角、易建联到左侧底线后,把球吊给了孙策。

    孙策这次比上一次要有信心多了,靠着伊戈达拉拍球,国际篮联没有5秒背身这一说

    孙策在伊戈达拉的压迫防守下调整着接球,突然往背后一顶,再次翻身跳投

    伊戈达拉真没办法防

    孙策翻身后仰跳投成功出手,而且又进了

    乔丹0103两个赛季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赛一开始打得很好,越靠后打得越差。

    孙策现在就发挥出了乔丹那个特点第四节当第一节打

    这次美国队那边淡定不下来了。

    这家伙“没体力”了还真的能在高位用背身单打解决问题

    而且这动作第一次看就觉得很熟悉,有了第二次所有人都看出来了

    虽然跳得不高,但是孙策的动作和乔丹一模一样

    或者说,孙策到了末节,“体力下滑突不动”之后,用出了和最后一次复出的乔丹一样的打法

    库里看傻眼了,他记得孙策和乔丹单挑过一次这就把乔丹的高位背身单打学会了

    库里想到了自己教过孙策几天,孙策就学会了他的上篮小技巧,坊间传说,纳什教了孙策一个月,孙策就学会了纳什的传球理念以及上篮技巧

    这还是人吗

    简直就是按着ctrc的学习狂魔

    孙策连进两球,就像对着美国队迎头给了一板砖,把美国队在第三节节间休息看到中国队球员累了之后提升起来的士气打碎了大半

    接下来的时间,他们进一个,孙策那边就拼了命的进一个

    一球又一球

    孙策和美国队再次杠上了

    虽然美国队球星多,但是一次进攻就是一次进攻,孙策利用重新恢复满值的体力,还有乔丹越老越稳的中投,一点一点的消磨着美国队最后的信心。

    而且在关键时刻王治郅给了孙策坚定的支持,投进了一个杜兰特去夹击孙策时孙策分球的顶弧三分

    这让美国队高位防守球员不敢去夹击孙策,底角又有前三节投进了3个三分的朱芳雨

    孙策用磨磨蹭蹭的高位背身单打稳稳的维持住分差,稳得让美国队的这群大部分还不是全明星的球员感到恐惧

    “只靠我们,就和2002年到2006年一样拿不到冠军吗”

    这个念头在美国队球员们的心中不断的蔓延

    老k教练更是重回到了2006年长时间落后波多黎各超过20分打到结束才艰难把分差缩小到19分的噩梦

    不管怎么换人、不管用伊戈达拉还是盖伊,甚至都把罗斯和维斯布鲁克都换上试过了,全都无效

    当他们用高位球员夹击的时候,中国队顶弧的球员把球投进,用底角球员夹击的时候,看到获胜的曙光的朱芳雨或者王仕鹏拼了命的切进内线造成钱德勒犯规就是阻止不了孙策高位单打

    中国队这边倾尽了全力并且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

    打到第四节还剩3分钟的时候,中国队113比98领先,尽管美国队7分钟时间里打出了20比18的比分,但中国队依旧领先着美国队15分

    到了暂停,看到姚明低着头,下眼眶全是眼白的表情走上球场,看到末节独得12分的孙策美国队球员感觉完蛋了

    最后的3分钟,中国队领先15分美国队崩盘了

    最后3分钟时间里,美国队只拿到4分,中国队打出一波10比4

    123比102,中国队以21分的分差屠杀美国队,晋级决赛

    当终场哨声响起的那一刻,早就按捺不住的中国队替补席球员全部冲进场内,赢了

    真的赢了

    打了23分钟却累了个半死的姚明直接坐在地板上,抬头望着球场上空大屏幕上的比分,前面是他们国家的名字,123分,他们拿到的得分

    孙策被队友围绕着他第四节全身心投入到高位单打和分球中,单节15分,帮助中国队单节从18比20落后“逆转”到了单节28比24领先4分

    虽然用光了两张珍贵的球星体验卡,体能药剂也只剩还没充能的那个也就是变得一穷二白了。

    但是听到现场从最后三分钟姚明上场后就没有停下来过的国歌而且是现场球迷自发唱起来的国歌

    最后三分钟比赛时间还好,当比赛结束,孙策看到队友们疯了似的冲进球场、看到姚明坐在地上望着上空眼眶湿润、看着王治郅和郭士强等人抱着一起哭

    “切不就是赢了一次美国吗”孙策咋感觉自己鼻子有点堵呢

    管他的,矜持个屁啊

    孙策加入队友的行列,跟着队友们、跟着现场球迷一起大声唱起了国歌

    (https://www.tmet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