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三十章 已得二州谋全局
    向文聘推荐吕蒙加入此次讨伐交州的军队之中,并且升为校尉,倒不是因为方才吕蒙在周泰行刺时的表现——那只是个巧合而已。这个决定其实在来之前,刘琮便已经和贾诩商议过。

    这其实是关于江东降将的任用问题,而这个问题还牵扯到荆州军中的各个派系之间的实力均衡和如何相处。文聘虽然是出身于南阳世家,而且是宛城人,但他在刘表初入荆州之后,便被任命为中郎将,镇守荆北。后来若非张济领兵攻伐穰城,最终由刘琮摘了桃子,文聘可能依旧会在南阳待下去。

    刘琮就任南阳太守之后,宛城之战文聘和邓济等人在后期也是出了大力的。但彼时刘琮对他们并无统辖之权,也就无法名正言顺的将他们纳入到南阳军系统之中。直到刘琮都督三郡军事之后,文聘和邓济才勉强算是归入刘琮麾下。但与出身寒家的魏延、赵云等武将相比,他们与刘琮的关系显然不如魏、赵等亲近。

    这与刘琮信任与否、对他们态度如何并无关系。事实上,因追随时间的不同、彼此亲疏关系有远近之分是客观存在的,当然刘琮可以通过怀柔的手段来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军队中最看重的是什么?是战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威名赫赫,是实力强横!

    文聘需要机会证明自己,同样的,那些江东降将也需要机会证明自己,哪怕刘琮知道谁在历史上最终会大放异彩,演绎出各自的精彩,但仅仅他知道是没用的。

    所以在皖口时,刘琮才会将陆寨安危托付给文聘,在那场战斗中,文聘的表现证明了他的沉稳与老辣,但是与双方水军一夜激战相比,他的舞台无疑还是太小了。哪怕人人都很清楚,陆寨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任何一方。

    对于荆州的世家大族,尤其是领兵诸将,刘琮从来没有压制雪藏的想法,他要做的是整合而非削弱。收其部曲私兵,只是为了集中军权,同时也避免诸将受部下蛊惑而做出令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对于江东降将,刘琮也是同样的想法,抛开前世的好恶情绪的影响,他就必须让江东诸将感到前途可期,功名可取。

    所以让吕蒙等江东降将参与到攻交州之事,并非是向文聘所领大军中掺沙子,而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才华的平台,一个可以让他们尽情表演的舞台!

    与文聘商议了攻伐交州的大致方略后,刘琮便返回城中,吕蒙怔怔的望着刘琮的背影消失在辕门外,心中又是激动,又是忐忑。

    “还愣着作甚?”吕蒙回过神来之后见亲卫拎着大包小包的望着自己,一挥手:“走!”

    几名亲卫面面相觑,司马这是要去哪儿?

    吕蒙转身向成当的营帐行去,走了几步却又猛地停下脚步,改向辕门而去。

    “这是去城里先行还债?”一名亲卫追上来试探问道。方才刘琮对吕蒙所言,他们也是听到的,却不知吕蒙要做什么。

    “买书!”吕蒙兴冲冲的说了一句,也不等他们,大步前行。

    亲卫听了,忙回去备马,吕蒙这才想起应向文聘告假,否则私自出营,到底有违军令。他虽然性格冲动,但很会为人处世,否则当初也不会在弱冠之年,便得到张昭举荐继任司马,接收姐夫邓当遗下的那些部曲。

    现在得了好消息,吕蒙自然要与成当等人分享,更重要的是,此次出兵交州,对于成当等军中好友也同样是个机会。

    其实认真说起来的话,吕蒙和成当等中下级军官更像是郑横等豪强,只不过他们以前选择跟随孙策、孙权,而郑横等豪强选择了追随刘琮。就实力、家世而言,都是差不多的。

    当初向荆州军请降,是出于大势所迫,实际上为保全部曲,以谋将来。及至吕蒙等率部投入荆州军后,孙权不战而败横死于乱军之中,他们虽然免于与昔日同袍作战之尴尬,但也因此失去了获取战功的机会。如今江东设三营而收诸将校司马之部曲,吕蒙之前的顾虑和担忧,正在于此。好在经过方才之事,吕蒙才顿悟到,麾下部曲士卒再多,若无自立之心,要之何用?

