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三十七章 潮水
    紫禁城养心殿中,天子朱由检看着福建巡抚吴之屏的奏章,皱眉不语。

    李植把郑芝龙杀了。

    郑芝龙虽然只是一个福建总兵,却拥有远超过职位的影响力。他将海面上赚来的银子收买朝中大佬,再通过这些大佬的帮助控制福建一省,是福建的无冕之王。

    郑芝龙可谓是朝中文官的亲密战友。李植砍了郑芝龙,不光是吴之屏上奏,朝中的文官全炸了锅。朱由检身前的御案上堆积着十多封奏章,都是弹劾李植的。

    朱由检把奏章抛到了桌上,摇了摇头。

    “这个李植,谁也拦不住似的...”

    王承恩也好奇地说道:“是呀,圣上,这郑芝龙的水师号称有战船上千,李植怎么打败郑家的?这不合常理啊!李植做跑海的买卖,也就这三、四年。这么快就把郑家打败了?”

    朱由检沉吟片刻,吸了口气。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的脸色,问道:“圣上惋惜福建总兵?”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这郑芝龙在福建割据,俨然一方诸侯,连朕的征调都不听,哪里还算是朕的臣子?李植杀了他,福建一地才能恢复正常的秩序,福建的百姓才知道我大明有朝廷。”

    郑芝龙一心盘踞在福建,根本不管大明死活。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左右朝议,朱由检几次想征调郑芝龙北上抗清,想法一说出来就遭到朝中百官的反对。锦州大战前夕天子力排众议发旨调郑芝龙,结果郑芝龙依旧一动不动,朝中文官还为郑芝龙百般辩护。

    郑芝龙死了,朱由检一点不觉得可惜。

    “朕担心的是,这李植在海面上一家独大。以李植的兵强马壮,再垄断海面的话,当真要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摇了摇头,朱由检问道:“王承恩,朕练的十万新兵有什么消息?”

    王承恩拱手答道:“回圣上,十万新兵,可以说已经练出三万。”

    “这一年以来工部组织人手,已经打造鲁密铳三万多把,全部装备了京营黄得功和周遇吉部。士卒们已经练习鲁密铳一段时间,一百步上打靶可以说是十发九中。”

    “鲁密铳还在造,估计要不了两年,就能装备十万人。”

    “铸炮进度虽然不尽人意,国内的匠人技艺不精,造出来的小炮还行,大炮不堪用。但从澳门购买的二百门红夷大炮质量上乘,就是贵了些,五千斤的重炮要四千两一门。”

    “澳门的弗朗机人一心和我大明交好,也答应从西洋为我们运来更多的大炮。要不了两年,圣上的十万新军就能装备四百门重炮。”

    朱由检问道:“新军的士气如何?”

    朱由检答道:“回圣上,新军的士气高涨,即便和津国公的虎贲师比起来也差不了多少。京营的五万兵马都已经编为新军,足粮足饷,每天都有一顿肉汤喝。将领们把圣上亲手制定的抚恤制度告知给士卒后,士卒们都十分慷慨,士气和以前大不相同。”

    “圣上,等两年后十万新军练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且不说用这新军去打建奴和流贼会是什么效果,光是摆在京城里,也能够震慑津国公,让他不敢逾矩!”

    ####

    盛京皇宫清宁宫中,皇太极虚弱地躺在床上,面色苍白。

    病卧榻上半年,皇太极已经瘦了几十斤。原先肥胖的身躯变得骨瘦如柴。那时不时响起的剧烈咳嗽声,在宣告这具身体的主人已经快不行了。

    门外传来一片脚步声,一个太监悠扬地唱道:“睿亲王多尔衮诸王诸贝勒到!”

    雕花房门被打开,多尔衮、济尔哈朗、代善等亲王、郡王和贝勒二十多人走进了卧室,跪伏在皇太极的病床前。

    锦州大战中皇太极失去了爱子豪格,知道自己死后是无法让子嗣继承皇位了。回到盛京后,皇太极恢复了多尔衮的亲王爵位。如今皇太极躺在床上无法治国,多尔衮已经处处显出领导诸王贝勒的气势。想来只要皇太极一死,多尔衮就会被众人拥戴为新君。

    皇太极在床上看了看多尔衮,想起自己当初为了争夺汗位逼迫多尔衮生母殉葬的事情。

    多尔衮登基后,会报复自己的子嗣吗?

    然而此时此地自己担心也没有用了,多尔衮登基称帝已成定局,这是诸王诸贝勒的共同意志,皇太极已经无法阻止这件事情。

    皇太极叹了口气,又剧烈地咳嗽起来。

    跪在地上的多尔衮见状,大声喊道:“皇上保重龙体为上。如今我大清危急四伏人心离散,皇上若不能早日康复,我大清或有不可测之危。”

    其他的诸王贝勒齐齐叩首喊道:“皇上保重龙体!”

    皇太极没有回答多尔衮的话,而是朝窗边的小太监挥了挥手。在太监的协助下,皇太极艰难地立起了上身,靠在床上。

    皇太极吸了口气,说道:“朕时日无多了,朕自己知道。”

    诸王和贝勒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

    皇太极看着床尾的一个香囊,那是皇太极深爱的宸妃海兰珠的遗物。宸妃已经不在,如今皇太极也病入膏肓。皇太极不知道自己死后,在黄泉路上能不能和宸妃携手。

    想了好久,皇太极才说道:“锦州大败后国内哀鸿遍野,蒙古诸部反叛,朝鲜离心,我大清风云飘摇。而大明的皇帝还在厉兵秣马练新军,李植也扩大了一万军队。看上去,局面已经看不到希望。”

    “然而今天我要和诸位说的是,局面大有希望。只要操作的好,入主中原不是空话。”

    诸王和诸贝勒听到这话都十分惊讶,对视了一阵。皇上当真是乐观,这样的惨淡境况下还说入主中原。

    皇太极长吸了一口气,说道:“李植虽然现在臣服于大明,但是很显然他和大明的文官不是一路人。甚至,他和大明的武官也不是一路人。李植和大明的矛盾之所以还没有爆发,就是因为李植还不够强,他还没有完全挑战文官的底线。”

    “李植在天津均平田赋让文官士人仇恨,这还只是表象。李植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提倡公德强调公平平等,压制儒家,压制私德。可以说,李植是梦想要重塑整个大明的思想体系。这是在做人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李植商人出身,年少得志,做事火候欠缺。假以时日,等李植把他的公德、公平思想彻底暴露出来以后,不光是文官和士绅要反他,明国的武官也要反他。天津之外,不明就里的大明百姓也会反他。”

    “到时候,无论明国皇帝如何保李植,李植都会真正受到天下人围攻。”

    皇太极看了看多尔衮,猛烈地咳嗽起来。

    好不容易压住气息,皇太极缓缓说道:

    “那个时候,就是我大清的机会。我大清只要高举尊重儒学的大旗讨伐李植,则天下归心。那些文官武将会像潮水一样归于大清旗下,入主中原易如反掌。”