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九章 跳崖殉情绝壁得神功 副相免职灾年报丰年(五)
    房琯心中十分害怕,胆怯的说道:“我现在已经六神无主了,请钦差大臣为我支招。”郑昂说道:“杨丞相是为了让皇上高兴,要让皇上高兴起来,你说该怎么做?”

    房官说道:“下官收回上奏的奏折,再写一份上报丰收的奏折,让皇上放心。”窦华说道:“这就对了,没事不要乱上奏折,瞎参和。”房琯昧着良心,重新写了一份奏章,交给窦华。窦华交给了杨国忠,杨国忠长出一口气,当即上奏唐玄宗。

    地方上的灾情,被杨国忠按住了。可是京城的洪涝,杨国忠无法隐瞒。长安的街道到处都是渍水,皇城之中更是严重。

    唐玄宗看到太液湖的水漫出堤外,东面的宫殿进了水,对高力士说道:“京兆尹干什么去了,长安城淹没了,也不管管。让国忠即刻进宫,皇宫的地势最高,尚且淹了,低洼的地方还不成湖啊?让他管管。”

    杨国忠踏着水进了太和殿,跪在水里,将全身的衣服都打湿透了。唐玄宗说道:“朕的皇宫淹了,首席宰相也尝尝淹水的滋味。长安城淹成这个这样,京兆尹失职了。这个鲜于仲通,不宜再做京兆尹了。”

    “启奏皇上,臣正和鲜于仲通在大雁塔旁边组织排水,接到诏令,便立即赶来晋见。东南边地势低洼。渍水严重,京兆府的官员都出动了。但是京城今年的雨太大了,而且下的时间太长。已经超出了想象。虽然他们用尽了全力,抢修排水系统,用水车排水,但水量太大,效果并不好。长安城积水,鲜于仲通早就向中书省上报了,宰相府及时进行了安排,臣负责城池的排水,这皇城的排水,由陈希烈负责。”杨国忠浸在水里不敢起来。

    唐玄宗说道:“起来吧,希烈是不是不想干了,负责皇宫的排水,让朕的宫殿都进了水,太液湖的水已经泛滥,再不想办法,皇宫里的人都得泡在水里了。”

    杨国忠说道:“臣现在就让鲜于仲通来,疏通皇宫中的积水,但是水势太大,加之排水系统年久失修,排水十分缓慢。需要一个过程,请皇上耐心等待。”

    鲜于仲通在京兆府里坐着,看到雨势没停,叹气说道:“这天已经破了,这样下去如何得了。”接到杨国忠的旨令,立即带人去太液湖出口疏通。

    他想在唐玄宗的面前表现一下,在大雨中淋得象个落汤鸡。在雨中指挥开通渠道,一直到深夜,太液湖疏通后才回家。

    内宫地上的积水都退了,唐玄宗的心情稍好,对高力士说道:“将军查一下皇宫的情况,好好打扫一下。”

    高力士查过之后向他报告:“启奏皇上,宫内的人都在打扫,有几处失修的旧房,因雨水浸泡日久,根基松软,已经倾斜,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倒塌。”

    唐玄宗大怒,要追究责任。杨国忠上奏:“启奏皇上,长安城排水,由陈希烈主管。迟迟不见效果,陈希烈办事不力,建议撤销他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兵部尚书,担任太子太师。”“准奏,吏部考察一下,吉温、张倚谁做左相合适?按程序报给朕。”唐玄宗断然示下。

    杨国忠对这两个人担任副相都不愿意,立即上奏道:“臣奏请韦见素担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侍中、兵部尚书。韦见素是进士出身,口碑载道,比这两人都强。”唐玄宗对韦见素比较了解,知道他虽然是进士出身,但能力不及张倚和吉温。他还是想让吉温担任左丞相,对杨国忠说道:“见素与希烈是同一类人,能力不及吉温张倚,吏部考察吉温和张倚,看谁合适。”

    杨贵妃来了,对唐玄宗说道:“张倚和吉温与我哥哥合不来,如果总是和首席宰相打仗,能力越高越坏事。皇上既然要依靠我哥哥,就要照顾他的情绪。”贵妃说话唐玄宗不好否定,他思索了一会说道:“就将韦见素纳入一起考核。”

    吏部的考核结果,韦见素获得推荐。唐玄宗虽然不满意,但杨贵妃支持杨国忠,他为了杨贵妃批准了奏折。

    天宝十三年八月,韦见素担任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兵部尚书。他虽然比较讲规矩,但也不敢与杨国忠对抗,三省仍然是杨国忠一人说了算。

    鲜于仲通淋雨受了凉,回家之后一病不起,高烧不退。杨国忠前去探望,请御医为他治病。

    治疗了两个月,不但没有好转,病情反而越来越重。御医摇头说道:“再有一月不见起色的话,就请准备后事吧。”

    杨国忠没有办法,他不会治病,去找章仇兼琼,想和他商量一下后事。不想章仇兼琼的病情也加重了。他没有办法,只好去物色京兆尹和工部尚书的人选了。

    朝廷三年一度的科考,又要开始了,挑选主考官是当前朝廷的大事。国子祭酒李麟推荐礼部侍郎达奚珣为主考官。

    杨国忠推荐张渐为主考官,唐玄宗对张渐不感兴趣,平衡之后让达奚珣为主考官,张渐为副主考。杨国忠知道天宝二年的考试风波,他执掌权力不过二年,国子监、礼部还有一些人不买他的账,怕惹火烧身,服从了唐玄宗。

    他对张渐说道:“我没有其他要求,但是杨昢必须中进士,拿不到状元,也要进三甲。”

    天宝十四年春,参加科考的举子都出了考场。达奚珣为让李麟挑选国子监的老师评判试卷。李麟比较清正,按标准批改。

    杨昢文章太差,虽然杨国忠打过招呼,他也想帮一把,只是差距太大,就是给他判了个下下等,还是留了情面的。试卷上不了台面,根本就不能入选。

    在确定人选的时后,张渐对达奚珣说道:“杨昢是杨丞相的二公子,杨丞相要求将他列为第三名探花。”达奚珣调出杨昢的试卷,看了以后说道:“你看看这试卷太差了,下下等怎么能中进士?要尊重国子监的评判。”他是主考官,张渐又不占理,不能反驳。

    达奚珣写好奏折之后,报到中书省审核。上面没有杨昢的名字,杨国忠非常恼火,将达奚珣叫去说道:“你这主考官是怎么当的?选出来的这些人,我很不中意。要是不想干了,我上奏皇上换人。拿回去与副主考再斟酌一下,重新起草奏折报来。如果还这样马马虎虎,本相只好上奏皇上换人来办了。”

    无缘无故的被骂了一顿,达奚珣回到考试院十分沮丧。张渐对他说道:“奏折没有通过,主考官还挨了顿骂是不是?丞相的用意十分清楚,就是要他的儿子上皇榜。”达奚珣说道:“那样的文章,怎能入选进士,这不是强人所难吗?科考是有原则的,苗晋卿的教训你不知道吗?”

    张渐瞅了达奚珣一眼,慢条斯理的说道:“知道,你秉公办事,丞相也不能说你错。但是你这次是对的,不会所有的事都是对的。就算你样样都对,但鸡蛋里找骨头你受得了吗?皇上对丞相的宠信已经超过当年的李林甫了,主考官大人,我可以对你说,不把杨昢选中进士,你就有牢狱之灾。”达奚珣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又将杨昢的试卷拿出来看,不住的摇头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