    难道以后领百万雄兵,都能是自己的部曲私兵吗?更何况以后只需专心为将,无须为部曲粮秣军械费心劳力,甚至四方告贷,岂不是更能专心于军务而少庶务之烦忧?想通了这一点,吕蒙便再无抵触之心,反倒劝说起成当等人,尽快择选精锐,除留为亲卫之外,皆送入三营之中。

    成当等本来就是这个想法,再听说大将军欲起兵讨伐交州,不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相同的心思。

    刘琮回城不久,张昭便到了将军府中,同时还带来了董袭的使者和降书。

    自太史慈被迫降之后,董袭放弃历阳北上合肥,之后按兵不动,直到孙权身死,周瑜也领水军南归,他才最终下定决心向刘琮投降。之前犹豫不决倒不是出于对孙氏的忠诚,而是因为大局未定,他在合肥消息不通,现在来降,也不算太晚。

    如此一来,九江郡彻底落入刘琮掌控之中,至少在明面上江东数郡再无孙氏残部。可以说江东之地,到现在才算尽归于刘琮之手。不过各项新政除了清理户籍已经全面铺开之外,其余多仍停留在纸面上。

    这倒不是张昭等留任的江东官吏暗中阻挠,毕竟无论是铸钱、统一物价还是兴修水利道路,都需要统筹各方面的情况,非一朝一夕可仓促而成。在这个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江东世家大族的底蕴和人才优势便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即便是刘琮也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来治理偌大的江东,更何况刘琮做为荆扬二州之主,所要考虑的乃是全局。

    如今天下形势自官渡之战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若是不能提前布局,将来必然会遇到更多困难。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表面上看袁败曹胜,但这个胜利还不足以彻底改变北方的形势,袁绍未死之前,仍然有较强的实力与曹操相抗衡,所改变者,不过是二者主客易位,主动权现在握在曹操手中。而曹操虽胜,实力却也遭到削弱,不过凝聚力空前高涨,也由此开始步入强大。如何保持二者的均势,使得袁绍集团不至于溃败而让曹操尽得其利,就成为刘琮在今后对于北方战略的首要考量。

    同样,自宛城北上进兵关中的刘备,也是刘琮时刻警惕,须臾不敢轻视的强敌。这个强并不是指刘备目前所拥有的实力,而是他那强悍的生存力。只要给刘备一丝机会,他就能牢牢抓住,好在其少一个能够谋划全局的谋主,威胁相对来说比曹操要小一些。

    甚至对于汉中张鲁,刘琮都不会掉以轻心。做为一个现代人,他绝不会小瞧宗教的力量,宗教对于政权的摧残力非同小可。而张鲁,恰恰是五斗米教的天师。据说张鲁是张良的后人,其祖父就是天师道的教祖张陵。父亲张衡居住于平阳山,信徒遍布益州,光凭这样的影响力就给张鲁打下巩固的根基。

    而且汉中的地理位置又极其重要: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可以说控制了汉中,就占据了地势上的优势。而且汉中在张鲁的治理下,并非民生凋敝,羸弱不堪。相反却户积十万,信徒众多。在如今这样的乱世之,殊为难得。

    自刘琮进入吴会后不久,就有特卫营密报,孙权曾遣使往曹操处求援,而曹操亦遣人往汉中,试图令张鲁出兵。虽然不知道张鲁为何会按兵不动,但对于刘琮来说,免于两线作战总是好的。

    不过这只是就当前的形势而言,汉中这种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之地,是早晚要取的,而且在刘琮的战略构想中,其时间应该先于益州。然而这其中仍然存在许多变数,旁人不说,刘备入关中就是个很大的变数。虽然到现在为止,刘备仍然兵不过万,将止关、张,但以刘备的能力和手腕,夺取关中有很大的可能。

    那么刘备之后会如何做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肯定是要寻求一个更理想的容身之地。毕竟关中地区自董卓进京以来屡遭战火,流亡甚众,基础已被破坏殆尽。以这样的根据地去和曹操争夺天下?除非刘备得了失心疯。相比之下汉中反倒成为了一块肥肉,最重要的是,掌握了汉中就等于控制了益州门户。

    彼时只要刘备愿意,就随时能冲进刘胖子家里打砸抢烧一番,因为门户钥匙可是在他手中握着。而可怜的胖子就只能干瞪眼,若是无人相助,估计最终会举州投降,一如历史上那般。

    对于这样的结果刘琮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必须抢在刘、曹对汉中下手之前拿下汉中,否则后患无穷。

    当然,此事也急不来,至少要先平定交州,稳固后方之后才能对汉中用兵。

    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的,刘琮自认现在自己的威望名义还远远不够。去年借粮就直接被张鲁拒绝,更别说主动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